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TAFE学院高质量校企合作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2022-12-07 04:47:49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校企

朱 清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各行各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对于精准对接产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澳大利亚TAFE学院为例,考察研究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问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TAFE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的历史沿革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澳大利亚陆续设立,在澳大利亚工业快速发展时期贡献卓著,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此外,澳大利亚分工细致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监督机构和健全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也为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澳大利亚第一所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是在霍巴特成立的机械学院。彼时澳大利亚尚是英国殖民地,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早期的学徒制,没有得到官方的重视和支持。1927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建立了学徒制,学徒企业被法律驱动,承担职业教育和培训。1974 年的《坎甘报告》提出建立新型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即“TAFE学院”,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此后,TAFE进入快速增长和繁荣期。[1]

20世纪80年代,TAFE学院数量激增,达到1000多所,而大学仅35所,高等教育学院仅40多所。20世纪90年代以后,《培训保障法》《技能立国——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的新理念》等一系列保障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得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得以有序推进。1992年,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署成立,原先分散在各州的职业教育管理权限第一次统一到联邦政府,这对促进校企合作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国家资格认证框架”,该框架对于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给出了国家统一认证标准,并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而后制定的“培训包”,体现了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

进入21世纪之后,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质量培训框架”,目的是监督和认证培训机构。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两大框架以及培训包,共同构成了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为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此环境下,TAFE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TAFE学院校企合作的经验

(一)行业企业参与到TAFE学院办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1.以行业需求引领TAFE学院发展

TAFE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其成员均系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关于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如办学规模、人事与资金安排、专业设置以及教育产品的开发等都在董事会上商讨决定,这使得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影响学院的办学方向和重大问题的决策,行业需求对TAFE学院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外部环境上,行业组织也发挥着对职业教育的建议指导作用,主要以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简称ISCs)为代表。该行业组织成员主要由行业企业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为TAFE学院以及其他职业教育机构提供行业意见以及建议。[2]

2.TAFE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标准、职业教育产品的开发等关键环节均融入行业需求

TAFE学院增设专业需经过全国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评估,然后由地方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进行严格审核。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并召集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开发职业教育产品——培训包,行业企业在此过程中将其需求嵌入培训包。与此同时,TAFE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学时分配以及能力标准等教学关键环节均融入了行业需求,具体来说,这些环节以国家统一的行业能力标准和培训包为准绳,由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以及TAFE学院共同研究制定。

3.行业企业直接参与TAFE学院师资选拔与培训

在TAFE学院师资选拔的评委会成员中,行业企业代表不可或缺,这表明TAFE学院更注重教师实践技能熟练程度。企业的培训咨询委员会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通过研讨班、论坛等方式保持教师的知识更新。此外,行业企业还定期选派一批行业技能专家到TAFE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以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

4.行业企业负责TAFE学院实训基地设备的投入及更新

行业企业不仅投资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引入机器设备并保持更新。在这种强力支持下,TAFE学院保持了与行业发展同步,极大程度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在TAFE学院的实训基地完成学习后,紧接着在企业的安排下进入生产现场进一步加强技能锻炼。企业在此过程中会派师傅跟进指导,学生可以学习到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从而夯实专业基本功,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5.行业企业评估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澳大利亚负责评估TAFE学院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机构为国家培训质量委员会,该委员会受国家培训局委托,主要成员由行业企业代表和政府代表组成,对TAFE学院在质量培训框架、培训包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监管,以此来评估TAFE学院的办学质量,之后商讨质量提升方案,从而使学院与行业需求的更新时时保持同步。

(二)政府通过多元化经费投入保障TAFE校企合作

1.政府购买培训

政府购买培训是澳大利亚政府支持职业教育的方式之一,政府下属的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制定培训要求,然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TAFE学院以及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竞争性投标的方式获取经费。中标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是多个,各机构根据所承担的培训学时数分配经费。在此过程中,TAFE由于其公立学校的性质以及办学质量,往往能在此培训中获得绝对多数比重的拨款。

2.学徒培训计划

学徒培训计划是政府支持TAFE学院的另一种形式。政府提供该计划大约七成的经费资助,企业与学徒共同承担余下的三成。学徒在接受培训时可以拿到正式工工资的50%,这部分工资由政府资助,不需要企业承担。同时,政府以学费补助的形式拨款给企业。企业需要寻找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完成学徒培训,TAFE学院由于其与行业的密切关联度以及办学质量,成为企业的优先选择。校企双方共同享受政府拨付的经费,完成学徒培训。对学徒来说,可以达到带薪培训以及获得资格证书的“双目标”,因而培训的参与度极高。

此外,政府对TAFE学院招收海外学生采取免税政策,从而大大提高了其拓展海外教育培训市场的积极性。政府还鼓励TAFE学院以各种形式对企业开展服务,充分发挥学院人力资本的作用,实现校企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

(三)TAFE学院校企合作的组织监督体系

澳大利亚的资格认证框架、质量培训框架以及培训包等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其职业教育的组织监督体系,被称为“国家培训框架(Australia National Training Framework,简称ANTF)”。该体系明确规定了TAFE学院及其他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计划和内容、资格认证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对于TAFE学院的校企合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资格框架(AQF)的组织监督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于1995年正式建立,旨在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和指导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该框架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共设立了12级资格认证,其值得借鉴之处在于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间都设立了相关证书作为衔接,各个不同的教育体系之间可以学分转换,这就为学生在不同教育体系之间求学创造了条件。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对此框架下的培训进行了大额拨款,TAFE学院如果不按照此框架进行培训,则不能受到政府拨款的资助。对企业而言,也必须取得该框架的证书,否则员工不能上岗。基于校企目标的一致性,学院与企业都会积极参与此框架下的培训。

2.质量培训框架(AQTF)的组织监督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监管TAFE学院及其他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质量,构成了国家统一的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障体系。该框架从政府层面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内容包括办学资格、原则以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其中明确要求TAFE学院在提供培训时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3]与此同时,该框架还要求TAFE学院必须将教师的定期进修、实践锻炼等师资队伍建设相关事宜落到实处,否则不予拨款。此项规定倒逼TAFE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使得TAFE学院在师资队伍培训上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保证了教师与行业同步的知识更新,为TAFE学院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师资保证。

3.培训包的组织监督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含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资格框架三个部分,为不同行业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家标准,内容由政府召集学校、企业和行业咨询委员会共同制定,需要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认证。2015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培训保障法》,其中包含一则对于企业培训员工的硬性条款,那就是对于年收入超过22.6万元的雇主,必须无条件地将企业工资预算中的最低1.5%用于员工培训。行业企业是培训包的制定者以及执行者,在此法律约束下依照培训包要求安排员工培训。企业提出培训要求,之后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培训机构,TAFE学院因其培训质量而占明显优势,中标率较高。TAFE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行业企业同时对TAFE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投入资金以及设备以满足培训需要。由于培训包对于各项能力标准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员工、企业和TAFE学院各自在培训中的责任一目了然。

(四)TAFE学院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校企合作

1.TAFE学院与企业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尤为重要,TAFE学院采取多项措施激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可以紧跟行业步伐,及时做好知识更新。如每学期为专职教师提供两周以上带薪进企业进修的机会,并且每周规定有10个小时以上进企业带薪工作的时间,这些都大大调动了教师保持与行业同步、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均需进入行业或专业委员会,参加行业活动、获取行业需求,以便获得及时更新的知识来教授学生,所有专、兼职教师必须有行业工作经历。[4]

2.TAFE学院设置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职位

各TAFE学院均设立负责校企合作的专门职位——校企协调员(Co-ordinators),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沟通校企双方各项事宜,促进校企合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搜集并整理行业企业信息、为学院联系企业培训基地、为企业安排学院培训师资、安排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训计划、与政府等培训需求方沟通和协调以及撰写培训评估报告等。该职位的设立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3.TAFE学院聘请企业专家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

为了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技能,TAFE学院聘请企业专家在企业以及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指导。由于企业专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岗位职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企业此时成为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教师负责对学生做好计划安排,督促学生跟着企业专家学习,使其达到培训包的要求。在此过程中,企业专家是学生的校外“老师”,在师资上体现了校企合作,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TAFE 学院校企合作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的运行保障以及TAFE学院关于师资培训、指导学生等方面的措施等皆有可取之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当前而言,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启示:

(一) 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提高行业企业的参与度

澳大利亚的行业企业参与到TAFE学院办学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涵盖了学院的发展决策与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标准、职业教育产品的开发、师资选拔与培训、实训基地设备的投入及更新以及评估TAFE学院的办学质量等方面。行业企业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指导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我国已成立教育部直属的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的计划。同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成立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的通知》,该指导咨询委员会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推动和咨询机构,主要由宏观管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人士组成,可见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行业企业对于职业院校办学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参与方式方面,我国今后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将行业需求融入到职业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人才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二)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多策并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提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并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教师的选拔上,《方案》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公开招聘的专业课教师需要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5],这体现了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行业企业实践技能的重视。相对于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更侧重于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水平的要求,这更加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2019年10月,我国《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该方案提出了“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6]等12项举措。在如此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职业院校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策并举激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及时更新行业知识,切实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取的每学期两周的“带薪实践”、每周10个小时教师进企业的“带薪工作”等措施,值得我国职业院校借鉴。

(三)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拨款机制,提高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我国财政部、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加大高职教育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多渠道筹措高职教育经费的机制”,明确提出“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深化校企合作等制度改革创新相结合,形成激励相容、奖优扶优的机制”[7]“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强化绩效管理相结合,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高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全过程”[7]。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激励相容、奖优扶优的机制”[8]。这一系列政策表明,我国对职业教育采取生均拨款制度,并且将拨款与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绩效相结合,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竞争性拨款,各培训机构以竞争的方式获取经费,因此竞相提高培训质量。与此同时,企业也可获得政策性奖励,一方面,企业的培训成本可以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可以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国也可以尝试对参加培训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奖励,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培训结果是否达到培训包的要求,以此来决定是否足额拨款。企业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加之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检验培训效果,企业对培训必然会认真组织、不敢马虎。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参加职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四)职业院校应加强在职培训,助力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的学徒培训计划使学生通过培训达到带薪培训以及获得资格证书的“双目标”,同时校企双方也可以共同享受政府拨付的经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都很高。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培养全日制学生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在承接企业的培训项目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在职培训占有绝对多数比重,这对我国建立终生教育制度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教育部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将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职业院校的在职培训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校企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8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在澳大利亚骑行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7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