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以福建江夏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2022-12-07 03:23蔡双娇
中文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双创导师

蔡双娇

(福建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引言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8号)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1]。”并且,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对高校的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突显的地位[2]。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实践教学[2]。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输出市场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另外,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为纲要提升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3]。但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自身受限条件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导致培育出的人才存在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不足,专业实践能力也不能满足岗位群的需求等。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就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它是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因此,不论从国家政策文件、教育战略层面,还是从社会岗位群需求、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视角,或是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性而言,开展双创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教育,实现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向,也是必然要求。本文以风景园林为例,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实践学科,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实证调查福建江夏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实践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双创”教育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路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殊途同归

实践教学是通过参加具体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也就是说,学校开始实践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5]。“双创”教育需要依托实践活动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其同样要求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而非纸上谈兵。因而,二者的教育本质基本相同。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互利共赢

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以往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着重本专业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对于其他学科或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涉猎。而将“双创”教育融入其中,可以充实课程内容,实现协同育人。二者的融合使得实践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强化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业知识教育提供支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因此,“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应该协同育人,相互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二、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的调查分析

1.现状调查

作者在查阅大量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相关文献资料和学校近几年出台的文件,以及在深入了解当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并且邀请专业教师和“双创”导师对问卷的题项进行评估筛查,最终编制而成调查问卷。调查方式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115名在校生。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14份,在筛查之后,剔除无效问卷9份,问卷有效率为91.3%。在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后,开展现状问题分析。

2.现状问题分析

2.1协同教育理念缺乏

当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缺乏协同观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未能有效融合。调查显示,在问及“你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与专业教学的关联度高吗?”这一问题时,选择“关联度一般”“关联度较低”“基本无关”这三项相加占比66.3%。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关联度不大。这样的现状将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无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会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2导师指导效果不佳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校外导师对学生发挥的作用有限,校内导师创新创业能力缺乏。在 “你认为在创新创业训练中校外导师的辅导作用大吗?”的问题中,选择“一般”“帮助较小”“基本无帮助”这三项相加占比58.3%。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校外导师的帮助不大,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和发挥重要的作用。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即便校外导师的专业实战经验丰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工作繁忙,作为校外导师属于兼职,有极少的时间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校内导师的理论知识虽然很丰富,但企业实践和创业经历有限,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时容易纸上谈兵,很难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实践教学。

2.3不同专业合作交流不足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联动协作不足,相同专业学生拥有相近的知识体系,很难产生突破性的思维碰撞。在问及“你更希望同本专业的同学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开展项目合作?”这一问题时,选择“本专业”占比50.2%,选择“其他专业”占比39.1%,认为“无所谓”的有10.7%。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希望与本专业的学生合作,同外专业协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另外,从历年的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项目组成员都为本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这一现象非常不易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无法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劣互补,更不利于实际项目的成功落地。

三、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1.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创新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注重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措施。首先,应打破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课程边界,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融入专业教学,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设计出的作品更有前瞻性。其次,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增设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课程包括创业基本理论、创业的方法和技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方针、创业如何与专业结合等内容,通过普及创业基础知识和案例解析,激发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和追求。最后,专业实践课程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理论知识的讲授环节前移至课前,以保障有充足的课堂讨论和实操时间,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2.强基础,促融合,搭建多方位的 “双创”实践教学平台

“双创”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导向,应打造“一室二基地四平台”多方位的,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平台。

“一室”指的是校内风景园林专业工作室,通过选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联合专业教师指导工作室构建,针对不同年级,以实际案例由浅入深指导教学,学生充当设计师角色参与到实践案例,以计算产值的方式作为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标准。工作室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业的平台,也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种常见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工作室的运营和管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思维、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与甲方沟通等能力。

“两个基地”分别是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用于植物识别与配置的园林实践场地和满足园林工程实验的工程试验场所;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是学生参加实习、参与专业实践的主要途径,校外实践基地的构建应在校企合作的基本框架下,使基地与教学、科研、就业三者彼此联系,实现校企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四个平台”分别是众创平台(空间)、学科竞赛平台、虚拟仿真平台以及科研平台。众创空间为大学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平台,高校应整合现有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众创空间的建设中,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依托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以赛促学,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种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众创氛围。同时,也可以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内容、学科竞赛内容、科研成果三者之间进行相互转化,共同指导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平台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即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景观工程的演示或设计方案的效果呈现等,虚拟仿真技术集合了VR人体体验动作数字化捕捉、建筑信息模型、3D打印技术等技术以实现实践教学目的,使教学形式不局限于投影仪,而是通过佩戴专业设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于案例项目的场景之中;创建或依托学校现有的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资源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为创新教育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和良好的实验环境,二是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科研师资和创新思维,三是为创新活动开展提供项目支持。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来反哺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3.打造多元化“双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导师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

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应实行校外校内“双导师”制度,并且要求导师全程参与项目进行指导,避免项目虎头蛇尾。校外导师要“请进来”,聘请设计公司的高职称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创业导师,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来校开展“菁英讲堂”,为广大师生开展“双创”培训和分享创业经历。校内导师要“走出去”,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升商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4.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跨专业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头脑风暴、拓宽思路,促成原创型的科研成果,还可以综合不同专业特长,优劣势互补,有利于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风景园林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型、应用型学科,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植物学、生态学等主要学科,集科技、人文、艺术特征于一体。这就要求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应是具有广阔视野、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开展大学生“双创”项目和各种实践项目,有助于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综合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另外,开设多专业的联合实践课程,不同专业的相互联动合作,不仅有利于不同知识体系不同思维的交流碰撞,还能够让学生提前体验今天在社会工作岗位中的协作。例如,风景园林专业可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文旅策划等实践项目,实现工科与文科专业不同思维的交流,实现跨学科的交叉互补,打造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双创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V eraW an g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导师榜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