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鲁镇胜
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郭 栋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王克如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黄达
2020年,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收面积达到4.44万hm2,占玉米机收面积的60%以上,首次超过玉米机械化穗收面积,玉米籽粒机收成为漯河市夏玉米生产机械化收获技术的首选,为黄淮海夏玉米区更好实现全面机械化收获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漯河市为黄淮海“大粮仓”夏玉米生产的代表区域,地处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耕地面积16.6 万hm2,常年种植面积在8 万hm2左右;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肥力水平较高,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属大陆暖湿性季风气候,光、温、水、土资源丰富,雨热同期;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且具有玉米早收的习惯,130 天左右即完成整个玉米生产过程。然而,漯河市南北气候交错明显,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发生较为频繁,玉米生育期与收获作业期的主要灾害天气有干旱、高温、大风、连阴雨等,加之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生产在世界玉米生产中与众不同,使得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应用非常困难。
漯河市夏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该阶段可界定为2012 年以前,随着小麦联合收获技术的普及,加之玉米摘穗型收获技术存在诸多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热情,就自发地进行了尝试,也有个别厂家组织攻关,但都以失败告终,收获的籽粒要不染上了色,要不打成了浆。该阶段的失败经验提高了人们对玉米籽粒机收的认识,即发展玉米籽粒机收需要同时注意品种的引进和机械的改进,需要农机农艺的融合。
该阶段从2012 年漯河市引进的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与谷物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玉米籽粒收割机开始,到2016 年漯河市承担河南省“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为止。该阶段主要表现为成立了国家级、省级玉米机收组,相继验收鉴定了一批玉米籽粒机收品种。同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重视收获机械的改造,育种企业注重籽粒的脱水,机手在玉米生产实践中积累一定经验等。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研究逐步回归理性,初步认为该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集成技术。
2016—2020 年,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连续承担实施了国家、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试验示范”“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技术研究与示范”及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及相关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深度融合农机农艺,建立“政、产、学、研、推、用”研究团队,研究内容主动由产中关键环节向全程机械化技术外延,由机械化技术向栽培、育种、气象等技术外延。通过项目的实施及技术创新,漯河市形成了以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适宜本区域玉米生产技术的新模式。
2020 年9 月1 日,漯河市依托试点形成了以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适宜本区域玉米生产的技术新模式,发布实施了《夏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集成技术规范》《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操作技术规程》两项漯河市级地方标准。2020 年9 月11 日,河南省级地方标准《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实施。这些地方标准的制定,对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但在生产实践中仍为低层级的应用,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的“完熟”。
玉米籽粒机收技术作为玉米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玉米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对玉米籽粒经济性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深入,玉米籽粒需求量,特别是高品质玉米籽粒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而玉米籽粒机收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升级、普及与应用。结合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课题组在五年的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研究中,创新形成了“气象+农业生产”研究模式,提出了玉米播种期为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抢种,适宜收获期为籽粒达到标定含水率时,在保证冬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晚收,为玉米生产争取了生育和收获时间。这与小麦、玉米轮作区域提出的“双早双晚”技术不谋而合。小麦、玉米相关技术的对接主要指对接小麦与玉米的品种特性、栽培模式、生育时间、收获机具配备及收获质量保证等,切实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河南省和漯河市相继制定发布实施地方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执行人——玉米生产者,特别是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的操作机手职业素养不一,需要统一培训。调查资料显示,玉米籽粒收获机械操作人员,主要由谷物(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摘穗机收从业人员转型而来。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在收获方式上与前两者不同,需要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与操作技巧,还要掌握足够的农艺知识。相关技术培训成为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研究发现,机具作业质量不高是这项技术还处于低层级的主要原因。玉米播种与收获作业环境复杂,机车调整不能按照指标一一对应,只能给出相应的调整范围,作业质量要靠操作者的悟性,按照机械特性调整原则,逐步摸索经验,将机车调整到最佳状态,无形中为作业质量增添了人为因素。精准农业与智能技术被提出和研发多年,在主要农作物生产实践中却体现甚少,特别是在高精尖技术的“下沉”和基层农业生产中精准与智能技术的引进方面体现甚少。
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还处于低层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玉米生产标准化配置问题。玉米生产标准化配置问题作为一个市场社会化服务问题,包括:玉米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等机具单位面积动力配置,玉米应用分类、收储能力、种植规模、品级等次、土地质量等资源结构配置等。玉米生产标准化配置的研究代表着国家玉米产业发展的方向,代表着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的完善与成熟,代表着国家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需要“政、产、学、研、推、用”国家力量的相应配套。
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技术的大融合,是一项社会或产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漯河市夏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发展历程也仅为各地开展此项技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漯河市承担了国家、省、市相关项目,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模式,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2021 年河南省夏玉米区遭遇极端天气,收获期轮式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无法进地作业等,这将是新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