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胜
邻水县经济作物站,四川广安
邻 水 县 地 处 东 经106.14° ~107.18° , 北 纬30.01°~30.33°。据近年来气象统计,邻水县年均气温17.1 ℃,年总积温6 260.2 ℃,≥10 ℃的有效积温5 604.3 ℃,无霜期305 d 左右,相对湿度76%左右,年降雨量1 206.3 mm,年日照1 230.7 h 左右。邻水县春季气温回升快,3月上旬可达10 ℃以上,“三山两槽”的山区土壤肥沃疏松、通透性较好,有机物质含量高,矿物质营养丰富,土壤pH值5.5~6.5,适宜茶叶生产。
生产基地应选在土壤肥沃、疏松、通透性好,无旱情,周围植被好,有生物栖息,远离污染源,和非有机农业生产区域隔离的区域。基地周围空气质量达标,近3年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水源。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一带,海拔高度300~1 200 m 之间的区域,适宜开垦生产基地的面积可达3 333.33 hm2。
1)道路建设。基地道路分运输道、作业道和步道。运输道用于物资运输,作业道用于生产作业转运物资,每环茶地有步道进入。缓坡地块运输道可建设在山顶,陡坡地块运输道则建设在坡脚,作业道和步道按环山建设,平地的运输道、作业道设置成羽状直线,相互连接形成网状。
2)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应与道路一起建设,在道路一旁修建排水沟,在流水较集中的地方修建沉沙凼,根据地形地貌具体规划,一般以50 m 为一段。2 hm2左右的基地内修建50~100 m3蓄水池。要修建非有机种植区隔离带,道路、隔离沟两旁种草,陡坡地块植树,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绿化生态,为良性生态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3)茶行开梯。开梯一般以1.33 hm2左右为单元,茶行长度50.0 m 以内为宜。坡度在15°以下的要等高开垦;15°~35°的要等高梯面开垦,梯台宽度1.6 m 以上。在梯面种植行中间开深60 cm、宽50 cm 的种植沟,进行压绿处理,要求梯台平整,土块较小,外高内低,内侧开排水背沟。实行等高横山种植,合理密植,在40°以上的陡坡地带,可选择栽窝窝茶,在1.33 hm2区域内修建1个堆肥坑,用于腐熟杂草、绿肥。
4)有机生态建设。超过13.33 hm2以上的生产基地,应规划种植绿化带,在道路、沟渠边和加工厂、房舍等周边地段种植适宜的树木,基地四周营造防护林带,改善基地小气候。茶行行间杂草采用人工除草,梯壁杂草或梯壁上种的绿肥、护坡植物等要以割代锄。在建设基地生态上可以用杂草、残茬或刈割绿肥等铺在行间,防止雨水冲刷。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物资(有机产品许可使用物资名录上的除外),清除污染源,防止农事活动中的面源污染。与常规农业园地交界处,应建设10.0 m 左右的植物缓冲带,以自然山地、河流、自然植被、人工树林或作物等作隔离。隔离带上栽培的植物,要达到有机要求;对基地周围原有植物要保护,植物较少的地方,要栽培防护林带。此外,对不适宜种茶的地块,应规划成绿肥专用地。
选用川茶、黄金芽、蒙选9 号、名山131、安吉白茶等品种,要适当错开品种的开园日期,避免集中开园。
根据地形采用拉线单行或双行条植,横山定植。选择在每年的11 月份和3 月份晴好天气栽植茶苗,及时浇一次定根水;新植基地缺株的,要及时补植,补植后要浇定根水,及时增施苗肥提苗,争取赶上早植茶树,形成较为整齐茶棚。
1)新建及幼龄茶树管理。新建时,栽植行要深翻土壤,一般在60 cm 左右,每公顷压绿肥、农家肥或有机肥15.0~30.0 t,配施复合肥3.0~4.5 t。栽植行要求平整,土壤疏松较细,无5 cm 以上的石块及硬土块;高于梯面5 cm,要牵线栽直。幼龄茶树在苗期(投产前三年),要加强肥水管理,分别在3、7、8 月份,适时选择施用有机肥料或有机产品目录中许可使用的肥料,用肥量可以根据地力来适当选择,全年施用每公顷15.0 t 左右,以促进茶苗快速生长,并快速形成丰产型树冠。对幼龄茶树,要按照不同品种的分枝特性结合生长情况进行定型修剪。茶苗移栽成活后,应根据实际生长情况,选择进行定型修剪,留下3~4 片真叶。在离地面15~20 cm 处剪去顶芽;当腋芽生长到1 芽4、5 叶,枝条达到成熟时,保留2~3 片真叶,采摘1 芽1 叶和1 芽2 叶,在夏季和秋季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留真叶分批次采摘,用采摘替代修剪来培养树冠。次年,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继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采养结合培养树冠,在该年冬季12 月份再结合树势进行一次水平修剪,使茶苗保留30 cm 的高度,为来年投产培育密度较集中的采摘棚面。等茶树生长高度达到50~60 cm 时,在距离地面40~45 cm 处进行修剪,为以后继续培养树冠骨架和密集的采摘面打下基础。有效利用采摘和修剪技术,进行合理留养,控制树冠高度和树棚宽度,有助于培育茶树树冠旺盛的育芽能力,茶树进入旺产期后树高应该控制在70~80 cm 的高度,以便进行生产管理。
2)土壤管理。新建基地要防止水土流失,陡坡地可因地制宜采用修筑梯台、横山开梯等高种植、合理密植的方式。在幼龄茶树行间间种绿肥、铺草覆盖土壤,开设截水沟和隔离沟,挖建沉沙凼和蓄水池等。茶树栽植后要加强幼苗茶树的管理,及时进行基地耕作。浅耕作业,要求把土壤疏松,清除杂草,消灭部分土壤病虫,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等;基地深耕要因地制宜,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基地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一年要进行一次深耕作业。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深耕可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进行,深度在20~30 cm,并可结合施用有机肥和进行铺草作业。pH 值低于4.5或高于6.5的土壤,需进行土壤改良。
3)杂草和绿肥种植管理。在每年的5~6 月和7~9月,进行两次除草,可使用机械或利用食草动物进行除草,也可铺草防治杂草,不能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茶树行间种植绿肥,只限于1~3 年生幼龄茶树,新台刈改造的基地。丛栽式、成龄茶树要充分利用园边、沟边、梯坎等零星地角广泛科学种植绿。种植豆种作物做绿肥,可增加土壤固氮,配以施用有机磷肥,以磷增氮,但要及时收割,避免与茶争肥。
3.3.4 施肥管理
基地禁用化学肥料,建议施用堆(沤)肥、畜禽粪便、海产品肥、油饼肥、腐殖质酸肥、种植绿肥、草肥、天然矿产品、有机叶面肥等。施用农家肥可先用一些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法、堆制法腐熟。在12 月~次年1月,茶树地上部分处于相对休眠状态,地下根系活跃,对基地土壤进行耕翻并且配合施基肥(肥料都要通过有机检测达标),适当补充矿物磷、钾肥。在3 月、5 月、8 月,茶芽萌发前10 d 左右,及时追肥。施用速效性强的有机肥,或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粪肥等,施肥深度一般在15 cm左右。
3.3.5 病虫害防治
一是农业管理措施防治害虫。以采治虫,在3 月~9月茶事结束期间,及时采摘,以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附线螨等多种虫害。另外,中耕也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方法,中耕既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又能促进茶树地下根系生长和土壤中微生物繁殖。同时,可调节基地小气候,进一步改善基地生态环境。二是生物防治。在3~9 月,利用养德氏钝绥螨防治茶附线螨;也可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射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期间,要保护天敌的中间寄主和补充天敌营养,以及建设天敌繁殖基地。可采用在基地周围种植一些蜜源植物来为天敌昆虫补充营养。三是物理防治法。可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尺蠖、茶蚕、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可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性诱杀;也可以适当放养鸡、鸭、鹅等家禽进行自然捕食。基地应该保持通风透光良好,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以减少病虫的危害。四是冬季封园管理。在每年茶季结束后的12 月份,应将基地及其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蒿杆进行集中深埋,同时,喷施45%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害虫危害。
根据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在不同的季节,对茶农、田间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技术示范或通过召开专题讲座进行人员培训,使其掌握有关的生产技术。
茶叶生产全过程应建立追溯档案和追溯机制,全程编制追溯码,做到一码追溯,确保茶叶的质量。
有机产品的认定,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有机产品生产标准,进行有机认证来确定的。要对生产的环境和全年的生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生产基地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进行检测,对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批抽检,要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确定为有机产品。前期还有三年的有机产品转换期,在此期间,要达到国家标准后,在第四年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