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肖罗丽群
(1.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1;2.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整合健康资源、健康产业,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在此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与社区老龄人体育联动机制就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高校体育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既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最主要的功能,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由它构成的体育锻炼过程,给各器官系统一定的强度和量的刺激,使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这种“适应性反应”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健康和增强体质。
(2)有效地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大学生身体可塑性很大,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内容,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坚持经常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的血液供应充分,骨细胞生长能力增强,身高增长加快,肌纤维变粗,体重、胸围、肩宽、臂围和腿围都会增大,还可以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高心血管及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对于个别学生身体的某些畸形(如脊柱侧弯、驼背,平足等),也可以用特定的锻炼手段加以矫正,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健壮、匀均的体形。
(3)促进身心全面的发展。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17-22岁左右,生理上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向成人化发展并基本定型。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生的心理也随着变化起来。研究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发展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这个时期加强大学生体育教育,通过大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和运动竞赛,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的学习需要,而且也为大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4)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可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锻炼效果产生满足感,逐渐培养兴趣,形成爱好,养成锻炼习惯。体育锻炼往往由学生自主去活动,因此,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组织、裁判、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等都会得到特殊的发展,可以培养出许多未来社会中的体育骨干。按作息制度安排的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是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常此以往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又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外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体育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与卫生习惯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开展社区老龄人体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老年人的退休管理方式也从由企事业单位管理转变为社区管理,这样情况下老年人聚居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在这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不在少数;其次,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龄人中有超过大半的老龄人有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意愿也有能够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能力,在这部分老龄人中有半数老龄人能够坚持每天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社区老龄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管理和组织领导,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2)有助于加强老龄人自身的身体健康。
首先,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加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使老龄人获得抵抗病毒侵害的能力,对老龄人寿命的有效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调查显示,久坐久卧久居于室的老龄人与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龄人相比,身体素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面对疾病时经常运动健身的老龄人也更具有抵抗病毒的能力;其次,适当的社区体育活动还能使老龄人的心理生理水平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老龄人在社区中参加体育活动时通常采用的都是集体活动的模式,能够获得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老龄人在长期的退休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苦闷,而社区体育活动就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老龄人保持心情的愉悦情绪,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其实我国自2006年开始就已经具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老龄人开放的雏形了,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活动,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进行试点开放。而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老龄人开放具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高校体育场馆在建设时通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在建设完成后的使用率上一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除了学生体育课上使用以外其他时间一般都处于闲置状态,而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老龄人开放就能有效解决高校体育场馆闲置的问题;其次,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老龄人开放的另一好处就是能解决老龄人体育运动场所以及体育运动器材匮乏的问题,能充分满足社区老龄人的体育健身需求,为社区的老龄人体育健身提供平台和器械。
高校具有丰富的体育专业教师和体育专业人才,定期组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入社区向老龄人普及体育健身知识能有效带动老龄人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首先,高校在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到高校附近的社区定期定点向社区老龄人开展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引导老龄人进行健康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其次,高校还可以在社区中设立培训中心和体育辅导站等平台,引导社区老龄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向正确科学方向发展;最后,还可以适当进行一定的有偿服务,合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使高校体育向社区老龄人体育中间延伸。
高校体育与社区老龄人体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而高校面向社区老龄人投放一定数量的学生志愿者能有效打破高校体育与社区老龄人体育之间的界限,使高校体育和社区老龄人体育有机融合在一起。首先,高校可以把自身的体育人才优势与体育场馆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在社区与高校之间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体育组织网络,将社区老龄人吸引进高校体育活动当中;其次,高校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自愿充当志愿者角色,积极投入到社区老龄人体育健身活动服务当中,将高校体育课堂中的知识通过志愿者向社区老龄人传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又能使老龄人接受到正确科学的体育文化知识,使老龄人的体育健身活动更具科学性;最后,高校向社区老龄人开展志愿者活动还能促进社区老龄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多元化发展,丰富老龄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这样不仅能满足老龄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与社区老龄人体育联动机制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加强老龄人身体素质健康以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高校与社区老龄人之间体育健身活动的联系,将高校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向社区老龄人中传播,引导社区老龄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向科学化方面发展,这样才能确保健康中国这一战略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