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洁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文化馆 南平 353000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艺术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艺术文化或被黄土掩埋,或暂时沉沦,等待着后世人们的挖掘,再次大放异彩。为什么要保护文化,因为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基础,是我们追溯历史的源泉,是我们民族团结,增强凝聚力的文化核心,也因此,国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相关保护措施。茶洋窑在我国历史上曾出产众多陶瓷器制品,远销海外,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的陶瓷文化,将我国的陶瓷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于国家,于世界,都有着意义非凡的文化和文明贡献,本文将深入分析非遗文化与茶洋窑瓷器发展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我国拥有多如浩瀚星空的民间民俗艺术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瑰宝,更是国家的文化遗产,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推动发展,所以我国推出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入和保护的体系,为我国未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文化是具有传承基因的,就像大众的口味一样,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这种趋势与当地的地域生态和人文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深深的影响了当地的群众,大众的生活、生长、思维拓展等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文化不但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血液,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来源,更是催促我们成长进步的源泉,是推动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的根基,因此,我们需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思想思维,保护我们文化的未来发展。
茶洋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当时国泰民安,生产力稳定,大众有着极高的精神文明需求,且宋朝人热爱饮茶,建盏文化也就随之兴起,而彼时的大众思想在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地,注重禅意与意境,崇尚简约的艺术风格,同时具有极深的尚黑思想,而建盏大多呈深色,且以黑为盛,在最终釉色的成型过程中,人为能够参与的较少,大多是通过自然之力的演变而形成的自然魅力,也因此,建盏文化受到宋人的追捧,而建盏起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茶洋窑遗迹就位于我国福建南平市,主要出产黑釉瓷,青瓷、青白瓷、白瓷、绿釉的产量较少,因就地取材,采用龙窑的形式,使茶洋窑的瓷器产量极高,也随着宋时发达的海运远播海外,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黑釉瓷逐渐不再受到追捧,茶洋窑也随之没落,于明末关闭,在清末又开启,后又关闭,至今已成为遗迹。
1980年,为了进一步保护历史文物,福建省政府对全省进行了全面的文物普查,结果在省内北部地区发现了较大规模的民间茶洋窑场遗址。截至目前,茶洋窑共发现了 8 处窑址,主要分布在大岭、安后、碗厂等相连的山丘处,宋元时期以大岭、安后为代表,清代的多见于新碗厂等窑址,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1]。
茶洋窑以黑釉瓷为主,不拘泥于建盏的形式,而是拓展了更多的黑釉瓷形式,例如杯、盘、碟、洗、壶、罐、炉、钵、盒、水注等,黑釉的釉色分为乌黑、黑褐等,部分碗有兔毫,施釉通常不及底,外壁釉层厚。黑釉瓷的“黑”主要是由坯土中的铁元素在高温下发生还原反应所形成的着色剂,茶洋窑器品含铁量较低,因此往往多呈灰色或灰白色[2],少量呈灰黑色,质感没有建窑的厚重,更增添一番情趣。虽然茶洋窑以黑釉瓷为主,但受景德镇影响兼烧青瓷、白瓷或青白瓷,釉面晶莹剔透、温润如玉、大气磅礴,是为上品。
宋时海运发达,茶洋窑紧靠闽江北岸,茶洋驿(金砂驿)作为宋元以来水路交通线上的重要驿站,茶洋窑产品可直接由茶洋驿顺闽江水路而下,出马尾港入海转至泉州港出口,便捷通达。泉州港是宋时重要的海上货船中转中心,拥有庞大的吞吐量,也使得茶洋窑的陶瓷制品能够跟随世界各地的货船远洋,不但深深的影响了东亚地带,甚至还影响了欧洲人民的器具使用习惯,掀起了一波陶瓷热潮,因为当时的欧洲居民以铁器为主,但由于制作工艺粗糙,长期使用这种制品极易导致破伤风,陶瓷制品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器具使用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陶瓷仍旧是大众日常生活使用的主要器具形式,这和彼时茶洋窑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注重非遗文化并非一味的进行保护,毕竟国家的力量有限,文化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和新鲜血液的注入,而单纯的保护形式无法走得更为长远,与商业结合,不但能够有效的为非遗文化注入活力,更能让经济收益反哺文化保护,而茶洋窑瓷器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无论是从收藏价值还是日常消费上,都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创文化保护与创新商业并行的新模式,共同推动二者的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速率被极大的提升,信息的传播价值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而文化不但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能更影响大众思想。传播国家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输出,我国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工业文化产业发展较晚,内部文化被严重渗透,但自身文化却又无法形成完善的体系做到对外输出,非遗文化体系的建立,也是为了更好的搜集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与商业衔接的模式下,更是形成了强有力的输出机能。
非遗文化不但是历史社会的瑰宝,也是现代社会的文化瑰宝,艺术、审美、思想理念并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相反,千百年来都是相同的,虽然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但内在的追求都是一致,非遗文化结合传统瓷器的现代形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弘扬优秀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众对于非遗文化的概念有基本认知,但是对于茶洋窑文化缺乏相关了解,而非遗文化能够作为茶洋窑文化推广的敲门砖,让大众静下心来,进一步去了解茶洋窑瓷器,了解它的历史,它的艺术之美,它的现代发展,它的艺术追求,这也是茶洋窑文化未来发展的必备因素。
文化并非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茶洋窑专门制造瓷器,以黑釉瓷为主,青瓷、白瓷、青白瓷为辅,其中黑釉瓷又以盏和盘为主,盏文化又与茶文化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繁盛丰富的瓷器文化,这些文化内容都是相通的,一呼百应,一兴百兴,茶洋窑文化的发展也能有效的反哺非遗文化的其他文化内容,共同带动产业和文化的发展[3]。
非遗文化是我国专门针对非物质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推广的相关工程,旨在于挖掘民间民俗传统文化归纳在案,加强相关文化的保护事业,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而茶洋窑瓷器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传播价值,能够有效地与非遗文化内核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对外输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立相应的文化经济,同时也能反哺非遗文化产业保护工程,带动陶瓷文化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