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 芳,李一厚
(中国人民解放军95979部队,山东 新泰 271000)
中式糕点主要指来源于我国的点心,花样繁多,讲究馅心,注重口味,成形技法多样,按原料、面团性质、成熟方法、形态和口味分类[1]。近几年,中西式面点备受人们的欢迎,对其消费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食品需要按照人们的饮食喜好创新,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获得更多的认可,实现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面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不同,形成的代表面点也不同。
近年来,面食品类新作迎来了很多“面”。北方盛产小麦,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不过备受欢迎的是“南方面”,不难看出面食贯穿南北,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面食供应链[2]。中式面点通过添加国潮元素等方法不断创新品类,采用互联网手段,吸引了年轻一代。在烘培行业,主要分为西式烘焙与中式烘焙。其中,西式烘焙产品细化为综合类与单一类。中式烘焙的典型代表为稻香村,主打传统节日送礼。从当前的烘焙发展情况分析,“中点西作、西点中作”的相互融合为主要趋势,新中式烘焙品牌综合中、西式烘焙优势。在口味上,正在努力跳出传统的中式糕点刻板印象,推广的是当日现烤,以低脂低糖为竞争点,让西式面包类烘焙食品保持主餐化优势的同时,也让更多主食性质的中式糕点往零食方向靠拢。
中式面点,就是使用粉状材料制作的食品,南方称之为点心,北方称之为面食。根据《中国面点史》记载,我国面点的萌芽时期大约为6 000年前,小麦与面食技术的产生时间大约为战国时期,早期面点的产生时间约为商周时期[3]。随着农业和谷物加工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各式各样的面点。到了明清时期,我国面点制作工艺达到新高度,被描述为中式面点的巅峰时期。
西式面点,一般将来自于欧美国家的点心都称为西式点心。从发展史来说,西式面点最早出现在欧洲,现有的史料记载最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出现面包,有着漫长的历史。随着欧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西式面点逐渐发展到新的巅峰时期,生产方式也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生产,形成了加工制作体系。
2.2.1 材料选择差异
中式面点主要以面粉和馅料为材料,讲究的是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面团和馅心的主料是较为常见的原材料。例如,中式面点面团使用的主要材料就是面粉,材料的选择指标为粗纤维,通常使用黑米和豆类等作为面团辅料,以保证面团的营养价值。西式面点对于主料的选择,以面粉和蔬果以及糖类等居多,具有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的特点,辅料多选择坚果和巧克力等。
2.2.2 造型差异
中式面点造型可细化为自然形状、象形形状与几何形状。面点造型制作常用的方法主要为钳花、捏及包等。采用的手法不同,呈现的外观形态也就不同。常见的几何形状主要包括圆形、方形及三角形;象形形状主要是人物和花鸟等;自然形状主要是以某些具体物象为参照物,对主要材料利用生坯经过自然发酵,采用蒸制开裂的方法制作而成。西式面点不同于中式面点,在造型上更加注重成型的效率,制作时使用模具辅助制作,所形成的造型大多棱角分明且清晰可辨。市面上的西式面点可以划分为点心、面包、蛋糕,如人们熟知的热狗和三明治面包,在制作时将面包划分为两部分,中间用奶油、香肠及鸡肉进行填充。
2.2.3 制作差异
当前的中式面点制作方式呈现出自动化特点,很多面点都实现了机械设备制作,例如包子机和饺子机等。不过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食客对手工面点的需求很大,很多食品也依旧采取手工制作的方法。在制作方面,需面点师掌握基本的技法,对制作面点面料和馅料等的使用量没有硬性要求。西式面点则不同,基本使用机械化制作,对份量有着标准化要求。若份量超标或者不足,则会影响到品质。除此之外,西式面点在使用的工具方面也有着很高要求。例如,使用的刀具和容器等都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相比之下,中式面点的制作更加简单随意,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西式面点对机器的依赖性很强,若产生故障那么整个制作流程将会中断,而中式面点则更加依赖于面点师,对制作的影响相对较小。
2.2.4 烹制差异
烹制的中式面点,多采取蒸煮和烙等方法。其中,蒸煮面点的口味更加清淡,受到年轻和老年食客的普遍热爱。煎炸烙制作的面点在口感上会更加油腻,口味差异很大。西式面点烹制方法主要是烘和烤,通常会借助模具一次成型,对煎煮蒸的烹制方法采用的不多,口味以甜为主。在烹制方面对比,中式面点的烹制方法更多。
以“墨茉点心局”为例,定位为国风新中式点心品牌。在年轻食客中受到广泛欢迎,同时受到网红经济下的流量加持,快速出圈[4]。“墨茉点心局”的麻薯受到很大关注,在小红书、抖音、微博,有年轻人的地方似乎就有关于“墨茉点心局”麻薯的话题,甚至很多人不惜排长队去购买。“墨茉点心局”之所以能抓住新的发展机会,无疑是通过正确的创新,在国潮“风起云涌”时果断出击,走中西结合创新路。麻薯这个听起来很“东洋”的名字,却跟驴打滚同宗同源,不少地方很早就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我国东北地区称之为黏米饼子,西南地区则称之为糍粑。然而就是“洋气”的名字使得这一中式糯米制品火速出圈,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同样是主打中式烘焙的“墨茉点心局”和“虎头局”,两家店的Logo主体一个是狮子,一个是老虎,都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瑞兽。从他们的门店形象分析,充满国风,使用仿古字体,再用红蓝色调墙绘粉饰,色调不仅显眼,而且具有时尚感。从产品的口味来说,做到了既好吃又好看,实现了时尚潮流和传统的激烈碰撞。很多食客提起传统的糕点,可能还会想起来月饼、桃酥及绿豆糕等,然而若是问年轻的食客,他们会告诉你麻薯、雪媚娘以及爆浆蛋糕等。各类中西式结合的面点,冲刷着食客的眼球,俘获了食客的心。目前,很多的糕点店,既销售中式糕点,也售卖麻薯和雪媚娘,吸引了大批的食客。中西式面点制作师需要考虑年轻人的口味变化,积极创新制作方法,适应多样化需求。了解当下流行趋势,对人们的口味和喜好做好调查的同时,还要做好制作工艺的研究,不断创新和优化,制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面点。中式面点的优势还要继续保留,做到不断传承和创新,促进中式面点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3.2.1 紧密结合食用者的需求
人们的口味更加多元化,各类西式面点“网红”产品传入国内,在青年群体中有着很高的普及度,给中式面点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目前,很多手艺人已经开始创新,走国潮风之路,制作起“洋气”的面点,稳稳地抓住了年轻食客的心。中式面点若想持续化发展,需要关注时代的变化,了解食客的喜好,创新更多好吃好看的产品,吸收西式面点的优点,丰富产品的类型,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做好品质和美观性的把握,抓更多食客的“胃”,获得食客的认可。
3.2.2 寻找创新点,从营养学入手寻求创新
中式面点使用谷物作为主料,辅料使用的少,所以蛋白质含量会比较低,尤其是酥类面点,含有大量的猪油,不利于身体健康[5]。实现中西式面点的创新和融合,可借鉴西方的做法,即控制成分配比,合理添加蛋类与乳制品,进而增加面点的营养成分。使用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奶油或植物油替代,保证产品的健康。除此之外,做好制作工艺的创新。考虑到满足更多食客的“尝鲜”需求,提高面点制作水平,实施标准化制作方式,实现加工方法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可提高制作的效率,也能够保证制作的质量。同时,还必须做到造型与选料的融合创新。结合当下的饮食热点,选择适当的元素,融入到面点造型制作,增强吸引力。
3.2.3 破解流量密码
从当前的中式面点发展来看,掌握流量密码是重要的吸引食客的方法。面向年轻食客群体,通过其反馈分享的方式,更新面点制作的方法,进而吸引更多的食客。用产品的品质和高质量的服务,留住更多的食客,实现循环发展。作为中式面点制作者必须积极获得食客的信息,分析食客的口味和爱好,保持面点的品质和创新力是关键,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留住更多的食客,促使面点的发展[5]。
中西式面点的融合创新是主要趋势,能够满足食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从具体的创新方面,必须结合多元化口味特点,保持中西式面点的差异,同时做到有效融合,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食用者的需求,促进中西式面点更好地发展。未来,在融合创新的推动下,中西式面点的融合形式会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