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的质化研究

2022-12-06 14:14赵龙飞吴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归国回国冲击

赵龙飞,吴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与对外交流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去海外进行学习深造。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国内创新环境与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善,海外留学人才也选择回国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留学归国人数不断攀升,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我国对海外人才吸引力显示出强大的 “人才磁铁”效应[1]。

留学归国人员是指从海外学习归来, 留学的时间至少是一年及以上的中国公民[2]。留学归国人员的回归给国家带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他们也面临诸多的不适应, 如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使留学回国人员在回国后经历严重的文化冲击, 同时他们经历着母文化认同缺失,表现出迷茫与焦虑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回国工作的积极性与生活的适应。 心理学中对适应的定义是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根据环境让自己产生变化。 既自我同一性和周边的文化相互影响而改变的, 文化是每个不同社会人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体现,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认知、 情绪和动机等性格的构成因素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强调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家更加重视个人的想法、感觉、需求,并按照自身需要来产生行为,但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更注重他人的想法、 感觉和需要来调整自身的行为[3]。归国留学人员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和社会适应后再回到强调集体主义的我国后多少会经历各种适应上的困难。

留学归国人员中, 大部分人在面对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政策制度、生活环境的变化上会积极地面对并努力适应; 而一部分人则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经历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是指人在新的环境适应过程中自己所熟悉的爱好和习惯慢慢地被改变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反应, 而逆文化冲击则是指从海外回到自己祖国后对自己本来所熟悉的环境产生了生疏的现象。 既离开祖国后经历海外生活一段期间后, 再次返回祖国时对自己曾经经历的文化产生不适应而导致身心出现一定的压力或冲击[4]。留学归国人员回到祖国后对自己母文化重新适应, 这是一种普遍发生在留学归国人员的一种常见现象。 很多留学生在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时期就选择了出国深造, 在环境的剧烈变化下由最初的难以适应到慢慢地适应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毕业后再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国,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各种社会文化的变化使得部分归国留学生产生了逆文化适应冲击。他们在回到祖国后经历了物理、心理上的冲击。物理上的冲击主要指祖国环境的变化,心理上的冲击指的是价值观的变化。 归国人员在面对与自身所在国家完全不同的城市建设、 语言和思考方式的社会环境下,发现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越发地有疏离的感觉。 这种逆文化冲击会使人迷失方向,导致食欲减退,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反应,以及焦虑、孤立、压力、愤怒和抑郁等心理的反应。随着跨文化适应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逆文化冲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Martin 认为海外归国人员刚回到祖国的第一个月是感到幸福的阶段,这之后便会有1-3 个月的逆文化冲击阶段, 并且会经历4-6 个月的适应阶段, 逆文化冲击完全消失的话根据个人情况大概需要6 个月到1年或1年以上的时间。 且归国后适应逆文化冲击的因素与个人的特性和所在国的文化与本国的差异, 归国年龄和归国后的社会价值等相关[5]。

国外已经有较多学者对逆文化冲击做了量化研究,但通过访谈或个案分析等质化研究相对较少。我国虽然近几年社会开始对留学归国人员的适应问题给予关注,但在心理学领域与此相关的研究却很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后的文化再适应的问题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归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增加及对国内文化的不适应,使得他们在国内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导致留学归国人员“再归海”现象开始增多,很多人才再次流失到了国外。此外,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开始在国内新的人生阶段。这些留学生有着祖国和外国的双重文化经历, 这样的一种双重经历会对他们在回国后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意义值得去探索。对此,该文旨在通过质化研究可以挖掘量化研究所不能涉及的部分, 来深层次的分析留学归国人员的生活和心理适应的潜在因素,为今后研究此问题和政策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为了防止他们由于在国内的生活不适应而重新二次出国, 来探索我国需要在社会层面上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特别是留学归国人员和移民海外人员相比, 在自己熟悉的文化中经历着不熟悉的生活让他们更加痛苦。 对这种丧失了自己所熟悉的文化所产生的心理和社会的问题更需要值得我们关注。 通过对先前研究资料的整理, 在此基础上该文对海外归国人员在国内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点, 通过理解这些共同点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内生活。该文的目的在于探索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内的适应情况,以及归国后产生的逆文化冲击。并且发现他们在适应逆文化冲击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对此,就留学归国人员的逆文化适应上提出以下的主要研究问题:第一,留学归国人员在回归祖国后有哪些经历?第二,留学归国人员在回国经历国内生活的过程中影响他们适应周围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1 研究方法与对象,及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1.1 研究方法

由于先前的研究没有对留学归国人员逆文化的内容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鉴于质化研究以受访者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究, 以达到理解和解释问题的目的, 因此该文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构建扎根理论。

1.2 研究对象

该文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留学归国人员群体发放信息征集自愿参加研究的人员。 具体抽样标准为在国外留学或生活5年以上, 回国后在国内持续滞留1年以上的人群。先后共8 名留学归国人员参加,其中男生3 名,女生5 名。平均年龄29 岁。留学国家分别为美国2 名,德国1 名,新西兰1 名,日本2 名,韩国2 名。为了保护被试者隐私,所有参与人员均用假名做了处理。

1.3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为了探索归国留学人员的逆文化冲击的原因,该文从受访者的经历入手, 通过了解他们的各种负面逆文化冲击的体验, 来找出影响逆文化冲击的原因是什么。因此,访谈提纲由两部分主体构成:(1)归国留学人员在回国后经历了哪些不适应。(2)他们对此的态度和认知是什么。 研究采用半开放型访谈对受访者进行个别访谈法来收集资料。 分别对8 名受访者进行了3 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长为1 小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 并签订保密协议。访谈结束后,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加以编码、归档和构建扎根理论。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留学归国人员的逆文化冲击问题主要可以从国内环境适应过程和逆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概括。 国内环境适应过程分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因素,逆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从归国前的准备和回国后的适应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2.1 国内环境适应过程

2.1.1 工作环境

不少被试者表示有着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 这些经历慢慢地使他们适应了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氛围,并慢慢接受这种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指出人们在适应异国文化过程中一部分人在保留自身文化的同时去慢慢接受并对新的异国文化融合,在接受了海外的学习和生活后,形成了自己的方式。 在回国后面对与自己之前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不一致时感到陌生或是焦虑。 最外在的表现就是人们的穿衣习惯和化妆文化, 国外的工作场合大家的打扮与着装较为统一, 但回国后他们感受到了国内职场穿衣风格的多样化。

作者: 求职准备时有哪些让你感到有文化差异的地方吗?

王军:记得刚回国时参加一个公司的面试,提前一天去买了新的正装, 那天早上也早早地起来打扮自己。 后来到达面试现场时发现只有我自己穿成这样,大家都是很休闲的装扮,这使我很不理解。 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能穿着这么休闲呢?

李莎则也在入职后感受到了周边人群与自身穿衣打扮的差异性。

作者: 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感受到冲击的部分吗?

李莎:在国内第一天上班时很是吃惊,大家都很随意地穿着便装就来上班了, 和我之前在国外工作时大家都穿正装的氛围很不相同。 在海外工作的时候我坚持每天化妆,因为周边的同事都是这样。回国入职后, 刚开始的时候依然坚持每天化妆和注意自己的穿衣风格,后来发现周边的人都不怎么化妆,穿搭也很随意。 整个办公室只有自己精心打扮反而显得很突兀。慢慢地自己就习惯了这个环境,也开始不刻意化妆了,穿衣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样反而每天能多睡一个小时了。

除了上述外在穿衣打扮方面的区别, 有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也感受到了工作氛围、 薪资和人际关系的差异。 在国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对工作的态度与国内不同。 另外国外的工作体质与收入水平也让留学归国人员感受到了较大的差异。

作者: 在国外工作的感觉和回国后的工作相比有什么差异吗?

李想:我在德国工作那段时间,感觉德国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中国人比起来更细心。 在做一件事情上很严谨,但是回国后发现很多同事抱着“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就是走个形式”的态度去办事。 另外中国人在办事的时候依靠人际关系, 通过关系使双方获利。但是德国人更多的是靠自身的能力,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机会。

张楠回国后在高校找到了教职岗位,她感受到了国外的高校教师和国内的高校教师各方面的差异性。

作者: 按照自己的期望在国内找到了高校教师岗位,实际入职后和自己预期的有什么差异吗?

张楠:我的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是在国外学习的,很是羡慕自己导师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办公环境等方面,所以也打算回国做一名高校教师。但是回国后顺利地进入高校后和我预期的差别很大。首先,我的职称是讲师,是带不了博士生的。但是在国外没有讲师,最低级别是助理教授,并且可以带博士生。 另外就是国外的高校教师都是每人配备独立的研究室,以方便指导学生,但是来到国内发现很多教师共用一间办公室, 甚至还有把自己的孩子带进办公室的情况,这样怎样安静地做科研和指导学生?而且在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和我预期的差别很大, 我在国外留学时期兼职做助教的薪水都比现在的工资水平高很多,更不要说国外教授的收入,这让我很难接受。

海外留学生留学归来后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国并开始职业生涯,这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又在国外接受了教育。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回国前对回归祖国后的就业抱有较高的期待。 期待自己既能回归到祖国,回到家的舒适圈,又能有国外一样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留学生认为自己在国外多年留学投资,想回国后快速得到回报, 但是得到的薪资与投入不符。另外国内就业竞争激烈,现在随着留学回国人员增多,“海龟”的光环慢慢退去。

2.1.2 生活环境

由于留学归国人员长时间接触国外文化, 在回到国内后往往会对祖国的生活环境产生新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又会导致心理落差的产生,并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和沮丧感。 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在回国之前只是做好了回国的想法和打算, 并未想到自己在面对本国文化上会出现生活上的不适应情况,所以对逆文化冲击也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我们的邻国韩国,尽管距离很近,但是被访谈者却感受到了和中国不同的韩国的等级制度, 前后辈文化及要遵守的等级礼节。

作者:韩国的等级文化上,有什么不同于祖国的感受吗?

王驰: 韩国的前后辈及上下级文化令我很不适应。在职场中的上下级文化倒是还能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要看年龄行礼节。 对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不仅要鞠躬, 还要说尊敬语及不能反抗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受此影响,自己回国之后,遇到比自己年纪小的人不尊重自己或者反驳我的意见时就很生气。在学校里不仅要对教授尊敬,而且见了学长要鞠躬。 并且一般都管教授直接称呼教授, 很少称呼老师。本科生毕业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被称为老师。这点和国内不太一样, 国内的学生管大学的教授都叫老师,研究生还是学生的感觉。

此外,不少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的空气质量、服务行业和厕所文化上受到了逆文化冲击。

作者: 和国外生活环境比较的话在国内有哪些让你感受到不适应的?

李青: 刚回国的时候很不适应, 别管去到哪里到处都是人,秩序很乱,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真的让人不想再继续待下去。记得回国初期雾霾很严重,我嗓子不适感冒了, 但是我在日本两年都没有感冒发生。服务行业的态度和素质也参差不齐,我有一次去楼下超市买东西,售货员直接把商品仍在桌子上,这让我感觉很不礼貌,没有受到尊重。最不方便的是上厕所。公共厕所里没有免费的卫生纸,环境卫生也让我很不适应。反之日本的厕所不仅配备齐全,卫生间干净并且有淡雅的香味,上厕所是一种享受。

王芳对国内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生活方面感到不适应。

作者: 回国后在饮食和生活上有哪些让你感觉不适应的地方吗?

王芳: 我是北方人,国内的食物重油重盐,感觉长期食用的话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 刚开始去日本的时候感觉吃的东西都好清淡,很不适应。现在回国后反而对国内的食物不是很适应了。 在日本人们习惯在休闲时间喝咖啡, 但是在中国感觉喝咖啡是一种小资的东西,另外亲民的咖啡店也不是很多。于是回国后慢慢地就戒掉了喝咖啡的习惯。 另外我在国外的时候基本每天是凌晨两三点睡觉, 刚回国时候看到大家都那么早睡觉有些不适应。 国内的夜生活不是很丰富,一般商店和饭店基本九点就关门了。所以晚上出来也没有什么逛的。

2.2 逆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2.2.1 归国前的准备

留学归国人员在归国前对自己回归祖国的期待和对自己能否重新适应国内环境的心理准备是对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后经历逆文化冲击的重要影响因素。 既自己回国前的期望和实际回国后显示之间的差异会影响留学归国人员对祖国的再适应。 在海外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后, 每个人选择回国的原因不尽相同, 一些受访者在最初开始留学的时候就做好了毕业回国的打算。

作者:什么原因让你想到毕业后重新回到祖国的?

韩萌: 最开始出国的时候就没有打算留在这个国家, 在这个国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地适应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对这个国家充满好感,但是不想一辈子都留在这个国家。 第一,是因为父母在国内,需要尽自己的孝道。第二,就是我再怎样适应当地文化,我也是这个国家的外国人,所以尽早回归到祖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我期待的。 虽然我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 但再怎么样也不是自己的国家,每当回国坐飞机时候,飞机下降到机场的那一瞬间总会有终于到家了,这里才是我的家的感觉。心理是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异乡生活多年,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使得他们毕业回国。 另外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在国外生活中一些文化差异使他们经历了不适应和冲击, 期待回国后的文化更加适合自己。

作者:对重新回到国内的生活有哪些期待呢?

王驰: 在韩国的这段留学生活里, 最受冲击的是男尊女卑和外貌至上的文化。男人是一家之主,要在外面工作。 女的需要顺从男人,在家做家务。 这一点真的接受不了。另外就是过于注重外貌,女的出门倒个垃圾都要化妆, 男生在课间休息时也在厕所里化妆。我国讲究男女平等,另外就算出门不化妆的话也不会遭遇异样的眼光,因为大家都很随意。我期待回到国内,这样会使我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李青则在人际关系上表示更加期待在国内可以深交朋友。

李青: 在新西兰的时候因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感受到了和当地人的距离感, 虽然大家都很热情,但是感觉不能深入交往,当地人和当地人在一起玩,而亲密的朋友都是中国人或者在国内的朋友,这让我感到了不能融入当地的人群, 好的朋友都在国内,而且和自己国家的人感觉可以深入地交往。我期待回国,在国外的生活很孤独。

2.2.2 回国后的适应

留学归国人员在回归祖国后体现出了不同的适应特点。 和异国文化相比对自己祖国文化更支持的人在重新回归祖国后会比对异国文化支持的人更加适应祖国文化。 有些对异国文化更加支持的留学归国人员再重新适应国内生活上遇到了不少困难。

作者:国内和国外的大学相比,有什么让你感到不适应的地方?

张楠: 我的本科是在美国读的, 毕业后回国工作了一段时间让我有了继续在国内进行研究生深造的打算。两国在大学生活对比上,让我感受最多的就是中国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大部分都是待在宿舍里,上网聊天、打游戏或者网上购物。但是美国学生的课外生活就丰富了很多, 他们认为学习不是大学的全部,会积极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朋友聚会等,待在宿舍的时间不会像中国学生那么久。

有些受访者则是回到祖国后没多久, 便快速地适应了新环境。

作者:回国后在生活方面是否适应?

李想: 虽然刚开始不适应, 但是经过几年的生活,慢慢适应了国内的生活,毕竟本身自己就是中国人。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刚回来时候不会用电子支付,共享单车这些。 现在慢慢地也都适应了,感觉很方便。

部分受访者则是由于周边环境或者家庭因素使自己慢慢地融入新环境的生活中。

作者:回到国内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变化吗?

王芳: 在日本养成了夜生活的习惯, 夜间文化活动很多。吃夜宵或者晚上可以去玩的地方也很多。长期下来养成了晚睡的习惯。 刚回到国内时候很不适应,到了晚上大家都睡觉了,外面大街上也冷冷清清的, 有一次想深夜出门去看电影, 却被家长拦住了。于是自己慢慢地适应了国内的环境,重新调整了作息,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另外一部分受访者则是调整了期待, 重新调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来适应新的环境。

作者:现在和最初回国的时候认知上有什么改变?

李莎:经历了很多压力,承受了很多打击。 在最初回国找工作的时候,认为自己是留学生,不管怎样都要比没有留学的人要找到更好的职位, 拿到更高的薪水。但是面试的时候也常听到“留学回国也不代表能力强,现在留学回国的人太多了”。 慢慢地发现现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 所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从基础的工作干起,并慢慢地提升自己的真实能力。

3 讨论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呈现递增趋势。 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他们的回归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和庞大的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相比,关于留学归国人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该文通过质化研究方法对留学归国人员从国内环境适应过程和逆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探索,首先,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环境的适应过程分为两个方面。 在工作环境方面,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的穿衣打扮文化,对待工作的态度,行政体系,以及薪资待遇上感受到了与国外的强烈差异。在生活环境方面,则经历着社交礼节、生活和环境方面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使得他们在归国初期感受到了强烈的不适应, 以及这种不适应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情绪, 对他们回国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与左冲对海外归国教师刚回国后对祖国的饮食、 城市基础和生活方式感到不适应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这种对国内工作环境和生活感到的不适应对归国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沮丧感和负担。 逆文化冲击与个体主观是否接受或认同国外文化有关, 如果个体对国外文化接触不深或者没有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时, 那该个体再回到祖国后与祖国文化没有冲突并能快速地融入母文化圈中。反之,如果被国外文化影响多且被同化程度高的话,那么回到祖国后就会显得不适应。该文的受访者均是在国外生活5年以上, 因此在国外形成的行为与思维模式与祖国文化冲突明显,造成了不适应程度偏高的现象。因此可见,归国留学人员在国外的文化影响下导致个体的内在评判价值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是导致他们与母文化发生冲突,产生了不适应的深层原因。其次,留学归国人员对逆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在归国前的准备上,每个人回国的原因和动机都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亲人和朋友都在国内, 且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本质上是适应中国的文化的。 在回国适应方面,不同的人对自己回国后有一个期待,期待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回国后的适应。 虽然最初回国时自己对国内的生活很不适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重新回到祖国的留学生们又重新适应了祖国的文化,投入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与郎嬛琳对海龟人才在本土化研究的结果部分一致[7]。大多数海龟教师能明显地感觉到国内外文化上存在差异,但是还是能很好地适应国内的工作氛围和习惯。 并且在家庭关系结构中, 受访者虽然经历了西方文化影响,但中国文化依旧是他们的主导文化。Gullahorn提出的W 型曲线模型指出, 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前及刚回归祖国时精神状态良好,对家乡充满思念及对自己回国后充满期待。但回国后却发现自己对祖国文化不适应并遭受多种冲击, 需要再次去适应母文化,经过一段调整后又会重新适应祖国的文化环境[8]。

在归国初期, 留学归国人员同时经历着两种文化,既母文化和留学国文化,他们既受着国外文化的影响又要经历着母国文化。 而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使他们经受着人格内部的矛盾,成为了“边缘人”。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逐年增多, 对他们在国内生活的不适应问题上不仅要从个人层面上进行分析还要从社会层面上进行认知。在个人层面上,当留学归国人员受到逆文化冲击的影响较大, 并且已经妨碍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时, 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从而减少逆文化冲击的负面影响,使其重新融入祖国的生活环境中来。在社会层面上, 通过动员留学归国人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特别是组织同样有出国留学回国经历的人员进行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与鼓励,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国内的生活。

猜你喜欢
归国回国冲击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体验文化冲击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色彩冲击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