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鹏 梅子新
(津市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津市市 415400)
要想推动水稻种植业进一步发展,农业相关部门就需要改革传统的施肥技术,避免种植人员仅凭借经验进行水稻施肥。化肥使用过量不仅会产生更高的水稻种植成本,还会使水稻肥料利用率下降。部分地区土肥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资部门在向种植人员售卖肥料时,没有做到按配方供肥,也未能进行配套的施肥技术指导,提供的肥料与施肥技术不配套,导致种植人员在进行水稻种植时,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而盲目增加化肥使用量的情况。这对于保障施肥效果及水稻安全性非常不利,易造成水稻产量不稳定、化肥利用率下降、水稻品质下降。过量施用化肥还会导致土壤品质受损,易出现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同时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为满足现代化生产要求,农业相关部门及种植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而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水稻种植增产提质,解决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倡根据土壤营养元素欠缺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同时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各类营养元素的吸收要求进行针对性地补充。采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在保证营养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盲目施肥导致水稻产量与品质下降,进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率。例如,种植人员可采用秸秆还田、绿肥还田等方式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汲取足够的养分,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实现水稻优质高产。
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过程中,种植人员可适当施加多元复合肥,并根据水稻生长规律合理调整复合肥中氮、磷、钾质量配比,并适量添加水稻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复合肥中加入硝化抑制剂还可降低化肥失效的概率,保证化肥利用率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理想水平。用多元复合肥作为水稻基肥还能够促进水稻根系深扎,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使农作物更好地抵御寒冷、干旱天气,减少水稻种植后期的追肥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1]。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新型肥料减少传统化肥的使用量。也可以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传统化肥,综合考虑有机肥成本及使用效果,合理调控有机肥与传统化肥的质量配比,在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墒保肥能力[2]。例如,在种植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肥还田,既可避免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又可提高秸秆利用率。还可考虑使用新型肥料替代部分传统化肥,目前常使用的新型肥料包括生物有机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与传统化肥相比,新型肥料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较小。例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加控释肥。该技术的主要手段是将控释肥一次性施加在水稻根部,从而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及时从土壤中汲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实现优质丰产,同时可减少肥料施加次数,减少肥料施用量。
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可实现精准减量施肥。种植人员应根据水稻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在水稻整个生育期能够提供的营养供应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水稻的种类及生长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元素欠缺类型后,将氮肥、磷肥、钾肥和其他中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合理配比,按需施入。同时,技术人员需要统筹控制水稻种植区域内的施肥总量。推广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有效实现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推动水稻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业相关部门可根据当地水稻种植实际情况,建立智能配肥线上服务系统。种植人员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填写水稻种植情况信息,该系统可根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及土壤特点为种植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施肥规划,并为种植人员提供所需肥料与技术[3]。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许多新型机械设备已经投入农业生产,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应用机械化技术进行水稻施肥可提高肥料施加位置的精准度,可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调控肥料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可利用水肥耦合减量技术进行生产。这有利于种植人员对水肥进行统一管理,可极大地减少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4]。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选择用小麦与水稻进行轮作,可有效保护土壤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施用量。同时,冬季休耕,并向土壤中施加适量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来年水稻的种植 。
在应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将有机肥或新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作为应用重点。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做好传统化肥的“三替一减”工作。“三替”即使用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的使用,使用新型肥料代替传统化肥的使用,使用机械化设备施肥手段代替传统的人工施肥手段;“一减”则是指减少化肥施加次数和施用量。通过综合使用有机肥和配方肥,做好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5]。例如,做好沼液还田。种植人员可在养殖场附近建立畜禽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统一处理畜禽粪便,并带动附近养殖人员积极进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以实现有机肥、沼液全部还田。施加有机肥和沼液可在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6]。再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绿肥对水稻稻田进行覆盖,可有效解决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减少氮肥使用量,达到化肥减量目标。
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相关部门可建立专业的技术推广小组,将技术推广任务分配到个人,在工作进行前明确推广的总体目标,通过行政推广模式,扩大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范围,使该技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发挥实际效果[2]。相关部门及行动小组需要定期到基层对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考察,根据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对技术进行合理调整,使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当地发挥最大功效。除此之外,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开展农田土壤质量保护工作会议,督促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落实。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用到新型设备及新型化肥,提高了水稻生产成本。因此,为激励并引导种植人员应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业相关部门可制定政策对使用新肥料和新技术的种植人员提供一定补贴。例如,可根据种植人员购买肥料的种类提供不同金额的补助,同时可为轮作、自耕培肥的种植人员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可极大地提高水稻种植人员应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积极性,推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真正落实[7]。
相关部门可通过建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小组或者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肥料配比供应及施加,使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农业相关部门还可加大金融支农方式的创新力度,通过贷款贴息、建立基金、下发资金补贴等方式,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资本进行深度合作,提高全社会对于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扩大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
根据示范田的应用实践可发现,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生产出的水稻,示范田中生长的水稻长势更旺盛,肥料施加量更低,并且水稻产量及品质更高[8]。因此,相关部门可通过建立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田的方式,使水稻种植人员更直观地看到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成效,使该技术得到种植人员的认可,进而增强水稻种植人员的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及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相关部门应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宣传力度,如与农业企业进行合作,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动当地测土配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宣传过程中,还可采用拉宣传横幅、分发宣传手册、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使当地的水稻种植人员更方便地获取技术应用信息,扩大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的覆盖面。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起到了支柱作用,发展农业可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稻种植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化肥滥用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土地盐碱化,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而推广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减少化肥使用量,创造良好的水稻种植环境,实现水稻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9-10]。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抓住技术应用的要点,通过应用精准设备减量技术、优质肥料替代减量技术、智能配肥技术等,充分发挥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作用。在进行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时,相关部门可采用建立技术推广小组、制定扶持政策、加深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田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