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夕扬
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变电站是供电重要场所,其站用系统是变电站可靠、稳定、安全运行重要的保障。因此,为了确保站用系统能持续、可靠运行,需对装置电源、控制电源等重要的负荷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可连续供电。自动转换开关(ATS)是常见开关设备之一,可对两路电源进行自动转换,在实现开关持续运行的基础上,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基于此,研究自动转换开关(ATS)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对提高站用系统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自动转换开关(ATS)多用在紧急供电的系统中,可自动、灵活转换供电电源,保证重要负荷可稳定、持续运行。当ATS有故障时,往往会导致重要负荷出现断电、电源短路等问题,最终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经济损失。故此,研究ATS已是机械制造相关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我国对ATS、相关电器研究可追溯到90年代的中期。就早期研究而言,因缺乏完善技术支撑,而使得ATS研究存在巨大瓶颈,无法保障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安全隐患较大,极易引发供电安全事故。在科技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ATS研究逐渐趋向深入化方向发展,关于ATS的产品也日趋多元化,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到变电站中,保障站电系统持续运行,仍是研究重点方向之一。
自动转换开关(ATS)组成结构包括控制器、操作机构和开关主体3个部分。在运行时,控制器负责实时监测两路的电源状态,当工作电源回路电压不稳、断相或者异常时,控制器会发出相应动作指令,之后由操作机构对开关本体控制操作手柄进行操作,以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目标,支负荷端正常供电,进而保证电力系统可正常运行、稳定工作。
2.2.1 根据能否分断短路电流进行分类。ATS按能否分断短路电流分为PC级、CB级,开关本体是两者主要差异。其中,PC级的主开关为负荷开关或者接触器,可实现线路负载接通和承载的目标,无法对短路电流进行分断。同时,PC级的结构相对简单,转换的速度可至50ms,能实现频繁操作且具备自身连锁等优势,还可承载20I以上的电流,不易斥开和熔焊,有较大的触头压力;CB级的主开关为塑壳断路器或者万能断路器,既可实现线路负载接通和承载的目标,也能实现短路电流接通和分断的目标。然而,CB级的动作相对较慢,当非电源性故障出现时,CB级会自动切断供电的电源,可靠性较低。可见,相较CB级,PC级发展空间更为广泛。不过,CB级的接线方式较简单,无须加载限流的设备,更适用于电源转换要求不高场所[1]。
2.2.2 根据工位进行分类。按照工位划分,ATS包括两位式、三位式。其中,两位式主触头的工作位只有两个,即常用位、备用位。而三位式主触头的工作位有三个,较两位式多零位,可由常用位转至零位,之后由零位转至备用位。两位式转换的动作较快,两位式的PC级动作总时间一般为50~250ms,三位式的PC级一般为350~600ms。当火灾发生需对非消防负荷进行切除时,可应用三位式,可实现较长时间对电源供由切断的目标。
应用明备的方式,在负荷端装设ATS。由于电源首端有断路器,可起到保护短路的功能,因此可选择PC级结构的整体开关,无须配置控制器,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
应用备用的方式,1#和2#变压器各自供应一段母线负荷,并兼作剩余一段负荷备用的电源,即两用互备的模式。在负荷屏上装设ATS,共装设两套,可选择PC级、CB级的ATS。在电源的进线处,需设置断开点刀开关,为后续检修提供便利。若选择PC级ATS,进线处还需设置保护短路的电器。
可应用明备或者暗备的方式。在负荷屏上装设ATS,共装设两套。正常状态下,1#、2#和3#分别供Ⅰ段、Ⅱ段、 Ⅲ段的母线负荷。Ⅰ段和Ⅲ段的暗备用负荷可选择2#的站用电源,Ⅱ段则仅接入一般的负荷。若Ⅱ段未接入负荷时,Ⅰ段和Ⅲ段的明备用负荷选择2#的站用电源[2]。
为了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重要变电站蓄电池往往会设置两组,各组负责一段母线直流负荷供应。然而,在紧急状况下,倘若其中一组蓄电池有故障,也极易造成严重损失。故此,可选择暗备用的方式装设ATS,由于PC级结构整体的开关动作具备较好的连锁性、加快的速度,故此可选择PC级。
220kV的变电站可将主变压器的低压侧作为引入点,接入容量相同、分列运行、互为备用的两台变压器,按照计算负荷来选择适宜变压器。当主变压器只有1台时,可从所外的电源引接其中的一台变压器。就330~500kV的变电站而言,当其主变压器是两台或以上时,可将主变压器的低压侧作为引入点,引接两台以上变压器,且装设一台备用的变压器,可引接所外的可靠电源。同时,各台变压器容量应考虑主变压器冷却用电的负荷,且备用的变压器容量需与变压器最大容量一样。当初期主变压器仅有一台时,除引接的一台变压器之外,还需设置从所外的可靠电源接入的变压器一台。所用电的低压系统选择三相四线方式,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为直接式。所用电的母线选择单母线,两段相邻母线可配置断路器,但需确保可分列运行供电[3]。若某一变压器突然退出时,备用的变压器可自动切换到失电母线,从而继续进行供电。一典型变电站所用电的负荷特性可如表1所示。
表1 变电站所用电的负荷特性
用电负荷需选择配电屏进行直配式供电,重要负荷需采用双回路进行供电。就330~500kV的变电站内通信楼及控制楼,可在考虑负荷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专用的配电屏供楼内电。隔离开关、断路器可根据配置划分区域,在两段母线下列采取双回路的供电模式,即各个区域设置不同环形网络,在环网的中间实现开环运行目标。
传统变电站380V的电源系统往往是人为操作的,当1#进入381的开关向负载进行供电时,2#只能在382的分位作为负载后备的电源。倘若某一原因导致1#消失、381开关跳开,会使得380V的母线失压,而导致全部负载失电,最终经光信号、声信号报给监控台人员。当核对了381分闸的位置后,可通过闭合382开关,实现380V的电源恢复目标,这种模式所历经时间较长,因此已逐步被母联开关取代。在正常运行时,380的母联开关位于分闸的位置,1#负载I段的母线,2#负载Ⅱ段,两者可实现分列运行目标。倘若1#或者2#有故障时,母联开关可在判断0V母线电压、合闸条件的基础上,闭合380的开关,负载另一母线,从而形成电源带负载运行的情况。变电所在自动投入电源装备时需满足下述要求:第一,确保工作电源断路器为断开状态,母线电压为0,备用电源的电压正常;第二,自动投入时动作应延时,且仅允许一次;第三,若母线有故障,则不应再起动自动投入的装置;第四,在手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不再起动装置;第五,当电源恢复正常供电之后,应选择人工复归的方式切换回路;第六,在做出自动投入的动作后,需发出预告的信号。
4.3.1 选择ATS的结构形式。在不同应用场合,PC级、CB级特点各有不同,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首先,当双电源供电呈放射式、所需消防负荷比较集中且容量大时,需在低压的配电室母线直接进行放射,以此作为电源转换的位置,则应选择PC级,以防本体故障对电源转换产生影响,而造成严重损失。倘若需加装保护性电器,可额外选择。其次,当发电机组和市电进行转换时,可选择三位式。因为正常电源在发生断相时,要求ATS能在切断电源的同时,归回零位,当发电机能持续一定时间的稳定送电后再回归发电机的位置。一般而言,ATS集中装设在低压的配电室母线,以便使用、维护。最后,当需要转换自动切断的电源、带高感抗的负载时,应选择三位式的PC级或者OYQ1专业的CB级。一般而言,ATS不具备高感抗的负载转换功能,因为两路电源在相位差比较大的时候进行切换,会使得电动机获取到巨大动力,因此产生反电势过电流会引起短路器的脱扣,极为不可靠,因此不能选择传统且未进行特殊处理ATS。
4.3.2 选择ATS的转换时间。ATS的转换时间对电力系统有很大影响,转换的过程是断电、送电的方式,对系统有较大的冲击力。若转换设备有中断,可选择带延时的ATS,以防设备断电而损伤机械或冲击设备,这种带延时的ATS可用于变频器、电动机、特殊医疗设备、整流器等负载中。若转换设备无中断,可选择瞬间闭路的ATS,以降低电源转换中瞬间断电时的损失。总之,ATS的转换时间需与负荷允许最大时间相符,且能配合供配电机电保护的时间,以防连续进行切换。在供大容量负荷的电动机时,需对转换时间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先断后合方式保障切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ATS发展必将趋于机电智能型、一体化方向,且自动转换的速度会更快、安全性会更强、自动程度会更高。目前,ATS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有很多技术问题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大对ATS应用到变电站中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提升其应用技术,保证重要负荷可持续、稳定供电,促进变电站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