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守根护脉”政治使命,持续激发推进“两个先行”的思想动力。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的殷殷嘱托,发挥市、县党校和乡村振兴讲堂、共富学院等阵地功能,分级分领域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两个先行”战略布局中来。市县联动开展组织部门“沿着总书记足迹学新思想”主题实践、“‘两个先行’部长说”主题宣讲等活动,在感悟思想之源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以贯之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夯实筑牢护航“两个先行”的组织根基。
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当推进“两个先行”的中坚力量。全面开展组织部门助跑共富行动,精心谋划、聚力建强共富产业示范带、共富工坊、共富果园等载体,全力保障经济稳进提质,加快形成具有衢州辨识度的山区共富系列品牌。深刻把握“两个先行”对现代社区场景、形态、功能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夯实“两个先行”的城乡基本单元底座。
厚培创新制胜第一动能,加快构建引领“两个先行”的人才矩阵。
聚焦省党代会对衢州提出的“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放大格局视野,加快建设四省边际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化产才融合要素保障,突出抓好院士赋能、“双招双引”十大行动。推动重大平台提能造峰,坚持“筑巢引凤”,强化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五院一中心”重大平台集聚功能,今年力争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引进院士团队4个。开展“一县一产业一高校”建设,全域一体增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提升干部队伍塑造变革能力,大力锻造堪当“两个先行”重任的衢州铁军。
以两专工程“六个一百”计划为抓手,不断锤炼衢州铁军敢打硬仗、敢为人先、敢于胜利的精气神。始终突出政治首位标准,精准运用市县乡换届“回头看”工作成果,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选优配强各级“一把手”队伍,常态化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和大战大考,动态补齐领导班子能力短板。
亮点:
衢江: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为基层治理赋能
今年以来,衢州市衢江区作为全省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以机构编制供给侧改革为主抓手,以基层治理端为着力点,以县乡高效协同为切入口,推进县乡体系重整、权责重构、资源重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按照“减上补下”的要求,从11个区级部门分别下沉17名行政编制、63名事业编制干部到乡镇(街道),确保乡镇(街道)编制占比分别不低于全区行政、事业编制的45%和25%。综合考虑乡镇功能定位、体量大小、工作重点等因素,从16个中小型乡镇核减16名行政编制和6名事业编制干部向6个大乡镇(街道)倾斜。统筹全区资源,创新设立编制周转池和职数周转池,用于乡镇(街道)阶段性重点任务攻坚。
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委基层治理委员会,配套设立区社会治理中心,10个中心、16个常驻部门、11个轮驻部门应驻尽驻,推动全区84.2%的事项在网格化解、9.8%的事项在村里办理、4.9%的事项在乡镇处置、1.1%的事项由区级中心协调。将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与党政督考办合署办公,赋予其指挥权、督办权、考核权。建立完善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信息归集、预警分析、联勤联动等十大运行机制,提高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能力。
江山:共富工坊助推“村企民”三方共赢
今年,衢州江山市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共富,积极探索村企结对共富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共富工坊”,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农民培技增收、集体资产增收的“村企民”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创新制定“4+1”村企共富工坊“配型清单”,即村级辖区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剩余劳动力等4张“要素清单”和1张项目招引“靶向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招商工作,推动“共富工坊”与乡村资源精准对接,实现村村之间信息破壁、上下游产业协同,拓宽“村企共兴、多维共富”途径。江山市委组织部专门制定“月度督查、季度晾晒、半年评定、年度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共富讲堂”“工坊沙龙”“绩效擂台”等活动,营造比学互看、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如江山市贺村镇以山底村为核心,联动青塘尾村、寺后村、佛堂村等8个村,与江山航宇文体公司共建羽毛球加工“共富工坊”,入驻羽毛球厂及生产基地26家,吸引近1万村民从事羽毛球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目前全市120余家“共富工坊”带动就业人数2.4万余人,实现人均增收8000余元。
开化林山乡:“三项工程”解锁乡贤“共富密码”
衢州市开化县林山乡充分利用乡贤资源,实施“三项工程”,解锁乡贤“共富密码”。
回归工程引来投资创富。通过白石尖杜鹃花节招商会、乡贤恳谈会、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联等“六个一”服务机制,做好项目对接、代办代跑等服务措施,撬动乡贤资本返乡、资金入村,投资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目前,成功引进投资5亿元的马口铁易开盖项目和中医药文化产学研实践基地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结对工程推动创业带富。推行“乡贤主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党员+农户”产业结对发展模式,提供税收反哺、研发创新奖励、土地支持、金融支持、“引荐一体化”等9个方面激励政策,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利平村入股乡贤李云土和范俊合力经营的浙西奇萌多肉庄园,全年经营性收入达300万元。
共管工程实现服务助富。邀请乡贤担任乡村发展顾问,通过“周二无会日”“坐堂会诊”“乡村振兴讲堂”等平台,直接参与到乡村发展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发展、矛盾调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