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东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皇岛 066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有英雄,需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尤其是大学生要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想让大学生传承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校教师就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激励并引导大学生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榜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英雄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解释为杰出优秀的人物,指见解独特、才能非凡超群的人,具体指勇气和武力双全的人,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做英勇抗争、努力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从词典的解释来看,英雄是具备良好精神品质,并且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奉献一切的人。在古往今来的悠久历史中,涌现了一大批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英雄人物。例如:宁愿流放他乡也不愿享受肮脏政治生活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不牺牲更多的战友而决定亲手举起炸药包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的董存瑞、誓死捍卫卢沟桥战死沙场的赵登禹,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刘胡兰和王二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战士雷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无法用固定的概念来定义的英雄,这些英雄都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勇敢无畏等。
英雄精神一词,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固定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会对英雄精神的具体含义有着不同的看法,虽然对英雄精神的看法不同,但是这些看法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大多数学者认为英雄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勇敢精神、大公无私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虽然英雄永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英雄精神却可以跨越时代,并且永远传承下去。
之所以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使得大学生能够将英雄人物作为他们自身发展的优秀榜样。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越来越疏远,导致现在一些大学生的精神越来越萎靡,这就需要高校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精神来源,为现在的社会发展注入蓬勃向上、健康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大学生弘扬各种积极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力量,帮助青少年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和骨干,肩负着祖国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手。要想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大学生,高校就必须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责任,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现阶段,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新时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创造精神。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必须合理运用以往的时代英雄故事,将不同时代的功勋模范及时代楷模的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体会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将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相关故事,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心灵共鸣,拉近主人公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容易接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兴趣,让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拥有崇拜英雄、尊重英雄、捍卫英雄、争当英雄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校园内才能形成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氛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
要想加快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智慧及力量。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建设者,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理想抱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手。因此,高校学生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要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向同行、同心同向、同心同德,在此基础上拥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要理解新时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要包含四大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创造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新时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新时代最真诚、最朴素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共同依赖的精神体现。正是新时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得56个民族的人民能够团结在一起,共同凝聚更多力量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在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大学生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将每一名高校学生的个人力量集中到一起,凝聚更大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等院校要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具体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帮助大学生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使得大学生能够强化现有的精神意识,形成具有新时代意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教师可以举办专题报告会或者构建思政课堂,邀请学生比较熟悉的时代英雄模范到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时代英雄模范应配合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带着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具体内涵,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会分辨“哪种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哪种是唯心主义英雄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才能同意和肯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英雄”的时代观点。
第二,高校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地学习专业课及思想政治课的相关知识,从中找到专业课、思政课与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起步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找到专业课、思政课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的平衡点。教师要根据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点,引导学生组织开展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时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高校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激发学生对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强化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培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和平发展的状态,只有极少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战争,虽然这一代的学生体会不到革命战争年代的不易,无法从根本上感知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软件平台,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理解和掌握。但是,现阶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所不同,因为和平年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了全新的内涵,高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和平年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新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走访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英雄故居等,让大学生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和掌握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加强学生对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感悟,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学生对和平年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新内涵的理解。
高校是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大学生的摇篮,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育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要途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记载了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承载了革命时期丰厚的教学资源。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培育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就必须坚守思政课的主要场所,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灌输功能,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的相关知识,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持长久的热情,使得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能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来。
要想真正发挥思政课程的独特优势,思政课程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教师能够带领大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此外,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能够定时、定期地对相关革命英雄主义理论与事迹进行学习,让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真学、真会、真用。此外,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要制定与革命英雄主义事迹相符合的教学方案,创新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培育。
课程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首,也是育人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虽然不能像思政课程那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是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教育性。教师在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相关内容,高校只有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广泛性。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人民群众都要时刻铭记英雄人物的牺牲和奉献。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有利于振奋大学生的心灵,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价值观,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素养、确立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有塑造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才能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