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变革研究*
——以菏泽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04 06:14张唐勇邵伟王所民
中文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专业课程证书

张唐勇 邵伟 王所民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1+X”证书制度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其中“课证融通”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1+X”证书制度的执行效果。为使我国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不断深入,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提升“X”级认证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学校、培训评价机构、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需要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由各方共同参与的“命运共同体”。同时,要打破“X”级证书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壁垒,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教师队伍,以此为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1.“1+X”证书制度的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于2019年正式印发,明确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逐渐实施了“1+X”的认证制度。“1”是文凭,“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高职生在拿到文凭的同时,积极争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切实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矛盾。《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加快和提高学历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衔接。教育部清楚地表明“1+X”证书涵盖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术操作,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1+X”证书推行的意义

2.1 有助于创新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能力为本”、澳大利亚的TAFE、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英国、瑞士的现代学徒制,都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值得学习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X”证书制度是一种新的物流技术、新业态、新规范等内容提出的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1+X”为基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物流行业人才。

2.2 有助于缓解我国物流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物流“1+X”证书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解决我国物流产业中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根据人力资源部的统计,到2018年末,第三产业如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就业率达到46.3%。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974万,失业率为4.9%,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都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所述,我国目前拥有高技术技能的人员总数只有5%,而在全国范围内,有7成的公司认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1]。

2.3 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物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X”证书制度的逐步推行,必然会促使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主动适应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促进政、行、企、校协同发力,促进全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形成多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办学新格局。通过改革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其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有助于搭建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必然需要对其进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衔接与融合。期间通过课程与证书相统一的方式将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提升其跨行业的职业转移能力。同时,要借“双高计划”的东风,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健全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与培训,打通职业发展的“立交桥”。

2.5 有助于打造创新型职教师资队伍。随着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X”认证体系的实施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切实将教材内容与职场上的新业态与新技术相结合,由此可见,建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是实现“1+X”证书制度的重要基础。

二、菏泽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现状

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菏泽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山东省最早开设的一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网络资源的构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需要与各大院校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体现职业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以作业流程为指导,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物流行业和企业技术规范为基础,编制专业课程,制订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色

2.1 创新性。物流管理专业在内容体系、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并在思想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的调整,以满足高职院校“强能力强素质”的培养要求。同时,还强化了实用内容的应用,数字化教材和相关的资源库的建设。该系统由理论测试、实践任务、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构成,构建了一套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共享的三维教学体系。除此之外,还将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制定“物流信息技术”“配送管理实务”“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2.2 先进性。在保持传统物流运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适应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将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与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有特色、有一定先进性的新课程体系。该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全部采用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并与企业联合开发、编写了以仓储、货运代理、专业综合为一体的实训教材。

三、菏泽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导致专业课程内容学习缺乏导向性

由于我国取消了部分专业资格证书,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提供的专业技能证书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关于专业证书考取的学分,但并没有硬性要求取得计算机高级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学业和工作目的,选择不同的职业资格,这将使得物流专业课程与职业证书之间的衔接性缺乏规范,同时也难以提升课程内容学习的导向性。

2.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的双轨制导致课证分离现象

在考虑到就业对口率和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下,菏泽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考试,进行技能评定。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培训学时不能被纳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中,导致了专业课程评价和职业资格评估之间的不协调,进而使得课证分离的现象层出不穷。

3.课程网络资源缺乏企业深度参与

当前,物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已经完成超星的精品资源课程的建设,但是缺乏完备的企业参与渠道。目前,菏泽职业学院的课程资源主要集中于理论类的课程资源,而实践类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难适应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同时也存在着校内外课程资源和企业培训资源相对滞后的问题。同时,由于学校和政府对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激励,进而使得不同主体在合作中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

4.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导致实务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忽视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共类,二是专业类。公共类专业主要有公共基础(必修)和公共选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理论考试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三部分。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是高校的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内容。尽管一些专业的课程已经实现了项目化,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可以通过任务形式来进行,但是由于场地条件的制约,部分的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依然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地被压缩或削弱,致使其考试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试卷评价模式为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理解与专业规范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四、“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1.建设校企共编立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中引入新技术,并对已有的教材进行了更新。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物流职业技能水平训练分为两个主要内容。第一类是初级物流专业。第二类是相应的初级、中级或高级的课程。目前,中物联已为培训课程编制了第一期教材和资源库,但缺少专业性,与现行专业教材的重复性比较高。因此,要构建“校企合作”的立体教材与课程标准,并对“1+X”体系下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更大限度上优化现有的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

2.模块化重构专业课程

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重组,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统招、自招、社会扩招),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培养。形成“1+X”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课程模块”。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构建一个模块式的衔接课程体系,切实将理实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后通过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以“货柜、设备和管理”为研究对象,对“物流设施装备”的教学改革和课堂实践进行以下阐述[2]。

在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中,托盘是最常用的设备。托盘的选择、使用和操作管理是研究的重点,而托盘的堆叠则是其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视频和图片展示的堆码方法很难全面地阐明堆码的工作过程和要点。本文通过与物流公司仓储和物流技能竞赛中的“货物分组”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班之间进行了物流堆叠比赛,并通过设置比赛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间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托盘的规格、选择原则、码放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托盘的有关知识。在实习基地,按照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将货箱的堆码分为重叠、交叉、正反交错、旋转交错四种。并以班级为单位,5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比赛。而后采用随机抽样码垛的方法,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货物的托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和评估,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问题分析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采用理论、实践与竞赛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切实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推行“1+X”物流管理体系,关键是要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师德、精湛技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下将对其具体打造路径进行探究。

第一,制订“1+X”物流管理证书教师选拔、培养和管理体系。实施“四有教师”标准,遴选有责任心、愿意奉献、对物流管理“1+X”认证体系感兴趣的老师。重视师资队伍的发展,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制定奖励政策,增加职称评定等指标,营造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二,加强与“X”级物流管理认证机构的协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和训练水平。各试点学校要加强与培训机构的沟通,不断改进培训的具体内容,评估指标和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培训,培养“X”级种苗、高级培训师,并对获得“X”级物流管理认证的师资队伍实行分级管理。第三,坚持产教深度结合,构建一支“1+X”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发挥专业的示范作用,引导各大物流企业自发地投入到物流管理的队伍中来。灵活引入物流行业专家,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知名专家、行业专家等为核心,发挥技能大师、教授、专家等人才优势,切实构建具有专业性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第四,支持高职院校物流“走出去”体系构建,提高“1+”X物流管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走出去”的物流管理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1+X”证书制度的推广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实施“课证一体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高职院校与教师应当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内涵,并制订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期能够在提高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基础上,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本文主要以菏泽职业学院为例,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变革的意义以及具体推进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求职就业的需求。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专业课程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收录证书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