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优化对策研究

2022-12-07 00:24卢德炳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毕业生院校

卢德炳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1 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所需人才标准不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行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所输出的人才质量应当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标准。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水平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半数的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相较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较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行业实际需求相符,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岗位要求缺乏匹配度,从而缩小了毕业学生的就业面,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很多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并且很多用人单位也缺乏高质量人才的输入,这直接性地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

1.2 学生就业能力与薪资匹配率不高。学生薪资待遇与就业能力这两种指标,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单位与学生之间相互的满意度。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很多毕业学生的薪资待遇明显低于全国职业院校的平均水平。一些学生存在主动离职的情况,并且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对薪资待遇的不满。企业单位对毕业学生所发放的薪酬待遇,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高低。由于学生所选专业有所差异,专业技能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毕业生有着不同的就业能力。企业单位如果利用统一标准来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衡量,就会缺乏科学性,导致学生的薪酬待遇与就业能力不匹配,从而提高了岗位离职率,并且会对毕业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产生大的影响。

1.3 就业观念与行为出现变化。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处于待业状态,他们会通过参加培训班、创业准备等形式,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渡,然后再寻找工作机会。毕业生存在非传统就业的模式,他们会自主探索新兴的网络微商、代购、直播等职业,自主选择工作地点与工作内容。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愿性失业的情况,他们充满个性,在就业过程中发现岗位与自身理想有所出入,就会选择离职。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很多毕业学生选择对口升学、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现阶段的高职院学生,突破了传统的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他们会首先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机会。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2.1 学生对创业缺乏积极性。新时期,社会各界都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并且政府也出台了针对毕业生的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各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差异,各个地区高职院校对创业政策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从而很难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与参与度。很多学生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并且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自卑的情绪,认为想要进行创新创业需要具备高学历。高职院校学生的想法不够成熟,缺乏良好的创业条件,因此学生对于创业创新缺乏积极性。

2.2 缺乏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参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落后性,缺乏创业教育的良好经验。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创新业教育的科学认知,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创业课程,主要目的是对专业前景与就业情况的分析,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导致这一部分课程体系不符合学生的创业需求,也与当地市场发展情况不符,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会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极大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主要利用讲座的形式来进行,缺乏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很难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

2.3 创业教育缺乏师资力量。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主体,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主体[2]。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聘请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来担当创业教育讲师,缺乏专业化的创业师资力量。一些高职院校引导教师参与职技能培训,并且将培训后的教师融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但是一些教师在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比较欠缺,很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创业指导。高职院校人才留任率较低,教师流动性较大,导致一些教师难以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无法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双高计划下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优化对策

1.根据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应当在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充分地改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一,应当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通识教育应当以必修课与选修课为核心,专业教育需要将专业核心课与基础课相融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发展情况相适应。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毕业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其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养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素养建设,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其三,应当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兴趣小组、名师工作室、特长生工作室等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工作室为载体,发挥技能导师的引导作用,为具备特长的学生开展创新拓展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各个方面有效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2.构建多样化、特色鲜明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良好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利用就业帮扶、校园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模式,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其一,应构建精细化的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应当协同线下与线上来开展。线上利用网络就业服务平台来开展招聘会,用人单位需要在平台上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证书等资料。学校应当严格筛选线上企业,对企业的薪资待遇、规模、社保福利、社会影响力进行有效的审核,提升线上参会企业的综合水平。对于企业所发布的招聘简章,高职院校应当进行有效的审核,一旦发现招聘信息存在虚假内容,应当立刻将该单位纳入黑名单,禁止其参与招聘活动。针对线上招聘,高职院校应当严格审核,做到精细化管理。线下招聘会主要通过实地来开展招聘活动,主要类别有专业群专场、地域片区专场、校企合作单位专场。对于和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可以来校园开展招聘会。相较于线上招聘会,线下招聘会能够使学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有效提升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其二,就业精准化帮扶。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一生一师的精准化帮扶机制,针对那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身体残疾问题、家庭困难问题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分类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心态。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应当为其设计合理的就业规划,在求职、心理、经济上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使每一位毕业学生都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其三,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应当建设职业就业指导中心,引入行业导师来参与就业指导课程优化与职业生涯规划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应当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定位职业目标,分析社会环境,开展自我探索,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效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其四,创设多元化的创业指导模式。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团队,在新生入学环节应当开展专业化的认知教育,使新生能够充分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就业空间。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应当开展与创业就业相关的沙龙、讲座,邀请企业人士、行业专家、知名校友来学校分享成功经验。高职院校还应当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创业就业咨询服务,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3.以市场建设为核心,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就业市场的构建能够为企业与毕业学生搭建相互选择、相互了解的桥梁,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单位应当共同构建产业发展对接服务,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育、科技公关、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社会输送高技术、高素质、高品质的综合性人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市场建设的关键,是对产教融合体系的深化,利用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的引导作用,有效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学校方面加强了与当地政府、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企业的深度协作,打造了面向云制作的工业互联网的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学校利用“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联盟”、职教集团、产教融合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综合性人才。此外,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安科技园和企业实现共建双创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与当地的人才中心进行协作,从而有效地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优化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 深度把握“双创”教育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应当深度把握创新创业理念。创新与创业有着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特征开展持续性的教育,充分融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理论联合实际,侧重其实用性与应用性,侧重技术改进、流程再造、生产环节等细节问题,并且注重技术集成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毕业要求,构建了课程体系,规范了人才培养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带来了直接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高职院校应当联合企业、行业、校友,构建专业委员会,制定与市场需求、专业要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毕业学生的考核评定方式进行调节,融入创新创业学分转换机制、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等。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在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当中增设创业部分,对毕业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践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2.构建多元协同育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2.1 提高教师双创能力。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的教师资源保障。高职院校应当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来校交流,开展相应的座谈会、交流会。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派遣专业教师前往企业深造,掌握企业创新创业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

2.2 引进校外专业人才兼职双创教师。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校企沟通、产教合作,应当通过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政策,引进校外高水平、高技术人才来校授课。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技术行业领头人与企业高管,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学校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开展交流,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与热情。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融合创新创业理念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将专业领域的创新思维引入到其中,通过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当中。高职院校应当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有效突破部门学科划分所带来的限制,应当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创新协同平台,结合学校当中各个专业的特征,构建创业孵化、创业实训双创课程,从而将创新理念创业思维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通过这种创学结合的模式,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实践当中,有效促进校企协作,构建开放性的办学系统,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且深入探索云课堂、实践模拟等线上教学模式,引入企业顶岗实训虚拟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创意园、创业园等项目,与地区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小班制创业教育实验班与创新工厂,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利用校际、校企、校政的良好协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开放性的外部资源,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实践当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

4.夯实实践育人基础,创新组织框架

青年人创新思维活跃、创业动力强烈,需要通过相应的平台与媒介来实现。高职院校应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对外设置外联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实习实训、校企企合作办学等事项。对内可以创建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创新创业园区应当融合双创课题研发中心、双创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双创实践基地、双创孵化平台等,为师生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创业协会,利用学生社团提升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与创新能力,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为校园带来丰富的创业文化。学校创新创业基金会可以向企业募集的资金,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课题带来资金上的支持。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