韩 伟,李运昌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感天动地、光照史册。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打败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建国后,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深入而全面研究中国国情,破除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百年党史光耀千秋。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锤炼出自信自强、百折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和政治品格,展现了党的强大思想优势,诠释了党的辉煌成就和优良传统,是高校思政课的丰富教育资源,是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其中,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对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坚忍不拔、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是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独特素材,是激励大学生开拓创新、自信自强、百折不挠,在面临危局困境时勇往直前,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公而忘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刻感悟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奋进新征程;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为民情怀,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优势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自觉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锲而不舍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引导大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动力,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胸怀复兴伟业,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大学生是兴党强国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复兴这一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前赴后继、励精图治、守正创新,仅仅用70 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创了光耀千秋的历史伟业。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时代背景下,2021 年我国“十四五”逆势开局、乘势而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壮美画卷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拉开序幕,14 亿中国人民正在昂首挺进在民族复兴的壮阔道路上,建设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气势恢宏的现代化事业,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新征程。
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拓宽了思政课教育载体,让党史资源成为滋养大学生心灵的精神食粮,让丰碑永驻薪火长传,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学史明志、学史增信、学史力行,高扬爱国主义,以强国有我的奋斗姿态,把伟大的建党精神转化为谋事创业的磅礴动力,不畏惊涛骇浪,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以青春之我复兴青春之中国。
当代大学生都出生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物质条件较好。他们对党的艰辛奋斗历程,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加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择手段地抹黑、甩锅、制裁、打压中国,“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图谋与日俱增,不断挑拨离间党群关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这些错误观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历史观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百年党史的正确认知。因此,在当前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加强党史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正确学史用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和苦难辉煌,砥砺同心奋进新时代。
一百年砥砺奋进,一百载英雄辈出。回望百年党史,无数革命先辈为理想而献身,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钢铁般的意志,披荆斩棘、浴火重生,使党领导的事业始终呈现着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同时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从百年党史的历史性成就中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让党的初心薪火相传,把党的使命永担在肩,以强国有我的气魄,与时代同心同向同行,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接过“十四五”的接力棒,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乘风破浪向着现代化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是引领中华民族继续走向成功的制胜密码,也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毅前行。爱国主义是共产党人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一百年来,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只争朝夕、风雨无阻、锐意进取、开拓前行,今天它仍然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不畏强权霸凌的精神支撑,是一面引领大学生正确航向的光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3]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辉煌历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与祖国和人民携手拼搏奋斗,丹心向党、不负人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将流光溢彩的青春岁月融入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人生。
百年党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衰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奋斗复兴伟业的重要教材。因此,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着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精心设计融入内容,更要创新融入方法和途径。
高校思政课“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国家正式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党史党建在高校可以作为一门思政课来开设。这既是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重视党史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更是积极发挥高校作为党史党建工作重要阵地作用,用好学校思政课主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的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对传统的五门思政课融入党史教育的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使之形成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互相衔接的逻辑体系。因为这五门思政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各有侧重,如果没有统一设计,每一位教师都各自为战,难免会出现雷同或重复的内容,无形中降低了学习效果。所以,为了避免融入内容的交叉重复,这五门课程必须加强协调沟通、由“独奏”变为“合奏”,以形成强大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将党史故事融入理论阐释之中,来解读社会主义中国一路走来的铿锵足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开展党史教育的核心课程,应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领会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和“三个为什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须从理论创新角度阐释党的历史,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经验,让大学生体会到“史中有论、论从史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侧重党史中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铸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法治保障;形势与政策课,应重点讲授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巨大成就,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胜利,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由此,上述五门思政课融入党史的内容,既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又彼此相互补充与衔接,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时间跨度大、红色经典多,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五门思政课都要找准最佳切入点,即突出主题和主线教育,要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恢宏历程为线索,紧紧围绕“庆祝活动”“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历史使命”和“光明未来”等主题来展开,要将党史的本质和主流等重大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学生知道我们国家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了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面临的困难挑战;通过聚焦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彰显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现实强盛和未来自信,凝聚青年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其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勤奋学习,力求精通党史全部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厚积薄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教师有“一桶水”的积累,才能给学生传授“一碗水”的知识[5]。思政课教师要以自身渊博的学识,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百年党史的学理性阐释,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不懈奋斗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进而把学习成果自觉内化为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做到学思贯通、知行统一,丹心向党,勇毅前行,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推进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高质量发展,还要在有效整合五门思政课党史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融入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因为这种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要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资源,将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进而融入学生头脑,就必须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维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可以将课前五分钟宣讲、小组辩论赛、红色案例分析点评、微课、线上打卡视频学习、参观革命圣地、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多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走进历史、重温历史、触摸历史、铭记历史,在情景体验中读懂一个百年大党历尽千难万险、上下求索、劈波斩浪、浴火重生的“制胜密码”;真正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巨大牺牲、伟大贡献、宝贵经验;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真理的光辉,在学思践悟中熔铸信仰忠诚,矢志自立自强,砥砺责任担当,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理想之中,凝心聚力奋进复兴伟业。
总之,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深化党史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尽职尽责地做好党史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大学生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