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涛 综述,钱永苹,车雄宇 审校
(1.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2.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1]。中医将该病毒引起的流行病归属“疫病”范畴,是强烈传染性和广泛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制约影响疫病证候的形成和演变。疫病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不仅与邪气的性质或致病途径相关,更重要的是体质因素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易感中医体质的主要类型[2]。何红霞等[3]对306例临床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痰湿体质所占比例最大,占29.7%。如何辨识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此次疫病的易感类型原因,痰湿体质该如何运用中医药防治疫病?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并总结提出痰湿体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致疫病的中医药策略。
痰湿体质是由于先天性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等因素引起的津液运化失司、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4-6]。痰湿体质者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次要表现为面色黄胖而黯,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在辨识痰湿体质时,中医师要紧扣其形体特征及心理特征。痰湿体质者,其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7]。在辨识痰湿体质时,要与痰湿证鉴别。就概念上而言,痰湿体质是一种偏颇体质状态,可以理解为亚健康状态,强调的是“人”,属于未病阶段;而痰湿证是一种病理状态,强调的是“病”,属于已病阶段,是指疾病的特定阶段。当然,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痰湿体质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痰湿证。因为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化湿生痰这种体内潜在的病理基础易发为痰湿证,常见于消渴、中风、眩晕、胸痹、痰饮等疾病[8-10]。因此,准确辨别痰湿体质和痰湿证对改善痰湿体质防止转变为痰湿证十分关键,这也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疫病之病因为疫戾之气,以“湿”为主。痰湿体质者,脾失健运,水液代谢障碍,痰湿凝聚于内,外湿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故而发病。湿阻气机,全身困重乏力;湿阻中焦,则脘痞、纳差等;湿邪夹热,正邪相争,则发热;痰饮停肺,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喘息、胸部满闷等。自朱丹溪首次提出“肥人多痰湿”的观点以来,肥胖者成为痰湿体质的象征性特征。HONCE等[11]研究指出,肥胖者不但是感染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还为病毒的致病性变异提供了潜在的微环境。由此可见,痰湿体质不但易感疫病,而且是感疫后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在防治疫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应重视痰湿体质者;肥胖者未病时,应积极改善体质状态,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时,应重视化痰祛湿治法,做到“已病防变”。
痰湿体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疫病的方法应戴口罩、严格隔离、注意个人、环境和饮食卫生等措施固然必要。但是,疫情期间不难发现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不发病或发病很快痊愈。归根结底是体质的差异性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中医药防治疫病具有独特优势,应因人制宜、辨体防治。
3.1中药 疫病流行期间,痰湿体质在未病、已病、病后3个阶段均要注意兼顾体质特点,灵活运用健脾利湿、化痰泻浊调体之法。在中药方面,白术、茯苓、半夏、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藿香、陈皮、桔梗、苍术、白芥子等为常用药物。在中药方剂方面,经方和时方对调理痰湿体质均有确切疗效。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泽泻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12-13]。后来许多医家以此为基本方,通过加减化裁研究出多种经验方剂。有中医专家经过多年临床和实验研究,总结了痰湿体质生理、生化方面的病理特征,制定了多种改善痰湿体质的有效处方,如:“轻健胶囊”“化痰祛湿方”“调体降糖经验方”等[14]。有研究提出,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15-16];王峥嵘等[17]研究发现,健脾消浊颗粒可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且疗效比阿卡波糖组更优。李芳[18]调理痰湿体质的方剂为苓术祛湿颗粒。中药膏方适用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中青年和老年人,因这部分人群抵抗能力差,若感染疫病容易变生其他疾病。这部分人群中痰湿体质者,在膏方配制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清膏、素膏为主,避免甜腻的药物,酸甘柔润之药,亦能滞湿生痰。二是酌情配以温化通阳药物,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宜温化通阳,如桂枝、生姜、淫羊藿、仙茅等,但需防温热太过。三是重视兼夹体质,兼夹体质是常见的体质现象,因痰湿易阻遏气机,气滞则血瘀,故易兼夹气郁、血瘀,配伍时应兼以行气、活血。对于典型痰湿体质者化痰除湿膏尤佳,兼胃胀苔腻者平胃化湿膏为宜,兼胸闷痰多者宽胸化痰膏较好;腹部肥满者轻身祛浊膏为好。
3.2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改善痰湿体质状态是长期的过程,应贯穿疫病防治的各个阶段。所谓“药食同源”,中医食疗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按照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归经,因人制宜,通过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调节津液输布、化痰利湿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痰湿体质者的食疗方案要遵循食饮有节、辨体择食、食物禁忌等基本原则[19]。食饮有节强调食物的质和量。“质”是指食物的性质、品质、质量,痰湿体质者应以低盐淡味、性温食物为主,食物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软硬恰当。“量”是指食物的种类丰富、三餐按时按量。痰湿体质者不宜过饥过饱,食物种类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等。辨体择食强调痰湿体质者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辅以健脾补气、理气化湿的食物。食物禁忌食油腻厚味,如甲鱼、肥肉等,以免妨害脾胃运化;忌酸苦、寒凉食物;禁忌夜宵。常见食物推荐:主食类(梗米、糯米、高粱、玉米、粟米),肉食类(猪瘦肉、鸡肉、银鱼、青鱼、白鱼),蔬菜类(生姜、山药、香菇、莴笋、冬瓜),水果(苹果、山楂、梅子、葡萄、杨桃),粥品(山楂小米粥、木耳香菇粥、薏苡仁粥);菜品(香菇炒芹菜、洋葱炒木耳、冬瓜排骨汤、海带木耳汤、扁豆炒肉片),饮品(山楂茶和陈皮茶)。
3.3中医药膳 中医药膳不等同于食疗,药膳包含传统中药成分,是具有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膳食。中医药膳强调“三因制宜”,其中因人制宜就是指辨体施膳,即根据不同体质制定个体化药膳方案。首先,痰湿体质者多属阳虚,即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所以在调体上以温暖肺、脾、肾为主,适当通利三焦,消痰利湿。其次,需遵循健脾化湿、清淡为主的原则,勿用肥甘、油腻、煎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再则,戒酒,酒性热而质湿,易助热生湿,恶化体质;戒生食冷饮燥热之品,过食生冷瓜果易阻遏气机,影响津液运化。痰湿体质常用药膳配方推荐五苓粥、茯苓黄鳝汤、焖海带、玉米须荷叶粥、三味苡仁羮等[20]。
3.4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对于针刺灸法而言,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根据痰湿体质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穴位,从而改善体质状态,协助防治疫病。痰湿体质者穴位按摩调体的关键是选穴原则和按摩方法[21-22]。首先,遵循辨体选穴原则:一是重视经络选穴,选择任脉、督脉、膀胱经、脾经、胃经、胆经和肝经等经络上的穴位。二是重视三焦、肝脾脏腑相关选穴。三焦元气、水谷之道路,上焦如雾,其治在膻中;中焦如沤,其治在天枢;下焦如读,其治在阴交。脾生痰,痰壅肝,肝克脾,痰更多,选穴脾俞、肝俞、期门和太冲等。三是注意兼夹体质。痰湿兼夹瘀血体质,兼见舌色紫暗或舌上有瘀斑、瘀点,选取心俞、膈俞和三阴交等穴位;痰湿兼夹气郁体质,兼见七情五志的失和,取穴肝俞、期门和膻中等。其次,按摩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4指自然放松,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 min,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可以间隔5 min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 min为佳,早、晚各1次。推荐穴位有丰隆穴、阴陵泉穴、大鱼际穴位、天枢穴等。
3.5中医情志疗法 马楷轩等[23]对145例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隔离人员精神健康水平下降,尤其是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刘兰英等[24]认为,痰湿体质者痰湿困脾,阻滞气机,困遏清阳,易生悲、生思,出现失眠、心悸、胸闷、头痛、乏力等症状。痰湿体质者应予以情胜情、移情易性、顺意从欲等情志疗法。(1)情志相胜法,即在五行学说理论指导下,运用一种情志刺激去制约和消除患者的某种病态情志,从而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或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疗法。因此应用“喜胜忧,喜治悲”的方法,呈现良好疗效,但不可盲目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2)移情易性法,即将患者心思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如琴、棋、书、画,从而达到心神安宁的疗法,有助于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抑郁忧愁的情绪。(3)顺意从欲法,即顺从或满足患者心理和生活需要,以释却心理病因的一种疗法。当患者及隔离者基本的生活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及逐渐认识害怕担忧的事物时,不良的心理状态就会得到改善。总而言之,应用中医情志疗法防治疫病不仅要重视情志病因,还要强调情志治病的方式方法。
3.6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具有促进人体气血运行、津液输布、梳理三焦、健脾和胃等功效。常见的健身气功有八段锦、五禽戏、导引养生功、太极拳、易筋经、六字诀等。首先,痰湿体质者练习健身气功应重视健脾化湿,以预防疫病,缩短疫病病程,减轻并发症。比如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下降,可以通过健身气功“调息”方法产生复杂的呼吸生理反射机制,使患者呼吸变得缓慢、深长,增强其肺功能。六子决通过逆腹式呼吸配合发声共振来疏通脾胃经络,特别是“呼”字诀对应脾胃,可增强脾胃功能,达到健脾以化湿,消食以导滞的效果。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能够反复刺激脾经,使得脾经畅通,增强脾主运化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强调“入静”状态,这种状态能深层次地放松大脑,释放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压力,比如焦虑、愤怒、抱怨、孤独等负面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25]。
疫病具有强烈传染性及流行性。近年来,中医药在传染生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等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对疫病的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痰湿体质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易感中医体质类型。疫病流行期间应在准确辨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运用中药、食疗、药膳、穴位按摩、中医情志疗法、健身气功等多种中医药方法防治疫病,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展和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