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怕提·阿肯木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伊犁 835000)
在众多词汇中,颜色词发挥着绝无仅有的作用,这一点在汉语颜色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汉语的诸多颜色词中,“绿”的内涵又格外深挚。因此,该文将通过回溯中国文化中“绿”的寄义,探索其演变过程,展示古今“绿”文化之异同,探索其复杂多变的感情色彩,以期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了解汉语颜色词“绿”的重要文化价值内涵,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1]。
“绿”作为颜色词的重要一分子,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服饰和饮食文化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在古代文学作品里我们经常能看到“绿”的身影,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李世民《首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李贺《竹》)[2]。
在现、当代文学中,“绿”的使用也十分频繁,例如艾青的诗歌《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还有朱自清的作品《绿》: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文人学者都常用“绿”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自然并更加富有活力[3]。
在古代,我国的印染行业是十分发达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丝绸的起点,我国生产出来的丝绸制品质地精美、颜色绚烂,直至今天仍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绿也被称作“系”部,系者,丝也。在丝织品的染色过程之中会产生出各种颜色的丝,这种丝也成为了表示这些颜色代名词,可见“绿”这一词的出现与古时候丝织品印染技术的高度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古时候绿色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祖先的服饰之中了。《诗经·邶风·绿衣》就有记载道: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兮,易维其亡。
在辽、金以后官服中就出现了绿色:辽、金治下八品官员穿绿色官服;宋朝七、八品官员也穿绿色官服;到了元朝七、八、九品官员都穿绿色官服;明代八品、九品官员也还是穿绿色官服。从以上内容就不难看出绿色早已出现在了人们的服饰文化中[4]。
绿色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应用比较广泛,举例来说,“绿蚁”一般指酒上面的绿色泡沫,衍生之意指美酒。比如白居易在《六十九问》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朓在《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一诗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除了“美酒”这一层含义,我国饮食文化中的“绿”还有很多。比如绿豆糕就是我国一道独有的传统糕点,从古代一直传布至今,属于消暑小食。绿豆汤是去火止咳、清热解毒的中国民间传统食品。到了近代,受到各方文化影响,“绿”在中国现代饮食文化中代表了食品的新鲜,同时出现了“绿色食品”“绿色餐厅”“绿色水果”“绿色蔬菜”等,代表无污染、安全的饮食文化。人们对“绿”色饮食的需求开始愈发强烈,社会各阶层人民的饮食标准都在往“绿”色的方向不断靠拢和提升[5]。
在古代汉语中,绿色常含有一种贬义的文化内涵,其象征着非正统以及社会地位的卑贱。
在我国古代的习惯中,颜色与社会地位的一一对应是十分严谨明确的,在一些政治场合有较为强烈的体现。我国古代把颜色分为两个类别,即正色以及间色。在《说文》中就写道“绿,青黄也”,从这一点看来,绿色在我国的大部分历史时期都被视为间色的一种。除了夏商王朝时期的社会崇拜“绿”以外,其他朝代均把绿色视为间色,即一种不正当的颜色。在我国古代的认知习惯当中,多认为黄色为正色,而绿色则是间色,如果穿衣时使用间色作为外衣,使用正色的颜色在里裳之中,会显得尊卑颠倒和失序,这在当时是不合礼数的。也正是基于此,绿色的服饰在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中就一直象征着官衔的低微以及社会阶层的低下。据查,从汉代王朝开始,官职低微者在穿衣时就需要经常穿着青色以及绿色的服装[6]。据《晋书·孝怀帝纪》中的相关记载,当晋怀帝被刘聪所俘之后,刘聪在晚宴上想到的羞辱他的方式为:要求他“着青衣行酒”,这对于当时的晋怀帝来说可谓是极大的侮辱。根据《旧唐志·舆服志》之中的相关记载,在唐朝官阶最低的官服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唐朝官吏的服装要求为“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这种着装的制式要求可以从很多古诗之中寻到踪迹,白居易当时官场并不得意,仅仅任职九品江州司马,他曾在《琵琶行》一诗之中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所说的青衫,就是指当时象征着官位最为低微的青色官服。当时也正是白居易被贬之时,青衫在这里就是用来指白居易本人,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白居易对自己职位低的无奈。在清朝八旗军中,不同颜色的“旗”象征着不同的地位,其中的绿旗也是官场地位最低下的[7]。
“绿”服在古代也是从事低等职业的人所穿的衣服。根据中国古代历史记载,汉代时期那些着绿色衣服的人没有任何资格参加宗庙举行的祭礼。而头上所带的绿色的头巾,更是成了当事人最低微地位的一种象征。到了唐朝时期,绿色头饰更是转变为了一种带有极强的侮辱性质以及惩罚性质的头饰。比如唐皇令李封在查办一些奸臣罪犯时,不采用那种传统的杖责,而是要让这些奸臣官僚带上绿色的头巾以示惩罚。在元代、明代以及清代,乐人、乐工、娼妓这些从事卑微工作的人都需要穿着青绿色的服饰,并佩戴上绿色的头巾。元代官修《元典章》云:“娼妓家长并亲属裹青头巾。”后来,人们便习惯称呼妻女从事卖淫行业的男性为“绿头巾”或者说是“绿帽子”,而这一词语也慢慢沿袭到了现代汉语之中,在现代汉语之中,“绿帽子”是“奸妇之夫”的代名词。如今,“青、绿”在舞台上也有低微的含义,比如脸谱之中的“绿脸”,常常代表的是有鲁莽性格的角色,如金眼豹、程咬金等这些草寇土匪和绿林好汉[8]。
随着我国古代服装穿着制度的废除,在现代中国的文化之中,绿色已经和阶级地位没有了任何关系。但如“绿帽子”等从古汉语沿袭下来的称呼仍然保留了下来,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之中被使用。
在“绿”的褒义文化色彩里,它象征着春天、青春和希望,还象征着安全与和平、环保与健康。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也是春天的象征、生命的象征。绿色象征着生机盎然、万物苏醒。
在古代文学之中,文人常以绿色描绘春天,即绿色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生长。同时,“青”与“绿”两种颜色也经常被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青光”一词,代表的就是绿色的光,也常被释义为“光明”。成语“万古长青”就指永远像春天的植物一样生机盎然。又比如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中的“绿”字就很好地描写了春天朝气蓬勃的意境。在周邦彦的《满庭芳》之中写到“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其中的“新绿”指的就是“春天的流水”。在近代和现代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对“绿”使用也是非常频繁。最典型就是朱自清《春》里的这段对雨中春色的描写:“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9]。”
绿色代表了生命力。而青春正是一个人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和年龄段,相当于一个人一生中的春天,因此青春是绿色的。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之中,通常会使用“绿”字来描绘具有青春韶光的女性。比如,“绿媛”指的就是年轻女性,年轻女性会把自己的居室称为“绿窗”等。《阿房宫赋》中也写道“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在这里指的就是女子有黑色光泽而又浓密的头发,也常被引申去形容青春的容颜。惨绿少年,原意是指身穿浅绿色衣服的那些年轻人,后引申出来的意思是指那些在意自己的配饰以及外表的年轻男子。青枝绿叶,其意思是青绿色的枝叶,多泛指那些在大地上生长茂盛的树木,也具有比喻年轻之义[10]。
绿色象征安全、和平。绿的物理属性是醒目、穿透性强,它具有平静、安全的含义。所以交通信号采用绿色并用它代表安全通行。在表示性格的诸多色彩之中,绿色是较为温和的颜色,一般代表着和平以及友善,不想发生任何冲突。而人们看到绿色时,也会放松自己的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血流和呼吸变慢。在一系列的商品设计过程中,绿色元素的应用则想要传达清爽、理想、希望以及安全的象征含义,这比较符合我们对于绿色服务、保健行业等的追求。绿色,介于冷暖色中间,显得和睦、宁静。所以被全球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和平象征,就是一只口衔绿色橄榄枝的鸽子[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的服装颜色均以绿色为主,这种绿色也被称作为“军绿”。这象征着我们的人民军队一旦穿上这身“军绿色”的服装,就承担了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也正是这身“军绿”色的服装为我们筑起了一面坚韧之墙,给我们国家的平安稳定创造了条件。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陆军制服的颜色也被设计为军绿色。军队中的武器以及军用战车一般也都会被刷上绿色的油漆,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可以使得自身目标在进行野外作战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隐蔽在环境之中,所以无论是军中制服还是武器设备都被设计成了军绿色。现在人们也使用绿色去象征安全以及和平。
在近现代的百年之间,人类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人类科技以及认知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同时,整个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巨大破坏。人类的淡水资源日渐枯竭,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物种成规模大批量地消失,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目前,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地球的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存是密切相关的,创建一个绿色的地球家园应是我们全人类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导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各项“绿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绿色”目前已经成了环境保护的代名词,与维护生态平衡相关的事业都被使用“绿”这个字来描述。比如绿都、绿肺、绿色管理、绿色计算机、绿色商品、绿色公交、绿色饭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绿”这个字作为语素的词语的数量正在激增,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特征。在当今时代,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全人类的梦想。毫不夸张地说,绿色目前已经成为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通用的环保标志颜色。绿色也被赋予了自然、环保、清新等全新的内涵[12]。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成立了绿色和平组织,这一机构的建立目的是组织和号召全人类应该为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做出应有努力。目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随着绿色象征着“环保、无污染、可持续”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一词语也正在突破并延伸其在环保领域所代表的含义。随着网络平台传播媒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绿”族词汇被创造出来。可以说,从目前来看,“绿”已经是人们在汉语之中最为喜爱的颜色词了。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来说,“绿色奥运”这一词语就是在当时被创造出来的,经过媒体的宣传,这一词语已经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颜色词在民族语言文化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绿色也是各种植物的主要颜色。它也是春天的象征、生命的象征、健康的象征、安全和平的象征。“绿”还用来象征希望、青春等,它可能是大自然中最受人们欢迎和爱慕的一种自然颜色,因此它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颜色词“绿”其中的玄妙还会不断更新,它的内涵也会被不断扩大或融合,被赋予时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