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山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与防治

2022-12-07 09:18赵庆枫朱平军李文华王泽仁袁文菊宋东亮
兽医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羊舍病羊山羊

赵庆枫 朱平军 李文华 王泽仁 袁文菊 宋东亮*

(1.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2.周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周口 466000)

0 引言

小反刍兽疫属于急性传染性的一种,主要因小反刍病毒引发,在羊群内传染速度较快,患病羊出现口腔糜烂、腹泻、眼鼻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尤其是山羊群体更易感染,目前已被OIE列为必须上报的疫病之一,养殖者应引起重视。在日常饲养中应做好防范工作,尽量以自繁自养为主,避免外来羊只携带病毒。对病羊第一时间隔离,并消毒整个羊舍,避免疫病影响范围扩大造成更多损失。

1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为新疆天康畜牧有限公司提供;槐山羊羊场选择周口市沈丘县、淮阳县、太康县等不同规模的养殖场,饲养者经验丰富、科学管理意识较强,该抗体免疫效果评估试验所用的血清样品源于85名散养户、15个养殖场中经过免疫接种的羊只。所用检测试剂为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产地为中国动物卫生中心。

在抗体免疫效果评估中,每户随机采集20份血清,共计采集2000份血清,根据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并对该抗体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在抗体持续期评估中,在养殖场中选出400只经过免疫的羊只,采集免疫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羊血清,总数为1200份,对槐山羊小反刍兽疫抗体进行检验,并对疫苗免疫后抗体持续期进行评估。每次采集血清时对羊只固定,在试验期间所选羊只没有出现发病现象。

1.2 试验结果

1.2.1 抗体免疫效果评估结果

本试验共检测2000份羊血清,其中有1503份检出抗阳性,阳性率为75.15%。根据检测结果可知,在85个散养户中,共计对1700只免疫羊进行检测,阳性数为1242只,占比73.06%;在15个养殖场中,对300只免疫羊进行检测,阳性数为261只,占比87.00%。从总体来看,在2000份检测体中阳性数为1503只,占比75.15%。

1.2.2 抗体持续期评估结果

分别选择免疫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各400只免疫羊进行检测。其中,免疫1个月的阳性数为325只,占比81.25%;免疫后6个月的阳性数为316只,占比79.00%;免疫后12个月的阳性数为328只,阳性率为82.00%,这意味着免疫抗体的持续时间最长达到1年。

1.3 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槐山羊小反刍疫的免疫效果整体较为理想,免疫质量较高,且效果良好。但因免疫期限有限,应对羊群定期采样检测,根据抗体消长水平确定免疫时间。此外,小反刍抗体持续时间最长为12个月,说明该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强,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从整体来看,槐山羊样品小反刍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70%,与国家规定相符合。结合试验数据可知,槐山羊小反刍兽疫整体免疫效果理想。可见,当前槐山羊养殖场所实施的防控措施有效,可为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做出更多贡献。该试验表明,当地槐山羊养殖场采用新疆天康生产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进行接种,在免疫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与病例,意味着该疫苗安全可靠,副作用较小,且免疫后有效期至少为12个月,成为当地预防小反刍兽疫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地作为国内主要槐山羊羊肉、羊皮制品产地,做好槐山羊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对维持市场羊肉价格稳定、羊皮制品供应十分关键。

2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1 流行病学

小反刍兽疫属于急性传染病的一种,病原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与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等有相似的理化及免疫学特性,在山羊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一些野生动物也可能患有该病,如若未能及时救治,很容易死亡。该病毒离子的最佳生存环境为PH4—10之间,对酒精、乙醚等敏感度较强,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在24h后便会失去效能,且非离子除垢剂可加速病毒纤突然脱落,使感染力降低。该病症一般通过空气直接传播,有时也会借助虫、鼠、食槽、排泄物、水源等间接传播,当山羊接触后便会感染,主要病灶为呼吸道、消化道。该病在自然界的主要宿主为山羊,尤其是野山羊、长角大羚羊等,全面均可发病。处于亚临床状态的羊尤为危险,通过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可经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染,发病率可达 100%,严重暴发时致死率为100%,中度暴发时致死率达到50%以上。与其他传染类病症相比,该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6天,极少数在患病10天后爆发。饲养羊只对此类病毒的抵抗力较低,且该病毒的生存力较强,一些沾染病毒的物品需要在温度超过50℃的环境下清洗1h才可杀毒,需要饲养者重视消毒与免疫工作开展。

2.2 临床症状

山羊在患上该病后体温激增,常常在2—3天便可提升到40—42℃,并持续3天左右,在发热后期死亡率明显提高。根据患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最急型的病羊在发热后,在没有表现其他临床症状时便已经死亡;急性型,患病初期鼻腔内流出水状液体,后续流出许多黏浓性液体,在鼻孔堵塞后变得呼吸困难;眼分泌物增加,出现眼结膜炎、口腔内膜炎等情况,并且逐渐糜烂,初期下齿龈四周有小面积坏死,在严重的情况下会迅速扩散到齿垫、舌等位置,当坏死组织脱落后还会遗留不同形状的烂斑;部分病羊口腔病症变化较为温和,在2天内自行恢复;大多数病羊出现严重腹泻,机体迅速脱水、体重下降;个别处于妊娠期母羊在患有该病后还会引发流产。病羊死亡前体温表现下降,幼龄羊发病比较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2.3 实验室诊断

在小反刍兽疫诊断中,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集病料,另一种是病原分离与鉴定。前者是在病羊体温持续升高过程中,采集活病羊鼻黏膜与血液为病料,而病死样则采集淋巴结、扁桃体、肺脏为病料;后者是将多个病料混合起来,在敏感细胞中接种培养。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原代细胞,如山羊胎肾细胞、羊膜细胞等,传代细胞以BSC、BHK12和MDKBC为主。一般在接种6—15天后,细胞会发生病变,出现多核细胞,中间为一团细胞质,周围是折光环。将其放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繁衍情况,发现在接种后10—30分钟为吸附阶段,2—6天为隐蔽阶段,在7天内会产生病毒芽,但在出现多核细胞会病毒便会停止发育。可结合病毒结构、形态等在血清中和试验下进行病毒鉴定,使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2.4 防治措施

当前,国际上尚未研制出治疗该病症的特效药,对发病动物通常采用四环素、土霉素与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避免细菌继发感染使病情扩大。同时,还需注重日常消毒与圈舍管理,具体如下。

(1)加强圈舍管理。对羊舍实施封闭管理,进出人员与车辆都要严格消毒,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场内。严格遵循农牧防治部门相关规定,禁止种羊、活羊跨省运输,在省内的运输也要对动物严格检疫的情况下开展。此外,种羊或饲料坚决禁止从疫区采购,最好是自繁自养,从源头上避免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个体进入当地。在饲养管理中,对于山羊育种、饲养、管理和生产等环节必须与《动物防疫审核管理方案》中的内容相符合,并注重运输中的检疫管理。各养殖场、售卖市场与屠宰场等均要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避免山羊小反刍兽疫发生。

(2)做好消毒工作。在羊养殖场的进出口位置设置消毒池,并在旁边放置充足的消毒液,饲养者每日都要更换衣物与鞋帽,对换下的衣物严格消毒;定期对池中药液进行更换,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进出口处设置消毒通道,并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底部设置消毒垫,对来往人员和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对仓库中存留的皮毛用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并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每批羊出栏后都要全面清理羊舍,将羊舍空置1周后方可放入新羊;及时清理羊舍中的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后运送到专门的储粪场进行处理。

(3)重视疫情处理与免疫。当发现羊舍内出现小反刍兽疫的疑似病例时,饲养者应立即上报,并将疑似病羊隔离起来,禁止本场内羊向外运输,待专业人员到场诊断和处理。将病死羊只无害化处理,包括焚烧与深埋等等,禁止剥皮和销售。病羊接触过的饮食用具、羊舍、草垫以及周围环境都要及时清理,用浓度为2-3%的火碱水溶液消毒处理,再采用高压喷枪喷雾彻底消杀,每日消毒1次,连续7天,由此控制疫情影响范围扩大。此外,发病养殖场还应紧急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提高未感染该病的羊只抵抗力,避免疫情扩散。相关部门还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不但对发病区周围养殖场疫情进行监控,还要对容易感染该病的野生动物情况进行调查,并完善应急处理措施,避免野生动物与人工饲养的羊发生接触;还应贯彻落实疫病通报制度,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正确应急措施。

3 结论

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作为传染病的一种,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养羊业产生较大影响。在防控期间应结合此类疫病特点,通过加强圈舍管理、做好消毒工作、重视疫情处理与免疫等方式,定期注射疫苗,在疫病发生后立即上报相关部门,从而控制疫情蔓延,提高规模饲养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羊舍病羊山羊
羊热应激 这里有办法快速解决
羊常见的腹泻性疾病与治疗措施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江淮地区冬季供暖对羊舍环境质量、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山羊受骗
务川县高床漏缝式羊舍的推广应用
聪明的山羊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