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禄
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镇畜牧兽医站,青海乌兰 817199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牛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该病主要由管理不当、气候变化、营养缺乏、过度使役、寒冷、高温等因素引起,牛巴氏杆菌乘牛的机体免疫较低入侵而发病[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染,且传播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威胁[3]。现将青海省乌兰县1 例牛巴氏杆菌病病例分析与防治情况进行介绍。
青海省乌兰县地处偏远,相对封闭,牛群常年粗放繁养。2021年1月15日乌兰县畜牧兽医站接到某村村民报告,某村发现2 头异常死亡牛和3 头患病牛。根据某村村民的报告,乌兰县畜牧兽医站立即组织兽医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临床剖检和兽医实验室检测等,判断此次发病为牛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牛巴氏杆菌病。根据动物疫病防疫流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对该村进行了全面的消毒;畜牧兽医站的兽医人员对该村的牛进行了紧急免疫,以防止牛巴氏杆菌病进一步扩散。后经统计,2021年1月15-20日,该村共出现发病牛9 头,死亡3 头,涉及农户2 户,病死牛均采用先焚烧后深埋的无害化处理方式,患病牛通过系统的治疗后生命体征正常稳定。
患病牛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体温(42±1)℃;呼吸困难急促、精神萎靡、肌肉颤抖、心率加快、结膜出现炎症、鼻镜干燥、持续性呻吟、喜卧、跛行、反刍停止、低头弓背、食欲废绝、流涎,呈白色泡沫状从口角流出;牛的头、颈、咽、腿和胸等部位的皮肤结缔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现象。患病牛的鼻孔流出清液,胸部听诊有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患病牛在发病早期出现便秘症状,后期牛腹痛,且出现持续性腹泻,粪便呈稀液状,并伴有血丝,体温下降,并在不久后死亡。
病死牛的临床剖检主要表现为:病死牛的口、鼻腔、眼和肛门等天然孔有鲜红色出血,病死牛的瘤胃有鼓气,尸僵不全,全身皮下、心包、胸膜、腹膜、肺脏和胸膜上有多处出血点,胸腔和心包充满大量的积液,肺脏和气管黏膜上有大量的气泡状液体。病死牛的胸膜上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薄膜覆盖胃壁。病死牛的全身淋巴结发炎和肿胀,腿部肌肉出现扩散性炎性水肿。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牛的心脏组织、血液、肝脏组织、肺脏组织、脾脏组织和淋巴组织等病料及时送检兽医实验室。
将采集的病料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镜检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无菌条件下,将以上病料接种到5%的血清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37 ℃培养24 h;随后再将增菌后的培养液分别转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酪蛋白-蔗糖-酵母琼脂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分别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1)培养特性结果。牛巴氏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牛巴氏杆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光滑、湿润和灰白色光泽的半透明菌落,且没有溶血现象。牛巴氏杆菌在酪蛋白-蔗糖-酵母琼脂培养基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的半透明菌落,且菌落相对在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得更大。
2)生化试验结果。葡萄糖试验、乳糖试验、蔗糖发酵试验,V-P 试验和MR 试验均呈阴性;靛基质试验呈阳性。
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分离培养、鉴别等发现分离出的是牛巴氏杆菌。
根据对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观察结果、临床剖检结果和兽医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病是由牛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巴氏杆菌病。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此次疾病扩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以疾病发生地为中心辐射附近2 000 m 内的所有养牛户养殖的牛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的疫苗选择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方式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免疫剂量为成年牛6 mL/头,犊牛4 mL/头,且告知所有养殖户,进行紧急免疫的牛群在7 d 内不得使用抗生素,并在7~14 d 检测紧急免疫牛群的抗体情况,对没产生抗体的牛群进行二次免疫。
在进行免疫的时候,出现疫苗应激反应的牛共有3 头,疫苗反应主要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30~60 min 内,主要的应激反应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颤抖、食欲不振、跛行、趴卧、牛鼻镜干燥和瘤胃鼓气等。针对疫苗产生的应激反应症状,兽医可选择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来缓解疫苗带来的应激。
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是切断牛巴氏杆菌病向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4]。针对出现病例的牛舍,使用过氧乙酸、含氯制剂的消毒药对牛舍的内部环境、饲养用品用具、牛粪等进行交替、轮换的消毒工作。针对牛舍外的道路、水塘边,水沟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地方进行卫生消毒工作。消毒的时间为每天的08:30 和17:30 两个时间段各消毒1 次,连续消毒7~10 d。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中病死畜禽处理办法处置病死牛。
1)深埋处理。选择远离居民区、养殖小区,远离水源,地处平坦,地处下风口,但不能聚集雨水,且方便运输和消杀的地方;深埋挖的坑应距离地面2 m以上,并在坑底放上生石灰或烧碱等消毒剂,再放入病死动物,在尸体的上方撒生石灰或烧碱后再进行填埋,填埋后应使用过氧乙酸、含氯制剂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4]。
2)焚烧处理。选择空旷、远离水源、荒无人烟的空地,铺设大量的柴火,把病死牛的尸体放在柴火上面焚烧,并在焚烧后覆土[5]。
1)科学饲养,提升牛群的抗病能力。养殖户应选择优质的饲料,尽量不使用或少量使用抗生素,可以适当增加益生菌投放比例[6]。此外,养殖户可以在牛群的日粮中添加一些增加免疫力的中药,以此提高牛群的机体免疫力,如黄芪、大枣、枸杞、五味子、黄芩等中药;养殖户也可以在牛群的日粮中添加一些改善牛群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药,以此提升牛群对饲料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如大黄、山楂、山药、附子、茯苓、小茴香等中药。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提升牛舍环境。养殖户应做好牛舍的保暖、通风、遮阳和清洁等工作[7]。如果是封闭的牛舍,养殖户在夏季应做好牛舍的通风工作,在冬季应做好牛舍的保暖工作;未封闭的牛舍,养殖户在夏季应做好牛舍的遮阳工作。养殖户还应定期对牛舍内的粪污进行清理,以保证牛舍的干燥和洁净。
3)定期消毒。制定消毒计划,并严格按照消毒计划执行[8]。养殖户应对牛舍和牛的活动场地使用过氧乙酸、来苏儿等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养殖户针对粪污要先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后续的发酵处理。有条件的养殖户应购买紫外消毒车等紫外线杀菌设施设备,定期对牛舍进行全面杀菌。
4)定期预防接种。在牛巴氏杆菌病的疫区,免疫接种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9]。牛巴氏杆菌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一般在每年的秋季进行,并按照成年牛6 mL/头和犊牛4 mL/头的剂量对健康牛群进行免疫接种。此外,在对疫区进行接种疫苗前应设置安全免疫带,加强免疫区内外的检疫工作,确保在接种30 d 内牛群的安全[10]。
5)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病死牛的尸体和患病牛产生的粪水等要先进行消毒,再做无害化处理[11]。此外,牛皮要采用消毒水浸泡处理后,并检测出没有病原微生物后才可交易与销售。
1)败血型症状的成年牛。磺胺间甲氧嘧啶钠45 mL+头孢噻呋10 g+地塞米松5 mL+安乃近20 mL+黄芩提取物注射液20 mL,2 次/d,连续用药3~4 d;败血型症状的犊牛,磺胺间甲氧嘧啶钠20 mL+头孢噻呋5 g+地塞米松2 mL+安乃近10 mL+黄芩提取物注射液10 mL,2 次/d,连续用药3~4 d。
2)肺炎型症状的成年牛。氟苯尼考30 mL,肌肉注射给药,3 次/d,连续用药3~4 d;肺炎型症状的犊牛,氟苯尼考15 mL,肌肉注射给药,3 次/d,连续用药3~4 d。
3)浮肿型症状的成年牛。链霉素400 万+地塞米松5 mL+安乃近20 mL,肌肉注射给药,1 次/d,连续用药3~4 d。
4)浮肿型症状的犊牛。链霉素200 万+地塞米松2 mL+安乃近10 mL,肌肉注射给药,1 次/d,连续用药3~4 d。
针对牛巴氏杆菌病这种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疫病,养殖户应遵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原则。对于发生过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应加强监控;对未发生过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应做好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工作和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养殖户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上报当地的兽医站,并协助兽医站的兽医进行诊断工作,对确诊后的牛群应及时上报当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积极配合扑杀、消毒等工作,尽快消灭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