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君如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员工、客户、政府、消费者、社区和公益事业、环境等的责任。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一些企业,制造业企业更强调对产品质量、员工工作安全、生态环境影响等社会责任的履行。而对制造业中的上市企业来说,履行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是其重中之重。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已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诸如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生态污染等社会责任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仍然有所欠缺,水平亟待提高。部分企业管理者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自毁企业声誉,做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只利己不利他的行为,从根本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学者们逐渐关注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生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意义,并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然而大部分文献只着重分析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关于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企业竞争力虽然在度量上有一定难度,但却往往比财务绩效指标,更能体现企业的整体水平和长期发展的持久力。同时,考虑到声誉对企业经营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社会责任、声誉和企业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针对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反向关系,早在1970年国外学者就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认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势必要投入大量资源,会使得成本增高利润降低,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是正向关系。张旭等(2010)以实证检验了医药类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履行社会责任越多,企业竞争力越强。2016年另有相关研究以266家上市公司为对象,进一步开展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社会责任的履行短期内虽会降低财务绩效,但长期却会极大地提高财务绩效。有学者对文献进行汇总后发现,自1972年至2001年,关于企业社会行为和绩效表现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至少已开展了95项实证研究,大多数结论表明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绩效。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
H1:履行社会责任会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一般来讲,质优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增加知名度和声誉。Brammer&Pavelin(2004)针对英国上市公司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会促进声誉的提高。2021年,国内学者以零售市场消费行为作为内容发放调查问卷,研究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对声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具有正向关系。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
H2:履行社会责任会提升制造业企业声誉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公众中积累良好的声誉,可以促进消费者购买,吸引更多的投资与合作,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也如此。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责任通过影响声誉来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声誉起到了中介作用。霍彬和周燕华(2014)通过实证研究了194个企业,结论为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声誉和绩效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同时声誉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020年国内学者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同时进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能够极大地改善绩效,声誉在二者的关系中调节作用不显著,中介作用显著。因此我们提出假设3:
H3:声誉在社会责任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数据来源:企业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通过万得和国泰安数据库获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来自和讯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专业测评体系。
样本选取:选取沪深上市公司中门类代码为C(制造业)的企业,筛选出2018-2020年数据,从中剔除有缺失值的公司,剔除ST、*ST类上市公司,对数据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得到1246个样本值。
1.社会责任(CSR)
和讯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专业测评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五大类,并赋予不同的比重,在此基础上下设指标,计算得出社会责任综合分数,我们选择综合分数来度量制造企业社会责任。
2.声誉(REP)
在资源基础理论中,企业声誉是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综合性评价,通常被视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由于声誉本身很难量化,且与会计上确认的无形资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无形资产为代理变量,来衡量制造企业声誉。
3.企业竞争力(COMP)
由金培主编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建立了上市公司竞争力监测体系,兼有具体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是研究企业竞争力的代表性成果,体系包括三大类九个指标。本文参考了金碚(2013)构造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来计量制造企业竞争力。首先将筛选出的1246个制造企业整理为不同的细分行业,将企业各指标的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指标的标准值,再与其指标权重相乘后直接相加,得出因素的标准值,因素的标准值与因素的权重相乘后直接相加,得到竞争力标准值。
4.控制变量(SIZE)
理论上来说,规模越大的企业,受关注的程度越高,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越好,企业竞争力也越高。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选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本文变量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变量与变量定义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模型(1)用于假设1的检验,分析履行社会责任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模型(2)用于假设2的检验,分析履行社会责任对制造业企业声誉的影响。
模型(3)用于假设3的检验,分析声誉在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中的作用。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CSR的最大值为34.03,最小值为-5.74,标准差为7.8993,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整体较低,且发展不均衡。REP的最大值为14.68,最小值为5.32,声誉差距较大。COMP的最大值为2.13,最小值为-1.29,标准差为0.4558,说明不同企业的竞争力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整体的波动较小。SIZE的最大值为27.55,最小值为19.28,由于观测数值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所以样本中企业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研究变量间的紧密度,本文对三个衡量变量和一个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CSR与COMP的相关系数为0.648,在5%水平上显著,初步证实假设1;CSR与REP的相关系数为0.330,在5%水平上显著,初步证实假设2,REP与COMP的相关系数为0.665,在5%水平上显著,控制变量SIZE与其他变量显著相关,说明很有必要把它设为控制变量。
对模型(1)-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1。由模型(1)得出,CSR对COMP的回归系数为0.027,在0.01的水平显著,说明假设1成立。同时,SIZE对COMP也有显著的影响。由模型(2)得出,CSR对REP的回归系数为0.009,在0.01的水平显著,说明假设2成立。控制变量SIZE对REP存在正向影响。由模型(3)得出,CSR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27,在0.01的水平显著,RE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37,在0.05的水平显著。说明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假设3通过验证。在控制变量方面,SIZE对COMP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公司规模对于竞争力存在一定影响。
为了确保上述结果具有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首先对解释变量进行了替换,使用和讯网测评体系的社会责任分项分数代替综合分数,其次增加控制变量上市年限。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见表3结果2。通过比较可知,回归1、2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表3 企业竞争力回归结果
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履行社会责任会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企业声誉在社会责任对竞争力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短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但是长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带来总体收益的增加远远大于耗费的成本。作为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将其常态化和长期化。
2.树立良好声誉
根据声誉的中介作用,社会责任行为能通过声誉的部分传导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说明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应注重长远规划,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加以积累,最终形成企业独有的难以被复制的声誉,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推动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3.建立全方位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企业自律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制定完善可行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以约束自身经营行为。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严格执法,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并要求企业定期进行完整、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最后,注意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作用,借助网络平台、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和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