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语篇组构衔接强调问题
——汉译语文研究之一

2022-12-07 01:2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
外文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复句汉译关联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黄忠廉 杨 丽

一、前言

汉译组构指汉译单位由小到大不断组织构成话语实体的过程及其成品,其结果基于又有别于汉语结构。而衔接是联结语篇各部分的语法、词汇及其他手段的统称。从语篇组构看,衔接是积句成篇必不可少的条件。具体而言,语篇相互关联,意义统一,由词、词组、小句及复句按照一定语义关系有序衔接而成。汉语与外语的衔接手段有同有异,二者不一,就会产生转换困难,尤其是汉译时会出现衔接手段的强调或突出。汪国军(2010)认为科技英语口译存在关联词缺失,但汉源(1996)仅就逻辑关联映现的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条件、假设、让步、因果、目的等主要句式,介绍了汉译较为常见的由意合转为形合的手法。迄今为止,就汉译衔接手段的强调研究者少。所谓衔接强调,主要指使用关联词对某种格式所显示的某种复句关系加以突出,或加以着重,有时是同一逻辑关系重复标示,有时是多层逻辑关系重叠标示。本文探讨汉译语篇组构对衔接手段几重强调以及适得其反的问题。

二、关联词显现与汉译组构的语义强调

显现强调是汉译时最主要的强调手段,既指将原文为强调而显现的关联词译出,更指将原文潜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关联词显现,比原文语形上更具强调功能。

复句关联词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两种。其一,从静态角度看关联词运用的结果,它有标明复句关系的功能,是见于语表的静态结果,如“因为……所以……”标明因果关系等;其二,从动态角度看关联词运用的过程,它有外化复句关系的功能,是隐性逻辑关系由里及表的动态过程,具体包括四种:显示、选示、转化和强化。(邢福义2001: 31、32)研究关联词,有必要从静态角度入手,更应该从动态角度入手。那么,汉译时衔接手段的显性强调,首先就是再现原文关联词的显现强调功能。

(1)原文:Girl: I heard that you hide your head in the sand when you’re scared.But if you do that, everyone can still see you.

Ostrich: I don’t hide my head in the sand.That’s just a story people tell about me.When I am in danger, I try to run away.And I’m fast! I can run about forty miles an hour.

译文1:女孩:听说你受到惊吓的时候,便把头埋进沙里。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能看见你呀!

鸵鸟:我并没有把头埋进沙子里,那只是一个传说。当我处境危险的时候,我便逃跑,而且我跑得很快!一个小时我可以跑大约四十英里呢!

(轻尘 译)

译文2:女孩:听说,你一受惊,头就埋进沙里。可还是能看见呀!

鸵鸟:我头没埋呀。那是人家编的。一遇危险,我就跑,跑得快快的!我一小时能跑大约40英里呢!

(笔者 译)

儿童眼里的小姑娘和鸵鸟不会说出文绉绉的话,“但即使”“当……时候”“而且”在口语中较少出现,更何况是少儿作品呢!很明显,译者没有分清语体,而以统一的文体或成人视角对待儿童文学的对话。女孩的话从原文整个句群来看,前一小句与后面的复句逻辑上具有转折关系,用but 标示;复句本身又具有条件关系,用if标示,二重关系相叠构成了整个句群的复用强调。将原文的复用强调如实译作“但即使”,译文就成了显现强调。

一般而言,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不明显,就可以借关联词突出出来,使意义表达更准确明了,有时会取得语气舒缓、音调和谐的效果。有时复句关系比较复杂,借助关联词可以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此时此地关联词的显现,顺带了强调的成分。原文中关联词可以不显现,汉译时可显可不显,显现就是加重,也就是强调。有时不显现关联词,也能理解,但要费些周折,有时为了便于或易于理解,译者用关联词将逻辑关系显现出来,就构成了显现强调,即显现是为了强调。下述两例,关联词隐含时成了单句,显现时成了复句。

(2)原文:On the contrary, the American government’s desire to bring off a peaceful settlement grew with the likelihood of bloodshed in the South Atlantic.

译文1:相反,随着南大西洋流血冲突的可能性的增长,美国更希望能够促成和平解决。

(关联词隐含)

译文2:相反,由于南大西洋爆发流血冲突的可能性日益增长,美国更希望能够促成和平解决。

(关联词显现)(袁斌业 译)

译文3:相反,南大西洋越来越可能发生流血冲突,美国希望能和平解决。

(笔者 译)

(3)原文:No matter what he does, he does it earnestly.

译文1:他干什么都很认真。

(关联词隐含)

译文2:他无论干什么,都很认真。

(关联词显现)

概而言之,关联词的显现比隐含会使译句具有明显的强调意味。显现与强调是互动的,显现可能起到强调作用,反之,强调可以促成显现。由于言者的主观凸显,含有焦点标记的原因句的语义凸显度要高于结果句。原因本身含有未知的新信息,需经一番探索才可获得,一旦获得便更加凸显,而这些新信息要用语法手段表示,这便是焦点标记。根据前景-背景理论,原因句是前景,结果句是背景,焦点信息在原因句中获得高度前景化。(李曦、邓云华 2020)与之相比,条件从句也是如此。

(4)原文:How could you, when you know that this might damage the apparatus?

译文1:既然你知道这样会损坏仪器,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毛荣贵 译)

译文2:你知道这会损坏仪器,怎能这样呢?

(笔者 译)

例(4)中译文1“既然”就是强调。相比较而言,译文2显得轻描淡写,译文1责备的语气更重一些,意味的差异全系于关联词“既然”,译者想较重地责备对方,这一语用强调促成了关联词的出现。

“因为……,所以……”被描述为最普遍、最典型的因果类复句形式,但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两个关联词成对出现的因果复句数量非常有限,成了非典型的特殊因果句;而“……,因为……”出现的频次远高于其他形式(董佳 2012)。因为语言上的因果有别于逻辑上的因果,后者强调因果间的必然性,前者则不强调,而以人的主观认识为据。

(5)原文:For the next five years he did his best to persuade the Pole to accept his ideas; but the Pole remained under the Charles’s influence, and all Henry’s efforts were in vain.

译文1:此后五年中,他尽全力试图说服教皇接受他的建议,但因教皇仍深受查理的影响,因此亨利的全部努力都无效。

(汪福祥、伏力 译)

译文2:五年来,他力图说服教皇接受他的建议,教皇深受查理的影响,因此亨利前功尽弃。

(笔者 译)

译文3:五年来,他力图说服教皇接受他的建议;亨利前功尽弃了,因为教皇深受查理影响。

(笔者 译)

例(5)中前小句是主句,后小句交代结果,中小句是产生结果的原因。“但因”与后面的“因此”有重叠之嫌,只保留一个足以反映前后的因果关系;原文显现的转折关系汉译成了显现的因果关系。译文3的“……,因为……”是一种语用凸显格式,已经越来越广为所用,表现出语用的语法化趋势。

三、汉译关联词复现强调

复现强调,按邢福义(1996: 334)的解释,指分句之间本来隐含两种关系,复句同时用两种关系词语将其复现出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汉语复句关联词是复句中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汉译运用的关联词大体有四种:第一,句间连词,连接分句,不做句子成分,如“如果”“那么”“因为”“虽然”“但是”等;第二,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在句中做状语,如“又”“也”“还”等;第三,助词“的话”,表示假设语气,用于假设分句句末;第四,超词形式,即由多个词构成的关联词语,如“总而言之”“如果说”“不但不”等。那么,汉译关联词复现强调主要指前三种之间的重复叠加性使用,如“要是……的话”等。

(6)人们一边有高声的牢骚,低声的叹息,却也一边埋头向前。

(苏叔阳,《故土》)

(7)列宁之所以把斯塔霍维奇同奥勃洛莫夫在这里相提并论,并不是因为他们彼此相像,而是把两种社会典型做一个相反的比较。

(臧仲伦等译,《列宁和俄国文学问题》)

例(6)中,“一边……(也)一边……”显示并列关系,“……却……”显示转折关系,同时显示并列和转折关系,这就是“复现强调”。例(7)中,设译文三个小句分别为A、B、C,A—B是因果关系,B—C是选择关系,三者则呈叠加关系,因果关系与选择关系在B小句处重叠。B小句既解释A小句的原因,又与C小句形成选择关系。

汉译中复现强调并不少见,但也不多用,其使用条件必须是源语复句的分句之间隐含两种关系,意义的逻辑关系叠加决定了形式上关联词的复用。

(8)原文:She had a lot to say, but at the time she was unable to utter a word.

译文1:她有满腹的话儿要说,但此时此刻,她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喻云根 用例)

译文2:她有满腹的话儿要说,此时此刻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笔者 译)

例(8)中,原文两个小句的关系为转折关系,实质上也含有并列关系。译文1仅译出转折关系,虽然没错,但译作并列和转折关系的叠加,如译文2,也说得通,对比强调的意味更浓。

(9)原文:My assistant who had carefully read through the instructions before doing his experiment, could not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because he followed them mechanically.

译文1:我的那个在做实验前仔细阅读过指导书的助手,因为机械地照搬,没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译文2:虽然我的助手在做实验前仔细阅读过指导书,但是因为他机械地照搬,没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谭晓丽 译)

译文3:实验前我的助手虽然细读过指导书,但是因为他机械地照搬,结果不佳。

(笔者 译)

译文4:实验前我的助手虽然细读过指南,但效果不佳,因为他机械地照本实验了。

(笔者 译)

译文2添加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原文潜在的逻辑关系显示出来,旨在强调。“A,因为B”因果复句能不能再加上“虽然A,但是B”,形成复现强调,取决于A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兼转折的关系。复现强调的条件是两个关联词必须在同一小句内显现,否则就不属于复现强调,而属于一般的显现强调。若将译文3后面的因果关系顺序做一调整,因果语序换作果因语序,“但是”与“因为”就要分用,各自进入一个小句,就变成了另一类多重复句关系,关联词叠用强调就成了一般的显现强调。

(10)原文:World War II was, however, more complex than W.W.I, which was a collision among the imperialist powers over the spoils of market, resources and territories.

译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市场、原料和殖民地而爆发的冲突,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则复杂得多。

该例用“而……则”融并列和转折关系于一身,“而”表示转折关系,“则”表示对立关系,对立属于并列关系。本来第二小句只用“而”或“则”就能表示前后的转折关系或对立关系,二者并用,则平添了强调的意味。

四、汉译同义关联双重强调

同义关联双重强调,指同义关联词在同一分句中重复使用,起强调的作用。此类强调用得不多。同义关联词能不能双重强调?刘凯鸣(1957)曾明确指出要对生造的虚词“但却”进行规范。周定一(1985)讨论说,“但却”是文章里习用的,可是谈论生造词时,常拿它当例子:要说生造,宋代朱熹就已把它当转折连词用过,这个词书面上至少用了八九百年了,而且“五四”以来,使用得越来越多,可就是进入不了口语,一般词典里也未收录。同义关联词复现,包括连用与分用两种。

(11)他向前走去,缓慢地穿过大厅,他的眼睛老对着那唯一的窗户,看那年轻人继续缓慢地,但却是无数次地,一分钟也不停地做着祝福的动作。

(闻家驷 译)

(12)孩子们在跟前,从表面看,固然有它不便之处,但实际上却增加了共同的幸福。

(闻家驷 译)

连用指两个关联词作为整体起关联作用,有“但却”等,“却”是表示语气轻微的转折副词,“但”是表示语气相对重一些的转折连词,如例(11)。分用指两个同义关联词中间夹有语言单位,如“但……却”等,如例(12)。

除了强调作用外,汉译同义关联词重复还有其语用价值。首先,具有协调语气的作用。以“但却”和“但……却”类关联词为例,除标明转折关系外,还起着协调语气、舒缓语句、和谐语音的作用,成为语句意义构成和语音构成的重要因素。(王小敏 2000)

(13)原文:He became a brilliant scholar but only at the expense of his health.

译文: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学者,但却是以他的健康为代价的。

(赵嚚 译)

“但却”连用,顺应了汉语双音节词发展的趋势,可以与前后词形成和谐的音节,尤其是在前后词多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时,多半用“但却”而不是“但”或“却”,这已是复用强调之外的另一种语音要求了。不仅“但却”如此,“但……却”也是如此。

其次,具有划界作用。在转折复句中,“但”“却”分开使用,各司其职。“但”对前小句转折,多半位于后小句句首,起到将复句划分为转折句的划界作用;“却”标明转折点,多半活跃于后小句中间,突出真正转折的内容。

(14)原文:Standing by friends during difficult times is important.But seemingly trivial acts of caring are what keep friendships.

译文1:在困境中与朋友共患难是很重要的。但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关心呵护却能使友谊长存。

(杨青、苏蕾 译)

译文2:同甘共苦是很重要的。但微不足道的关爱却能使友谊长存。

(笔者 译)

(15)译文1:演员对剧本的阐释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但随着戏剧的发展而对之做出反应的人却是头等重要的,这后一方面人们却知之甚少。

(刘国彬 译)

译文2:演员对剧本的阐释极为重要,人所共知,但对剧情发展有所反应者却最重要,后者却鲜为人知。

(笔者 译)

例(14)中,“但”是对前句的转折,“却”标明转折点“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关心呵护”,转折的是物。例(15)中,“但”是对前句的转折,“却”标明转折点是“对剧情发展有所反应者”,转折的是人。“但”与“却”之间无论相隔有多远,夹入的词无论有多少,除了调整节律外,“却”还有重提转折意义的作用,这一点在“却”后面谓语成分较短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16)但是他却决定,如果可能,就立刻把信交给她。

(张谷若 译)

(17)而她那方面,却充分表现出真正法国式的怀疑主义。

(祝庆英 译)

(18)然而,他却发誓,这两件得由他来挑选。

(祝庆英 译)

(19)我所能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我是不自由的,而她却是自由的。

(汝龙 译)

(20)然而现在使他痛苦的却不是这件事。

(汝龙 译)

(21)他们这种情况常常使人感到可笑之至,然而他们却又如此这般地来显示他们的府邸。

(闻家驷 译)

(22)他们却把……看作恐怖之王,然而我却要等到那一天才去认真地考虑它。

(闻家驷 译)

由上可知,“但……却”有许多变体,包括“但是……却”“但……则”“然而……却”“而……却”“可是……却”等。

(23)原文:Счастливые семьи похожи друг на друга, кажда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я семь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 по своему.

译文1:All happy families are alike, but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译文2:凡是幸福的家庭无一不大同小异,但不幸的家庭其不幸则各不相同。

(庄以淳 译)

译文3:幸福的家庭个个相同,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

(笔者 译)

译文2是中国译者从英语转译了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的开篇句。转译用了“但……则……”,其间相隔较远,加之其他成分赘于其中,念来不畅。此外,源文Счастливые семьи只是一般的复数含义,英译成了全称概念All happy families,转译也就以歪就歪了。试译则最接近源文,再次表明转译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不提倡。

五、强调与经济原则协调

显现强调,主要指不用也可、但用了强调的情形。处处使用关联词显现复句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倾向:其一是处处强调,达到一种修辞作用,这也只在复句和句群内出现;其二是滥用滥译,满篇的关联词,有碍观瞻,而且处处强调,从全文看来是不可能的,很容易成为滥译的证据。由于现在滥用关联词(尤其是连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显现强调不是非译不可,不是一种修辞手段,一般不提倡多用,还是遵守汉语少用关联词的特点为好。汉译关联词复现强调,同义强调,但要注意效率原则,即讲究准确省时省力,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无意义的同义重复常常是低效的。

(24)……而我到巴黎又不是去做投机生意的,所以因此迟迟未去。(蒋学模 译)

这是《基督山伯爵》中的译文,吕冀平、戴昭铭(1985)批评说:“‘所以因此’近几年在口语里常常听到,很有点要成为一个虚词的势头,但在书面语里绝少见到。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也一定要把这个势头拦住。”“所以因此”已不是强调,而是啰嗦。即使是“但”“却”连用,也要讲究经济原则。

(25)原文:You are not very subtle but you are very effective.I get the point.

译文1:你说得不够技巧但却很实在。我明白你的意思。

(徐黎鹃、黄群飞 译)

译文2:你说得不够巧妙,但很实在。我明白你的意思。

(笔者 译)

译文3:你说得不够巧妙,却很实在。我明白。

(笔者 译)

(26)原文:But another round of war in the region clearly would put strain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译文1:该地区战争的再次发生显然会使国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译文2:如果该地区再次发生战争,显然会使国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袁斌业 译)

译文3:该地区再发生战争,国际关系必会紧张。

(笔者 译)

例(25)中,从“但却”的连用条件看,上例不存在语用价值,不与“很实在”构成双音节,要么用连词“但”,要么用副词“却”。例(26)中,原文还不算很复杂的单句,是个复杂命题,包括两个简单命题:“战争再次爆发”和“国际关系再度紧张”。为了显豁两个简单命题的逻辑关系,在表达上显出层次,也便于阅读,改译显现关联词,将两个命题单列出,用关联词显示这一假设关系,可以避免原译呆板的语言结构。笔者的试译更进一步避免了欧化。

(27)原文:One may go wrong in many different ways, but right only in one, which is why it is easy to fail and difficult to succeed—easy to miss the target and difficult to hit it.

译文1:一个人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走错路,但是走对路的方式却只有一个,失败容易成功难,不中标的容易击中标的难,其故即在于此。

(吴奚真 译)

译文2:错路万千条,正道就一条,因此失败容易成功难,失的容易中的难。

(笔者 译)

某种意义上说,“但是……却……”有时也是一种冗余,原译的冗长也有其一份责任。笔者试译完全不用关联词,用“错”与“正”相对,自然构成转折。但在which is why前后复句之间反映了因果关系,所以用“因此”代表“其故即在于此”更显简洁与流畅,也避免了半文不白之嫌。

六、结论

汉译关联词的隐显问题,其前提都是关联词入句入篇,孤立地看关联词,无所谓隐含与显现问题,有时孤立地看复句乃至句群,关联词也无所谓隐含和显现,更不存在关联词的强调问题。关联词因语用强调的需要而得以特别彰显。考察汉译组构关联词强调运用问题,可由汉译作品关联词使用的静态结果切入,在汉译动态过程中考察关联词强调的实质,分析动态过程,才能发现静态结果产生的原因。汉译组构衔接手段的强调有其语用价值,有时不能当作累赘现象。关联词强调有层次,强调可能导致单个关联词显现,再强调可能导致成对关联词显现,更进一步强调可导致关联词重复叠加显现。

猜你喜欢
复句汉译关联词
语篇类型对日语复句关联标记选择的影响机制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英美人名的含义
哈汉复合句对比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关联词的秘密
关联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