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北
拍摄电影时的素材不会都被剪进电影正片里,正片之外的素材叫“剪余片”。绝大部分电影的剪余片在电影制作完成后就销毁了,很少有电影会长期保存剪余片。胶片时代保存素材的成本很高昂,数字时代保存素材虽然成本下降了,但硬盘无故障存储数据的时间也有限制。所以电影一般只会保留最后的成片。素材和正片的时长比例叫“片比”。比如你拍了100小时的素材,最后正片2个小时,那么片比就是50∶1。
现在电影拍摄因为广泛使用数字摄影机,所以片比一般都很高。但在胶片时代,为了节省制作成本,片比就会控制得很严格。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因为受限于经济条件,通过细致地彩排走位和精确地控制拍摄条数,有时片比能做到1.2∶1。但这个太极端了,不具有普遍性。中国电影在胶片时代的片比通常在5∶1 到 8∶1 之间。
姜文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片比有100∶1左右,在当年是非常奢侈的。电影素材,包括剪余片在内,版权都属于电影公司。所以即使导演对最终剪辑版本有不同意见,个人也是无法自行处理剩余素材的。通过剪余片再剪辑一个版本的行为非常少见,在DVD和蓝光出现之后,偶尔会有电影公司推出经典电影的“导演剪辑版”或“加长版”。但这些版本大部分也不是利用剪余片完成的,而是在之前的剪辑过程中,因为导演和制片公司在剪辑方案上有不同意见,最后被舍弃的较长版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较长的版本在影院上映时会有排片困难,所以制片公司往往倾向于较短的版本,而导演出于叙事完整性或坚持自己风格的诉求,会倾向于较长的版本。所以大部分导演合同里会对“最终剪辑权”提前有一个约定,当其对剪辑版本有不同意见时,以最终约定方意见为准。这个权力一般掌握在制片公司手中,只有相当少的导演拥有最终剪辑权。《阿凡达2》即将上映,一些当年的八卦也被披露。在《阿凡达》剪辑过程中,制片公司就曾对片长提出过意见,但卡梅隆非常霸气地回应:“你们电影公司建这栋楼花了5亿美元,这些钱都是我(拍《泰坦尼克号》获得的票房)挣来的!所以关于片长的事情我说了算!”不过世界上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
因为电影剪余片很少会长期保留,所以很多影史上的经典电影如果拷贝丢失或损毁,最后修复时的版本也是不完整的。一般电影资料馆都会尽力收集影史经典电影的一切素材,但往往也只能收集最终上映版的拷贝,很少会有剪余片素材。
未经考证的一种说法是,自电影发明以来,全世界拍摄制作的电影可能有300多万部,其中绝大多数不要说素材了,连正片都很少留存下来。这就是电影这门艺术的宿命。电影是一种挑战时间并试图战胜遗忘的艺术。电影的归宿往往都是被时光湮灭,被观众遗忘。但只要曾经有过那束光,电影本身就会一直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