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柳
(广东省高州市文化馆,广东高州 525200)
大数据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其数字化路径逐渐明晰。文化馆利用数字化管理,依托数字化运营模式,不仅能促进文化馆建设成效的大幅度提升,将文化馆的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还能达到实现文化馆全方位创新发展的目的。目前在文化馆运营中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弊端已经凸显,制约着文化馆的发展。在文化馆的持续发展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资源管理,它是文化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资源管理模式不转变,仍以传统方式进行管理,资源的利用价值也就难以提升,因此文化馆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地引入大数据技术,并依托数字技术促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文化馆档案的无纸化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效率有效提升,优化信息传递。
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功能的文化馆,最明显的特色便是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并未得到完全的开发应用,许多重要档案资源没有全面被应用,造成很多核心资源不能有效开发。改变这一现状的路径则是通过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引入数字技术,依托大数据管理系统,促进其整体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使文化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实现高效共享。而信息共享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并完成纸质档案的转换工作,将纸质档案信息输入数字管理系统中,实现文化馆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其高效传输共享。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文化馆可以在线开展管理人员与受众的互动沟通,而且依托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特殊服务,信息的高效传输能够极大地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在新时期融合媒体语境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无论是获取方式上,还是获得信息内容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也促进了受众信息素养的提升。受众在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也更具有主动性,借助开放式的网络空间,依托数字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促进受众主动去利用文化馆数字资源。
由于文化馆的职能定位与当下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环境有紧密关联,所以文化馆的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改变,在融合媒体时代为受众提供多元化服务,将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力进行解决。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际,文化馆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服务综合性的转型,文化资源的信息管理需要借助“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快速转型,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文化馆应站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视角,对公众文化快速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1]。文化馆的发展需要坚持社会参与,才能将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提供给广大受众,同时也能弥补自身短板,以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通过服务方式的创新、工作机制的革新,促进供与需的准确对接,提高数字服务能力。从文化馆发展角度出发,借助数字化建设将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基础服务能力提升,也使自身传播范围获取更加优化的路径[2]。基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受众获取文化知识的兴趣,故加强其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就其职能来说,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不仅对强化资源整合大有益处,更能推动文化馆的发展[3]。
从目前我国大多数文化馆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服务运作模式仍然处于封闭状态,表现在服务设施、方式、手段等方面相对落后单一,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局限于独立的系统中。从需求层面讲,文化馆何时何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免费活动是公众最迫切想知道的,公众也特别希望其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融合媒体技术为广大受众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4]。而不是只依托简易的公益性网站来开展对外宣传,或者对外宣传仅局限于微信公众号,无论是哪种宣传方式都过于简单,在网页设置、传播范围、信息传达时速、信息更新等方面均存在局限的问题,文化馆的服务与公众需求相差甚远,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与手段不够健全,凸显出供给模式的不尽完善[5]。因此,文化馆需要加大数字化建设,以便更好地普及、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满足公众随时享受文化的需求。
数字文化馆重新构建且基于数字化理念的文化职能,以全新的形式带给公众文化服务新体验,满足公众文化诉求是文化馆服务功能的体现,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将传统的管理者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壁垒冲破,文化馆可以提供特殊性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文化需求[6]。文化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整合内部设备、服务、资源,网络与实体性服务相结合,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这种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服务活动的运行模式是一个先进的运营体系,即终端化的总分馆机制,这种体系机制使文化馆的服务更具有均等性,促进其实现全区域公共文化的覆盖[7]。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以此为基础,通过数字平台,建立多样化的信息发布路径,使文化馆提供的服务更精准。
数字文化馆的最大优势是信息传递能够覆盖的面积更广泛,具有先进性、便利性之特点。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为文化馆开展运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文化馆借助这一渠道提供全新的、全方位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文化馆也可以打造属于自身的文化品牌产品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供群众享用,在将自身公益性服务职能充分体现的同时也为广泛受众带来更加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8]。对于文化馆来说,服务工作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控制服务成本、更广泛地开发整合资源是非常有帮助的,更能扩展受益群体,让公共文化服务得到真正兑现,满足普通受众文化体验需求,同时,市民也能充分享受其权益,这也是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宗旨[9]。而满足大众文化体验,必须不断充实、丰富自身文化产品内容,既丰富网络产品,也要打造实体品牌文化,促进线上、线下文化产品的公众体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随着新兴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也在不断地探究服务模式,其内容信息在原有的传递、服务框架下,打造全新的服务模式,即“以用户为核心”的方式,研究构建全新服务模式需要对公众的文化需求获取路径、 特点、体验感等进行深刻剖析,从而对其文化需求精准掌握[10]。
随着移动终端电子产品的普及,文化馆应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研发特色应用上,因手机、电脑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相应的馆内实体体验就要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在线随时体验,这也是文化馆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促使自身朝着移动终端转变,是文化馆后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1]。文化服务逐渐凸显特色,数字文化馆开发特色时重点应在移动终端,对内容的个性化配置应给予高度重视,重心要向移动用户延伸,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关键所在。数字文化馆对特色应用的开发,可以将该馆数字课件、在线培训等信息内容,利用微信、微博等完成文化信息的发布。良好的传播策略同样决定产品成功与否。可见数字文化馆选择服务终端通道、设定终端设备的服务形式尤为重要,服务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就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设定,才能让终端设备使用者获得高质量的文化体验,而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对其服务成效也将直接产生影响[12]。在数据爆炸的时代,融合媒体语境中将文化馆自编制的交流信息,借助移动数字化平台这一网络通道进行传输,完成数字文化馆的互动直播、信息传递,实现整个地区的有效覆盖。
作为拥有庞大文化资源、 公益性职能机构的文化馆,利用互联网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实时存储、梳理加工、 发布,让更多的受众及时了解各领域的动态、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高价值的信息。普通受众也能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数字文化馆为创造文化交流所提供的便捷路径,对发展进步产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将自身网站所具有的现代思维充分展现,有些文化馆打造的数字化体验平台别具一格,采用全景式艺术形式,不仅在文化活动过程吸引广泛观众参与进来,拓宽了受众参与的渠道,还将活动内容变得具有活力[13]。首先,借助三维模拟技术,让公众切身体验到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文化活动的动态化呈现,获取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自身已经走进多彩的生动场景中,与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其次,数字文化馆要加强网络管理,改变原有服务方式,采用制定的活动播放形式,这需要依据用户需求来实现。并将文化馆长期保留下来的精彩节目全部搬到互联网平台上,让公众了解文化馆的变迁,使公众对文化馆有一个详细的认知,而文化馆也能借助该平台展示自身文化成果。
在互联网语境中文化馆在线开展文化活动,需要对互联网公示的及时度加以强化,使公众能够及时掌握文化馆活动动向。还可以在互动板块添设投票、反馈功能,以便能够收到更多的合理建议。很多数字文化馆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将线下文化主题活动的演出制作成抖音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不仅让更多的公众观看到演出。在此过程中网友一边欣赏文化演出,一边对演出进行评分,然后分析最终的评分结果,并将公众喜爱的节目得到高评价的原因查找出来,作为举办活动的成功经验供学习借鉴[14]。首先,数字文化馆将时空与区域突破,其开放式的运营方式也将馆际之间的壁垒打破,达到全城一馆制,这就有必要对服务行为进行规范,让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其次,文化馆要想让公众对其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仅仅依靠举办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与媒体加强联系,借助广播电视等的推广能力,增强公众对其的认识。也可以借助网络力量,以大数据技术为先导,公众先将自己喜欢的歌曲在家录制好后上传到互联网上,随后对演唱曲目进行评分,不仅使公众文化“活”起来,也给有才艺的人提供展示机会,对激发公众参与活动的兴趣非常有利[15]。
新媒体是一种互动性非常强且能将信息高效传递的平台。在互联网语境中,以其信息传递的便利性,使众多公众倾向运用该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资讯。数字文化馆要迎合公众的这一需求,尽可能地挖掘馆内文化资源,借助新媒体技术将馆内珍藏的资源进行包装设计,使本土传统文化元素作品以符合公众审美习惯的形式全方位进行展示,对满足人们的浏览需求更加有利[16]。如果公众文化是动态类的演出资源,新媒体技术更能够将演出中的视觉冲击感凸显出来,利用数字化设备将舞台表现能力有效优化,促进舞台三维空间感的增强,也使演出内容更便于公众的理解认知[17]。文化馆只有掌握新技术,对新元素、新思想不断地发掘,在互联网语境中尝试优化原始服务方式,对新媒体技术大胆使用,并融合多种技术服务方法,文化馆服务工作才能做好,才能加快其服务形式的转型步伐。
在互联网语境中,能够将时代赋予的机遇有效把握住,并能灵活运用新兴技术,这对文化馆尤为重要,是推动服务转型的关键所在,是文化馆工作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文化馆以服务为主,面向的是区域内广泛公众,借助互联网与整个区域的公众保持交流,不能以培训多少公众作为标准,而是要注重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活跃度。公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是要有动力的,当公众能够享受到服务时,内在动力自然推动其去关注,因此,文化工作者需要站在公众的角度去思考服务模式的构建,把做服务的过程开放化,建立与公众共同成长的文化产品。文化馆的发展之路是崎岖的,但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内心应安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