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2022-12-07 02:30:44任民锋
文化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图书馆精神

任民锋 薛 梅

一、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创造的科学文化,是一种超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体现中国人精神的伟大文化。图书馆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红色阵地,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职责。发挥图书馆职能作用,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需要图书馆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红色文化信息资源优势,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完善红色文化统一平台建设、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等途径,提高全民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意识,最终实现图书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目标。

二、图书馆红色文化

从形式上看红色资源既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又包括非物质的文化资源。以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多种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人民精神富有的保障,是适应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食粮,是在网络时代确保正确文化方向的重要因素。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弘扬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可以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图书馆红色文化既是物质资源阵地也是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阵地。红色文化网络化的传播与推广,与图书馆实体资源的结合,是图书馆传承与保护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向。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并依托图书馆优质资源和人才优势对红色文化进行资源搜集、广泛宣传和创新发展等。发挥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日系列活动,利用馆内空间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展览活动等,实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图书馆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 精神意义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和无数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是提炼和凝聚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精神的先进文化,红色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些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就是我们的榜样,用榜样力量引领青少年,对以往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有敬畏感,对英勇伟大的人或事物有敬畏感,向建设祖国的英雄、榜样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传承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神谱系”中包含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就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除了抗战精神还包括老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吕梁精神、长征精神、大别山精神、苏区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共12种红色革命精神。这些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二)理论意义

图书馆红色文化的产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有建设性作用。党中央要求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使用红色资源和传承红色基因都属于图书馆红色文化的服务范畴。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是图书馆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核心职责。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对红色文化进行规划建设,使红色文化的红色精神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人们免费共享红色文化的精神大餐。

(三)实践意义

图书馆是保存、整理和提取红色文化的文献资源和宣传活动的场所。图书馆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以搜集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料。如唐山乐亭县是李大钊故居,乐亭县内的图书馆具有搜集李大钊革命资料和文献资料的责任并且可以通过文本、音频和视频形式以阅读经典和看红色电影的形式来宣传红色文化。再如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当地图书馆以红军长征精神为主题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引领青少年、大学生、社区人员传承长征途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1]。

四、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优势,打造系列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源,以及关于文献服务的丰富管理手段和方法,这是图书馆的传统优势。随着现代化的影响加深,图书馆也不断尝试创新,在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对空间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通过将自身的优势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进而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沉浸式宣传红色文化

目前全国正在热烈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图书馆将红色文化与之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组织开展沉浸式文化服务活动。

充分利用馆内电子屏、朗读亭等设备,将收听音频和观看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文献阅读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充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物理空间和技术设备进行红色文化的推广和宣传,灵活多样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宣讲、建党百年、传统文化等内容。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发布等栏目发布红色文化之旅、建党百年文献等相关专栏,在网络平台等宣传阵地向广大读者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文化正向输出的引导作用[2]。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阅读活动

在红色文化组织与传承过程中,图书馆利用现在技术和设备,尤其是投影仪、播放器等影视化的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读书、看报的阅读形式,实现了听说读写同步进行的新阅读。红色经典与现代著作是图书馆红色阅读的基础,新阅读形式利用图书馆借阅和服务App,在组织传统文献服务的同时,推广发布红色文化相关内容,使新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和高效性,也更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保证了红色文化传承效果。

开展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诵读活动。由图书馆组织朗诵达人为大家朗读优秀红色文化经典篇目和歌颂建党百年壮丽征程的优秀诗歌篇目等,号召读者走出家门、放下手机,享受美妙的阅读时光。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开设红色文化书友会,丰富读者日常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以书会友的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推出“红色经典书单”开展共读“红色经典”活动,鼓励读者围绕阅读“红色经典书单”中的图书撰写读后感,并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进行交流分享[4]。

(三)突出红色文献和红色信息资源的宣传与弘扬

图书馆高效利用图书馆独有的物理空间优势,不定期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并长年展出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精心布置,细致谋划,设计书法展的位置,选择书法展览的内容,最终悬挂并安装于图书馆各层的大厅和走廊内。将多幅名家书法作品悬挂在图书馆大厅和走廊,按楼层分别以不同主题进行展览。

通过不同主题和题材的展览,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打造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风格各异、含义隽永的书画作品吸引了大量读者参观、欣赏。图书馆通过优秀文化展示、传播,使读者每日置身传统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广大读者对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我国千百年传承的优秀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每位读者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实现启迪智慧、传承经典、对话先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育人的功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五、跨界合作整合资源形成红色文化的保护合力

(一)实现多机构的资源融合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除了图书馆还包括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这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档案馆、烈士陵园等还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红色基因库,聚集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产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红色资源,分散收藏于这些机构之中。红色文化可以通过跨界融合,以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红色文化为主题,实现图书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面向大众服务为主体的多机构的红色文化搜集、分类、整理与联合服务,形成红色文化的保护合力,直接传播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把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拥有的包括红色文献、音频、视频和革命烈士的遗物等资源,以及文献资源按主题分类搜集整理储存到网络上,方便人们查询、系统学习以及传承红色文化。

(二)建立统一的红色平台

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发现红色文化的网站不少,但都有不全面的地方,网站的栏目和资源搜集的来源不同,获得的表现形式也不统一。图书馆通过数字技术搜集所有的数据资源,通过文本分析按主题分类或者按区域分类整理资源形成图书馆的特色库,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或文旅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心里重视并主动传承红色精神。建立统一的红色平台,使人们更容易在平台上找到所需要的红色资源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地。为了方便人们参观和亲身体验红色文化,在每一个红色地标上说明具体地址和乘车路线等人们关心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使用VR云展厅,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环境吸引人们的兴趣[5]。建设统一红色平台过程中,资源建设包括图书馆、党史馆、博物馆等相关设施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整理相关部门的资源,可以获得全面具体的文献资源和音频、视频等宝贵资料。除了建设统一的红色平台还可以同步手机App,这样更方便大家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三)着力进行个性化宣传

不同年代的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体验不同,对红色革命精神了解程度不同,很难用统一标准宣传红色文化。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社会大众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不同,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不同。应针对不同时代背景的人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方法。

20世纪50年代后的读者群体经历过战争,切身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国家,不再遭受战争的痛苦。知道新中国成立的不容易,红色革命精神就是他们向往的精神世界。为这些读者提供的文献资料越全面越真实,他们越能感同身受。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后的读者群体,经历了中国进入战争恢复期生活的不富裕,他们对于红色革命精神有深刻理解,为他们提供更多视频和音频资料,尤其是影视作品,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资源更容易接受也更吸引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群,则是学习能力好、接受新鲜事物快、思想灵活的一代人。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宣传红色文化,比如为其提供VR体验、红色影视剧的播放、红色旅游景区的沉浸式体验等,也可通过皮影、话剧、音乐剧等形式宣传红色革命精神。同时结合当下网络火热的直播宣讲等不同渠道对其进行全网渗透式传播[6]。

六、结语

发挥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性文化功能,根据其不同的形式与特点,采取多种模式来全面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科学充分评估其历史价值,为使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创造先在的条件。多措并举保护红色文化,打通各个环节,加强对以不同形式和载体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多维度、多角度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充分利用特色数据库的文献和网络云环境将红色知识渗透到读者思想里,融入读者生活中,使全民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自觉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将图书馆转变成红色文化体系中的特色资源。探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出版之路,通过文学创作和图书出版,升华文化思想和精髓,使红色文化出版产生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让红色文化经过精心创意策划,展现红色文化魅力,提升人们思想境界。拓展红色文化的内涵新载体。以文化结合科技创新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建立并完善文化与技术支撑体系,增强文化风采展示与交互体验,以文化结合新媒体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与开发,增强文化风采展示和广泛推广,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利用创新服务模式,发扬红色文化之风采,形成红色文化效益的社会化。

猜你喜欢
红色图书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