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是湿地保护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的新阶段。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中强调湿地的重要性,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一直牵挂于心。他指出,“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新增和修复退化湿地7.27万公顷,目前,已指定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99处国家湿地公园。“七里海湿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诸多湿地,在因地制宜的保护下得到健康发展,不仅成为居民亲近自然的“花园”,更成为发现新物种的“宝库”,在改善人居环境、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越来越多的湿地换回了本来面目,越来越多的湿地水清滩净、鸥鸟翔集。在政府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下,湿地得到了精心呵护,又以它独有的魅力,润泽着一方土地,润泽着人们的生活,润泽着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