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燕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嘻哈(Hip Hop),是一种源自美国街头的黑人文化,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它最初包括打碟、说唱乐、街舞、涂鸦这四个基本元素,后来又发展为包括滑板、街头篮球等体育运动以及戴着棒球帽、穿着超大码服饰、印着刺青、梳着脏辫、戴着夸张金属饰品的标志性装扮[1]。嘻哈文化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传入日韩两国,并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早期由港台传至中国内地。在此期间,嘻哈文化逐渐由波澜不惊的地下小众文化发展为广受青睐的青少年亚文化。中国的嘻哈文化不是美国或日韩嘻哈文化的简单复制,在其经历了与原生环境的分离、与中华文明结合之后的重塑、再造[2]等一系列文化反应后,形成了带有鲜明本土特色的中国嘻哈风。
说唱音乐作为嘻哈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歌词创作融合了很多中国元素,最能体现本土特色。比如《中国有嘻哈》节目中最后的冠军Gai 演唱的歌曲中都不乏中国元素,不论是借用中国古代打更号子的《天干物燥》,还是表现梁山好汉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一百零八》,抑或是刻画诸葛亮气定神闲运筹帷幄的《空城计》等等,无一不带有中国味道,无一不传递了中国文化,更符合中国本土的语境。
内容上,不同于正宗黑人说唱中浓厚的政治、宗教意味,中国本土嘻哈说唱中的歌词大都稀松平常,于云淡风轻中将生活的真谛、人生的哲理向大家娓娓道来。正如Gai的《苦行僧》中歌词所说,“人生在世哪会一辈子没曲折,开路的先锋要打破旧的规则”。苦行僧为了自己信奉的执念坚持地做常人不能忍之事,毅然决然地走向那缥缈、遥不可及的正果。人生路很长,我们这些普通的行路人也要像苦行僧那样,毅力非凡地砥砺前行,这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心历路程,具有世俗性特征。
语言上,方言说唱是中国嘻哈说唱的特色。重庆方言、武汉方言、北京方言、陕西方言、粤语说唱大行其道,别有韵味。节目中,选手Gai和Bridge是重庆方言说唱代言人、欧阳靖用粤语说唱。除了使用方言,中国嘻哈说唱更注重语言的洁净度,避开各种充斥着暴力、毒品、犯罪主题的匪帮话语和充满情色、挑衅的语言,呈现了更为健康的本土嘻哈语言。如台湾“哈狗帮”和张震岳合作完成的《差不多先生》在公演时对粗语做了调整和修改,将“贱人”改为“闲人”,更符合中国文化以含蓄为美的特点[3]。
街舞原本是美国黑人城市贫民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舞蹈,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被划归为嘻哈文化(Hip-Hop Culture)的一部分。街舞讲究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又兼顾了各组成部分的独立运动。街舞的动作自由随性,最能体现年轻人精力旺盛的一面,他们的很多地面动作,譬如翻滚、倒立、弹跳都是兼具较高技巧性和观赏性的表演。经过本土化之后的中式街舞,可融入如太极拳的中国武术动作,也可横跨其他舞种,丰富街舞的表现形式。国内知名的编舞师黄潇编排的舞蹈常常横跨多舞种,他编排后的街舞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人文内涵也更厚重。在《这就是街舞3》的舞台上,他将中国传统的毛笔、画卷与他优美的舞姿完美结合,表演了与众不同的街舞《丹青》,完美地诠释了“中国风”的主题。黄潇编排的街舞不是只有技术道具的出其不意,更多的是带给观众深刻的思考。在《这就是街舞3》的舞台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舞蹈《双》完美地呈现他的这一理念。黄潇与霹雳舞者乔治搭档,乔治一袭白衣浩然正气,黄潇披头散发好似邪神野鬼,他们两人一正一邪,一柔一刚。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正与邪互相博弈的过程。也有人认为,他们表现的是一个人内心正与邪、善与恶“两面性”的交锋[4]。其实正与邪也好、善与恶也罢,都表现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自我挣扎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与中国古代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的阴阳哲学理念不谋而合。
涂鸦(Graffiti)是指在公共、私有设施或墙壁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5]。涂鸦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纽约的布朗克斯贫民区黑人用来表示区分帮派地盘的画符,而后来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和帮派无关,他们是来自社会底层有想法又有丰富想象力的穷人,用油漆和颜料浓墨重彩地在墙上写下警世格言或画出内心的不满情绪。经过多年的发展,涂鸦文化已经遍布到世界各国,逐渐成为一种行为艺术。
随着西方传媒等大众文化的涌入,涂鸦文化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夸张而炫目的色彩图案,涂鸦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段契合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特立独行的价值追求,吸引了他们的兴趣与关注。于是在校园、城市的很多角落都可以看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但由于国内对于外来文化有政治敏锐性,中国涂鸦者的创作内容会受到限制,猥琐粗俗的内容被规避掉,涂鸦题材多为一些卡通形象或者商业主题等,涂鸦文化也逐渐演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与中国风的绘画作品,主要是起到美化环境的目的。中国最早的一批涂鸦作品出现在20世纪末的老北京胡同里。在这里,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发生了碰撞,摩擦出了有趣的火花。在这些涂鸦墙上,中国文化里的经典图案,如龙、中国的装饰和水墨画等,以具有现代气息的涂鸦语言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出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北京涌现了400多名涂鸦文化爱好者,创作出了“奥运向我们走来”的涂鸦墙[6],福娃、奥运五环等形象标记栩栩如生。国内的涂鸦充分利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代表中国国粹的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或国风风格的山水水墨画等涂鸦作品频频作为装饰品或奥运会的logo图标,成了“中国时尚”“中国潮流”的代名词。此外,涂鸦创作的场所有所延伸,不再局限于墙壁、车身这些地方,广场、路面等专门的场地被用于涂鸦,服饰、箱包、文具甚至停车场的石墩都随处可见中国风的涂鸦作品。本来乏善可陈、平平无奇的物件因有了涂鸦装饰立马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中国嘻哈风的装扮风格保留了超大码的T恤连帽衫、拖沓的垮裤牛仔裤、麦穗头爆炸头或编满发辫的束发等特征,这种打破常规、大胆夸张的造型,在视觉上给予青少年强烈的冲击,这正迎合了青少年在审美观上追求标新立异、以彰显个性为美的猎奇心理,多数学生觉得这种风格酷劲十足,纷纷效仿。但校园里由他们创作的壁画、墙面装饰以及随处可见的超大码T恤连帽衫上大量中国风的涂鸦说明中国风的嘻哈对青少年的审美观有一定的影响,拓宽了青少年对艺术的审美认知,他们对于嘻哈文化的起源以及嘻哈文化背后的种族问题、民权运动并不十分了解,大部分人只是因其酷炫的特点进行形式上的模仿。中国风的嘻哈对青少年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国粹是有利无害的,而他们奇装异服的着装风格对其他年龄更小的孩子会有误导,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当代青少年从小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父母对他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极高的期望,这也使更多青少年将重心放到了学习上。进入大学后,没了父母在身边的唠叨,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作为嘻哈文化内容的精髓“freestyle”高度契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也迎合青少年释放自己、追求自由的精神需求。对此,一部分青少年效仿嘻哈风,追求标新立异的打扮,同时积极创作发自他们肺腑的歌曲,向世人宣告他们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中国嘻哈风对青少年自我观有很大影响,尽管他们创作的歌曲会体现中国元素,但青少年因为心智思想都还不太成熟,他们容易在放飞自我、寻找自由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失去本心。
中国嘻哈风从形式到内容对青少年的集体观都有一定的影响。从穿戴范式上来看,这些追求个性装扮的青少年会因外在类似的着装风格而找到一种认同感。从歌曲创作和舞蹈表演上来看,因各种地域方言的说唱、厂牌词名的区别以及不同战队之间的街舞battle而引起的群雄割据现象,不管是出于节目效果还是真的势如水火,青少年会因相似的特征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心理上来看,青少年将自己当作是一种弱势群体,受到成人世界的种种管束和制约,结合这一年龄段青少年强烈的叛逆倾向和自我表达的意愿、迫切渴望获得人格上的独立和个体的自我张扬的心理特征,嘻哈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上皆能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诉求,使他们找到了一种虚幻的存在感以及在“嘻哈族”这个群体的归属感。
中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嘻哈文化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任何与中国法律相违背的内容诸如吸毒、滥交、暴力、犯罪等不良因子都进行了过滤、提纯,任何对此有所挑衅的言论、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甚至某些曾经是嘻哈文化代言的明星都因触犯法律而跌下了神坛,或被封杀或锒铛入狱,风光不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都给中国的青少年很好地上了一堂法制课。
客观来讲,嘻哈文化可以被视为一种消费文化,其注重外在衣着的装饰,通过这种方式塑造他们的文化身份。近年来,随着中国嘻哈风的日趋流行,一些商家也捕捉到了背后的商机,且瞄准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投其所好,设计多种中国嘻哈风的单品,如服饰、鞋帽、背包、挂件等。此外,一些商家还着力于创新,改变以往嘻哈风的传播方式,通过设置各种嘻哈服饰店、街舞培训班、专业滑板经销店等,这也使嘻哈文化遍地开花,引来了更多青少年的注目。当前,一些知名品牌服装设计过程中也引入了嘻哈文化,且运用了新型营销模式,如将体育与嘻哈文化建立有效衔接,构建“体育+宣传”的策略。上述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观,同时也带动了个性化消费的潮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嘻哈运动文化也逐渐更新,街舞、滑板成为更多嘻哈族所青睐的项目。以滑板为例,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的动作,如身体离开板腾空飞跃,重在挑战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彰显自己的个性。再如街舞,劲爆酷炫的舞蹈融入了一些中国武术动作,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使青少年感受到刺激和乐趣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放松。从上述运动中,青少年能够感受到刺激和乐趣,同时也能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耐力,又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积极健康的运动方式得到学校、家长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嘻哈风对青少年的审美观、自我观、集体观、法制观、财富观、健康观都有一定的影响,有利有弊且基本为积极正面的[7]。面对嘻哈风在中国的盛行,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坚定而更广泛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与嘻哈风建立有机融合。相关教育部门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舶来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洋为中用。同时,我们还要改革以往的教育理念,优化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根植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此外,嘻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我们还要将舞台场景、表演的服化道具与嘻哈精神、中国元素相融合,发挥嘻哈文化的正向引导作用,使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