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砚军
(诸城市密州水库运营维护中心,山东 诸城 262200)
常规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方法在很多阶段很难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容易受到病害的威胁及影响,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养殖效益,还可能对周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产养殖行业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有助于增强水产品的抗病害能力,减轻对人工的依赖性,提升其质量,减少对周围水体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使水产养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更大动力。
饲养水产品阶段,因投放的饲料会在水面生成漂浮残留,外加鱼类生长发育阶段掉落的鱼鳞等水面漂浮物都会影响水质,易孳生细菌、寄生虫等毒害物质。其处理方法较多,科学用药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为水产品自身疾病有潜伏期较长、很难发现等特征,推荐养殖户提前用药、合理喷洒等,尽量选用没有残留和副作用的药物,以规避养殖水域药物残余量过高,对水产品健康形成危害。
2.1 生态工程将其用在水产养殖领域中,主要是基于生态资源管理理念及流程,结合养殖区特征建设生态水产养殖循环系统,确保该系统是以生态食物链设计为基础建成的。结合养殖水域内生物的功能性差异,生态工程技术可以将其划分成水生动物植物、绿色植物、异养及自养生物等。在水产品生产阶段,自养生物及绿色植物能为其提供食物营养,养殖户可采用草苜蓿、芦草等喂养水产品,有助于压缩养殖成本。
2.2 水式生产生态养殖该项养殖技术在国内水产养殖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已遭破坏的水产养殖环境内表现出较高适用性,该项技术能达到三级净化目标。水式生产养殖主要是应用天然池塘、大池塘等水域净化水产养殖环境,解除弥留的水源质量问题。技术人员应结合水产养殖区域真实环境特点,搭建出科学化的水环境净化系统,再配合应用人工浮床以及投入特殊的微生物群,最大限度的改善养殖场水环境质量,有助于加速水产品的生长速度,优化其品质,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稻田水产生态养殖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大国之一,应用这种养殖技术有助于拓展水产品养殖的规模,帮助养殖户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在水稻田内养殖水产品,能明显拓展水产养殖区域范畴,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鱼-稻生产养殖为实例,把稻田规划出田字格水产养殖区,水稻栽植和水产养殖活动同步进行,水稻生长阶段能优化水质环境,鱼类生长阶段能协助水稻清除虫害,生成的粪便还能用作肥料回归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多养料,两方实现互利共生,节省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1 合理选择水产品种不管采用哪种养殖方式,科学选择水产品均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其对养殖收益多少起到决定性作用。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时,要综合分析周边的生态环境、地理环境、水文气候条件等,再参照水产品的特征、抗病害能力、对水环境表现出的适用性等,合理选出最适养殖的水产品类型及品种,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山东诸城市地势南高北低,其边缘分布着低缓山丘,境内分布着洼地、水面;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地表水可利用量分别是4.67亿m3、2.21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客水量分别达到1.28亿m3、1.3亿m3。鲢鱼是山东诸城市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水产,具体养殖阶段,水库与河沟是主要的养殖水面,且全部大中型水库及部分小型水库都已成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一直提倡自然养殖,即只投放苗种,不喂养,放养鱼类完全是依靠天然饵料而自然生长,要加强水温控制,不可低于7℃,维持在15~23℃最好。采用以上方法能使水产品的存活率得到更大保障,减少养殖风险,提升养殖效益。而后参照选出的养殖品种特征及生长习性,建设出多层次、更满足水产品生产及繁殖需求的环境,使养殖的池塘真正成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3.2 加强水体调控与饲料管理在投入养殖阶段,需要在高端技术的协助下动态监测水池生态、水质环境、气温及水产品的生态状况,便于尽早探查到隐患因素及解除各种问题。养殖阶段认真落实水体调控、饲料管理等内容,动态监测池塘的水体环境,及时调整异常情况,确保养殖水域水质及环境均符合生态养殖的标准。特别是在炎炎夏日及高温时,要科学调节控制水温,确保其符合水产品健康生长的要求。投喂饲料环节中,应结合不同品种水产品现实生长状况的差异,选择类型适宜的饲料,合理设定实际投喂数量,借此方式确保水产品养殖阶段营养结构的合理性。选用的饲料一定要和生态养殖现行的质量要求相吻合,严禁使用添加激素、抗生素的饲料,以防对水产品及养殖水域环境质量形成不良影响。
螃蟹是一种杂食性的水生动物,对其可采用的饵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但是在实践中不能采用单一饲料进行饲喂:(1)天然饵料:主要有硅藻、金藻等浮游植物,黄粉虫、蚯蚓及狼尾草等陆生动植物;(2)人工饲料:包括黄豆、菜饼等植物性饲料及螺蛳、蚬子等动物性饲料。螃蟹饲喂阶段要做到定量,每日每次投喂量是蟹体重的5%~8%,水温高时取上限,低时取下限。
3.3 加强疾病的防控疾病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及养殖效益的一种主要因素,故而应加大对疾病的管控力度,在科学技术方法的协助下,最大限度的提升疾病的防治水平。生态养殖实践中,尽量不采用药物防治手段,以防影响水产品品质及引起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尝试应用多种水产品混养的方法,使其能共同生长,打造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与食物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4 科学建设出菌群结构水产养殖实践中,在生态养殖技术的协助下能够建设出较为系统、完善的池塘微环境,使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条件,有助于强化水产养殖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这是提升养殖综合效益的重要基础。比如,综合分析水产品种类、实际状况及生长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提前开展养殖试验研究,持续积累经验,并记录有关数据,综合分析数据,在本地建设出更适合水产品健康生长的自然水域菌群,维持及巩固池塘晟态度系统的平衡性。
将生态养殖技术用在水产养殖实践中,不仅能协助养殖者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还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整体改善水产品的质量,真正打造出精细化、高效化、高品质的养殖模式,使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更强大的支撑。为此,应持续提升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力度及养殖人员的素质,精准把控生态养殖的要点及关键,最大限度的优化水产养殖效果,满足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