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莹
(溧阳市畜牧兽医站埭头上黄分站,江苏常州 2133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养殖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层的畜牧养殖产业以散户为主,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场数量有限,这就给基层畜牧养殖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目前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想要改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需要基层畜牧兽医做好防疫意识提升、防疫技术提升等多方面优化,也需要当地政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防疫队伍建设等工作,针对性解决基层防疫问题。
畜牧动物防疫工作并不能简单与疫苗接种划等号,然而很多身处基层的兽医和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防疫意识,对当地常见、不常见的动物疫病研究不深,只将防疫工作简单理解为疫苗接种,导致当地畜牧动物疫病控制工作存在漏洞,养殖户受到的损失较大,消费者想要消费安全的肉蛋奶难度也比较大。除了基层兽医的防疫意识不足外,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存在更大的漏洞。很多养殖户缺乏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么不了解防疫知识,要么为了追求利润或减少麻烦而不配合防疫工作,导致防疫工作在基层的推进难度大、效果差。
基层畜牧防疫队伍的整体水平较弱,不仅体现在技术水平较弱、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还体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数量少、缺口大,少量的兽医要承担起辖区内大量的散户养殖防疫工作和较大规模集中养殖场防疫工作。防疫队伍在缺少人手的情况下,兽医们需要承担起其他岗位的多种工作,无法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防疫工作当中去,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不到保障。除此外,基层畜牧动物防疫队伍还存在缺少技术设备的困境,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防疫工作中必备的专业设备,导致防疫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受到限制,防疫工作的成效短时间内难以看到。
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看似与基层防疫关系不大,但其实是决定了当地成规模的养殖场与散户自养畜牧动物比例的重要因素。散户数量越多,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越大,防疫工作落实的成效受干扰程度越大。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当地畜牧养殖更成规模,成立更多集中养殖的场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兽医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能够明显减小。
提升基层畜牧业中的动物防疫意识,需要从兽医等从业工作者和养殖户两方面着手。在基层畜牧兽医群体中需要建立起正确的全套防疫安全意识,不简单将防疫与疫苗接种划等号[1]。首先,基层畜牧动物卫生防疫部门需要加强对周边各地动物疫情的监管和情况通报,避免养殖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采购了来自疫情地区的动物,降低疫情输入的可能性。其次,兽医应做好当地市面流通的饲料、兽药检测工作,定期公布违规、不安全饲料和兽药的名称,提高养殖户的警惕,也让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增加高效。然后,做好当地畜牧动物的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及时发现动物疫病的征兆。最后,做好已采购药物、疫苗的保存管理工作,按照当地畜牧养殖主要动物种类安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基层畜牧动物的安全程度。在养殖户群体中要通过宣传、科普来提升群众的防疫意识,让养殖户认识到从疫情地区采购动物、不隔离直接混群、贪便宜使用非正规兽药和饲料、隐瞒动物病情是提高养殖动物大量患病可能性的常见原因,万不可有贪便宜、怕麻烦、侥幸心理,一旦引发大面积的动物疫情遭受的损失会更大。
2.2.1 完善兽医队伍责任制度
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能够正确区分兽医工作的界限,兽医在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明确哪些情况造成的后果不属于兽医责任,保护基层兽医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制定相关的防疫检疫工作流程责任,明确第一、第二责任人,并要求检验检疫环节全程录像,做到公开透明的同时保护兽医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已检验样品的复检制度,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来确定兽医工作的质量,一旦发现问题严肃追责。然后,建立药品、设备的检查制度,要求兽医定期对药品、设备进行检查和管理,并及时上报需要补充、淘汰的药品和需要维修、更换的设备,尽可能提升基层兽医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建立有关兽医岗位的轮换制度,定期组织基层防疫部门中的一部分兽医到养殖场和散户家中去做防疫工作,一部分兽医留守,外出和留守的队伍定期轮换,给兽医们积攒工作经验的机会,也分担基层兽医的工作压力。
2.2.2 建立兽医培训培养体系
兽医作为畜牧动物防疫方面的专业人士也需要定期的培训和培养,这是基层兽医们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的重要途径。定期的培养和培训能够使基层兽医对新出现的疫情症状、防疫要点、疫苗接种要点有必要的掌握,对当地市场上出现的兽药、饲料进行了解,保证兽医在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中各种意义上的“弹药充足”。定期的培训培养工作,有助于提升基层兽医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提升,使兽医能够为基层养殖户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防疫服务,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繁荣。除此外,基层畜牧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应积极与当地或周边院校达成合作意见,定向培养或输送兽医领域新鲜血液到基层一线,并通过岗前和岗后初期的定期培训工作来帮助新鲜血液快速适应基层兽医工作,打造更优质的基层兽医队伍。
2.2.3 完善兽医岗位的待遇和晋升制度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中,兽医岗位的待遇普遍较差,晋升通道也存在诸多漏洞,基层兽医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也不利于新鲜血液的招纳和融入。基层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应完善包括兽医在内一线岗位的福利待遇、五险一金和晋升制度,通过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的方式来提高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的落实效果。在兽医岗位的晋升和调动过程中,工作成效、岗位贡献应当被优先考虑,而不是在岗工作年限和年龄,应当给年轻的基层兽医更多的鼓励,提高基层兽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在提升福利待遇和打造晋升制度方面,离不开上级领导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基层兽医是畜牧养殖业动物防疫的重要参与角色,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环境、生活工作问题应当成为当地政府发展农业、发展经济、优化产业工作簿上的一部分,给基层最需要的、强有力的支持。
2.2.4 积极加大有关防疫的科研投入
基层是接触动物疫病的一线,也是拥有大量科研样本的阵地,在基层畜牧动物卫生防疫部门中建立有防疫的科研研究项目和团队,不仅能够提高科研的成效,还能够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上级领导部门应重视对科研项目的建设和经费投入,积极引进更科学、更快速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打造服务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科研实验室和研究团队,解决兽医们一线工作遇到的问题,解决养殖户遇到的难题。
2.2.5 建立防疫工作监督管理部门
基层兽医们的防疫工作关系到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和稳定,针对防疫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管制度十分有必要[2]。由相对专业的监督力量来指出基层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漏洞,对基层兽医工作开展提供跟踪指导,并将监管的成果作为奖励、晋升优秀兽医师的参考材料,对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水平有着不小的推动影响。基层各区域的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定期轮换调动,建设必要的防作弊机制,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监督漏洞填补、制度优化、防疫流程改革的成效,逐步促使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的提升。
从目前来看,分散在城市周边、乡村各处的养殖散户是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量和压力的主要来源,兽医们需要分散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走访散户上,影响了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说针对当地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开展防疫工作是对点工作,针对当地养殖散户开展防疫工作就是对面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空白区域,给疫情的出现和波及提供空间。而且养殖散户经营过程中往往没有固定的动物采食、运动区域,在面对兽医的询问、调查、抽样检查时往往配合程度不足,兽医的防疫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等到散户自己反映养殖动物出现了病症时,动物可能已经发展到病情的中后期,如果是带有传染性的病症的话可能已经因为采食、运动而对相同区域的其他养殖动物造成了传染。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有能力的养殖户联合起来组建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调整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的成本投入比例,减少散户养殖的数量和比例,为开展基层动物防疫监管创造更好的环境。
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疫情是直接影响养殖户收入、消费者健康、产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基层兽医的动物防疫工作水平能否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畜牧业的繁荣。本文围绕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提升策略、优化措施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为基层畜牧业发展贡献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