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宝
长兴县中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笔者曾于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受派至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中藏医院挂职帮扶,在该院藏医科期间,采用藏医的传统特色疗法藏药涂揉法配合腹针疗法治疗当地高寒山区颇为常见的退行性膝关节炎等多种膝关节病,取得了比单一治疗更加满意的疗效,并着重把所擅长的腹针疗法传授给藏医科多位同道。经治病例数千余,均获佳效。现举典型案例介绍如下,与大家分享。
例1:拉姆,女,45岁。因右膝关节反复疼痛5年,加重10天,于2019年12月2日入院,该患者居住在山坡上,常年往返,于5年前右膝关节痛甚,并数次发作,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略有好转,曾2次入藏医科住院,经藏药浴及涂揉后疼痛缓解,后回家休养近1月方获痛愈。本次因劳累疼痛发作,步行困难,前来就医。查体:一般情况可,形体偏胖,右膝关节轻度肿胀,浮髌试验-,皮温正常,关节屈伸度变小,膝内侧及内膝眼处压痛+,右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胫骨髁间突变尖,内侧髁边缘增生,诊断为退行性膝关节炎急性发作,收入藏医科进行治疗。
藏药涂揉疗法:藏药配方由一位著名蔵医大师提供,把藏药磨成很细的粉末,500~600目,用香油调和成糊状放置2天后,使用时适当加热,患者仰卧位,取适量涂于右膝关节处及上下一小部分,用按揉法、擦法、摩法、弹拨法、拿捏法等手法,操作20分钟,重点穴位是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阿是穴。本例内膝眼及膝内侧压痛点着重施术,手法以柔和深透为宜,藏药涂揉完成后用热盐袋罨敷,同时进行腹针治疗:取穴中脘、关元,刺地部;取右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气外,均刺人部;下风湿内点三角,刺天部。留针15分钟时该患者右膝关节处渐有热感,腹针不宜提插捻转。一次治疗后患者右膝关节疼痛有所好转,尤其内侧压痛点痛感明显减轻,3次后膝关节肿胀基本消退,7次后步行正常而出院。
例2:偏初,男,68岁。因两侧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15天,于2020年4月8日收治入院。该患者是高寒山区藏民,多年爬坡放牧牦牛,遭受寒湿侵扰,膝关节肿痛时有发作,曾赴西昌等地诊治,多次注射关节内药物,骨科建议行关节置换手术,因恐惧而拒绝。本次因劳累受寒发作,经介绍特来藏医科进行藏药涂揉法配合腹针的保守治疗,扶入病房。查体:痛苦貌,两膝关节变形,左侧轻度肿胀,浮髌试验-,两关节周围广泛压痛,左膝关节外侧压痛尤为明显,X线检查提示两膝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胫骨、髌骨面等多处增生,髁间突明显变尖。藏药涂揉法左右两侧进行,方法同例1,腹针治疗除中脘、关元外,需取双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大横,左侧下风湿点三角,留针25分钟,同时两侧涂着藏药的膝关节用热盐袋罨敷,并注意避免烫伤,经以上联合治疗10次后,症状基本消除,能正常步行而出院。
按:藏药涂揉法始见于藏医经典名著《四部医典》的第四部(后续医典)[1],主要介绍藏医所采取的传统外治方法,其主要包括涂油法和涂膏法两种,笔者采用的是改良涂膏法,膏方中有麻花艽、紫檀香、藏黄连、干姜等藏药,磨成细粉经植物油剂浸出有效成分后,又经按摩、热敷而渗入膝关节部位,与各种按摩手法共同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运行气血、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作用。
腹针疗法是继承中医学相关理论后,结合现代医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通过针刺腹部相应穴位而治疗全身性疾病,并针之有效。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定位取穴法是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在腹部穴位与膝关节各部之间存在着点对点关系,这里特别要提到下风湿点三角与膝关节外侧,下风湿内点三角与膝关节内侧有较为明确的应答关系,不仅引气血下行到膝,还可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起到了中医针灸所发挥的调节平衡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