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铭瑶,莫小勤,王翼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质与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和复旧不全的疾病[1]。乳腺增生病与多种激素分泌絮乱,雌激素E2 水平过高或肝脏灭活过低、泌乳素PRL 异常升高、雌激素和孕酮比例失衡均可致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平衡失调[2]。
中医学上认为,乳腺增生病属“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3]。陈实功论“乳癖……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4],此言佐证了肝郁气滞是乳腺增生形成的关键环节。
国医大师郭诚杰善以“舒肝畅阳明胃经之气”治乳腺增生,先取屋翳、乳根、合谷、肩井、天宗、肝俞进行针刺,得气后接用连续波治疗仪,通过对1076 例肝郁气滞乳癖患者的治疗中发现,针刺可调整失衡的雌二醇升高,临床疗效可靠[5]。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基于“经络别通”之理,对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巧行经络诊查法和九宫八卦手诊法,发现其所循行于相应病变经脉的阳性反应点,气至针下,再辅以泻法行针,以达通络、散邪、止痛之功[6]。陈洋[7]运用彭静山教授特色截根法对60 例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随机分组治疗,测量出在脊柱两侧四花穴区的相关穴位,并用圆利针进行针刺,每周针刺1 次,共行2 个疗程(20 次),通过治疗,治疗组乳房疼痛程度、肿块大小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适感减轻明显。
张卫华等[8]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取膺窗、内关、行间三个穴位,接上频率为2/100Hz的断续波电针治疗仪,治疗后患者E2 呈现良性调整,P 浓度明显升高,PRL 水平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为94.4%。而在许凌雪对66 例肝郁气滞乳癖患者的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围刺配合疏密波电针疗法,经统计其可达90.00%有效率[9]。房涛等用“通利枢机针法”,选取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肩井等穴位进行针刺,得气后接上疏密波治疗仪,同时配合内服逍遥丸,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疼痛感受、血液送检指标(雌二醇和孕酮)以及乳腺彩超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数据统计临床治疗有效率93.3%[10]。
张媛[11]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时取双侧T3、T4、T5 夹脊穴和双侧四关穴,给予揿针组患者贴揿针治疗,48h 后可自行取下,2 次/周,疗程2 个月经周期,经治疗发现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较前减轻、缩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胸闷等肝郁气滞症状明显改善,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史梦然[12]将72 例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随机分2 组,治疗组予揿针疗法,针刺膻中、期门、肩井、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并口服乳癖消片,通过治疗发现,揿针联合乳癖消片治疗较单纯乳癖消片治疗组,治疗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和孕酮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乳房疼痛减轻,焦虑情绪缓解。
金佳佳等120 例肝郁气滞乳癖患者分组治疗,再行揿针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舒肝散,其治疗后乳房不适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平衡了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所引起的性激素水平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13]。李维瑜等先针其百会、情感区,并根据月经前、后变化加用相应穴位,月经前加太冲、期门、肩井等,月经后则加肝俞、肾俞、太溪等,配以宁神疏肝的柴胡舒肝散,基于针药宁神疏肝法治疗后,不仅改善了其肝气郁滞所引起的症状,临床有效率达98.00%,且调节了其内分泌激素水平,疗效显著[14]。司海军就63 例门诊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仅用柴香宁神汤)的基础上再行针刺治疗,经治疗证实,合用针刺治疗的疗效96.88%,较单纯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佳[15]。
常春雷予针刺配合隔药灸脐对64 例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发现,经6 周治疗后,针刺辅以隔药灸脐法治疗较对照组(仅针刺治疗)疗效更佳,总有效率更是达到100%[16]。在五门十变针法联合天应灸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乳腺间质纤维结,调节了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乳腺氧合血红蛋白及脱氧血红蛋白、血清激素水平[17]。通过针刺联合热敏灸的疗法,将60 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 组,共治疗3 个疗程,统计临床观察数据得出,联合热敏灸治疗组较单纯针刺组治疗疗效更佳,乳房疼痛、肿块大小等改善程度更佳明显,3 个月随访发现其7%复发率优于单纯针刺组[18]。
七步摩乳消痛法是运用手法激发人体乳房周围相关经络,调和经络之气以达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特色疗法,李丹丹等研究发现通过此法治疗后的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P<0.05),摩法的运用对脑垂体、大脑皮层可产生反馈调节,一定程度上压制性激素刺激乳腺腺体小叶的增生病变,减轻局部疼痛不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9]。费霖莉对86 例肝气郁结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基于芳香疗法,运用循经按摩方式结合乳癖消颗粒进行治疗,经3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乳房肿块大小、肝郁气滞中医症候表现、疼痛VAS 评分、HAMA 及HAMD 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较对照组疗效更佳,治疗组总有效率90.7%(P<0.05)[20]。
遵“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张玲玲等在患者相应穴位上行一指禅、弹拨法等推拿手法,而后在患者膀胱经循行部位行罐、留罐,待取罐后,刺络天宗穴周围的疼痛结节,对于疼痛明显者,此法短时间内即可消除乳房的胀满、疼痛感,治疗后有效率为96%[21]。
闫丽君等[22]选取104 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先予轻柔拿捏手法放松患者的颈部肌肉,而后点按穴位,最后辅以温针灸鱼际穴,通过治疗患者的乳房疼痛程度、乳房肿块直径均得到改善,且治疗后血清E2、PRL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样,在付亚斐等[23]对60 例符合肝郁气滞的乳癖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中发现,推拿联合温针灸鱼际穴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激素水平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朱俊霞等所用的疏肝散结六步按摩法,配合柴菇消乳腺增生方内调,治疗后肝郁气滞乳癖患者的乳腺疼痛、肿块较治疗前减轻、缩小,肝郁气滞中医症候得到明显改善[24]。
杨春芳采用热敏灸艾条在患者相应穴位施灸,寻找1-2 个热敏点加以施灸至热敏现象消失,观察发现膻中穴是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热敏高发点,有65.52%的几率出现,治疗疗效可达93.10%,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的乳房肿块硬度、疼痛及伴随症状方面均明显改善[25]。王瑶从60 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中发现,以传热为表现形式的热觉灸感直达病所的穴位进行施灸效果最佳,乳根穴、膻中穴为主,经过3 个疗程治疗后,不仅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可以降低雌激素、泌乳素水平[26]。
张宣等予外敷芙蓉膏联合内服中药治疗肝郁气滞乳腺增生症,研究结果显示此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乳房疼痛程度[27]。而在72 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组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乳香、冰片、金银花、黄柏、大黄),每日1 次,每次贴敷4 个小时,较口服中药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为87.9%,治疗后乳房疼痛、肿块质地、相应伴随症状明显改善[28]。高琼等综合对比分别使用散结膏(重楼、生天南星、夏枯草等)行穴位贴敷和口服乳癖消片的112 例肝郁气滞乳腺增生患者,其中穴位贴敷选取乳房部位阿是穴、气海、关元进行,经治疗发现,使用散结膏穴位贴敷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优于口服乳癖消片组,且治疗方式更受大众欢迎[29]。李红等运用自制外敷药膏(檀香、香附、吴茱萸、白芷、丁香等)治疗30 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先行点穴通络而后将制好的膏药敷于患者乳房并予神灯加热,经过为期3 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发现,同服用逍遥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其减轻乳房疼痛效果佳,改善乳房局部血液的循环、通乳络之经[30]。
赵红娟等擅长壮医药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壮医治疗方式多样、疗效奇佳,壮药(山菜10g,马蓬10g,香果15g,神归15g,离草15g,桴蓟10g,九层塔10g,松署15g,坤草30g,婆婆丁15g,千里光10g,炙鲮鲤10g),联合针挑具有疼痛反应的夹脊穴浅表皮肤,接着持刀片将挑起的组织割断,并挤出瘀血,其治疗有效率为93.33%,患者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31]。运用壮医经筋推拿探查阳性“病灶”,掌揉乳腺周围经筋,使其局部增生结节得以松解,而后揉按背部,与此同时联合电针进行加强治疗,此法治疗有效率达91.34%[32]。
中医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而医者们在各类中医基础上联合其他疗法不仅提升治疗效果,减轻病患痛苦,而且开拓了联合治疗的思路。中医特色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特点更是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治疗方式符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可综合各家所长,相辅相成,运用中医特色疗治来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案,不仅丰富该病的临床治疗方式,更有利于中医发展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