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妍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300)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德育,可以构建学生的开放化思维,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与资源,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为了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师要科学使用教学指导方法,并合理引入一些课本外的延伸与辅助资源,从而更好地分析具体问题,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德育有良好的融入效果,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的综合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德育不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高质量教育的核心。正是随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提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教师也应该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把握科学课程中融入德育的要求,有效克服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促进小学科学德育的全球发展。在基本素质方面,科学课程的设计从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始,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学习,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在科研领域,与往年不同的是,理科教学偏重考试导向,忽视科研,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教授中心的自然学科。对此,科学教师必须抓住科学教育启蒙阶段,除了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外,还要利用这一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通过增强学科德育意识把科学教学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好奇心意味着学生必须能够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也导致了自然的毁灭。在基础科学教育领域,为了创造一种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正确认识科技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科技与环境的联系,科学技术促进环境保护。小学科学教师要立足科学课堂融入德育,加大德育资源挖掘力度,加大对德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用这些德育资源开展科学德育,优化科学教学活动。受学科定位等因素影响,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不突出,而教师也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这样的情况会降低科学课堂中的德育融入效果,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科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和灵活把握德育的融入技巧,在科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德育环节,实现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2]。
当前的小学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和以往一样,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还原出来,让学生们去理解书本上的内容。他们主要抓的重点就是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这种方法固然对他们的成绩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却忽略了他们的素质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们的心理往往是疲惫的。他们整天都在忙于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如今已经有点不合适,老师们应该把一部分的教学重点转移至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上,培养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发展,让他们变成对社会有帮助的全能型人才。
在迈入21世纪以后,家长们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比较重视,但他们还是没有从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他们仍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而以成绩来分辨一个孩子的好坏,再加上学校只注重于学生成绩的教育,会让学生们就有一种“只要自己的学习成绩好,那么自己什么都行,自己就是成功的”的观点,这种观点将会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但他们忽略了在当今社会下,每个人的知识教育都普遍达到提升的水平,而真正区分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就是人们的素质涵养,因此,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关注。要让孩子们也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让孩子们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而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学习上,忽略了自身的德育建设。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只有知识而没有德育素质的人,将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家长和学生们应该更加重视德育教育[3]。
指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过程,小学科学教学同样如此,在科学的教材中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比如在科学课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这样使科学教育的质量有所提高。由于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这里所涉及的知识除了和科学相关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提供有力的基础。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就必须真正做到吃透教材,把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作为一种精神营养,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发现德育的切入点。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般都比较枯燥无味,部分小学老师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直接进行教学,这会让小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而小学科学教育德育教学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让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氛围,而接近德育的科学教育教学能够让他们更加轻松地了解科学,以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真理,再加以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获得科学知识,也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乐趣,在学习当中得到乐趣,让他们越来越喜欢学习,这对他们整个的学习生涯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例如,在教学植物这一单元时,单元内容涉及了植物的根、叶、茎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植物的了解。为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植物生存环境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现如今植被的覆盖率在逐渐减少,这样的情况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植被保护意识,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能让学生把保护植物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4]。
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比如冬季窗户上的冰花、夏日穿黑色衣服要比穿白色衣服更热等,都是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也是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和现象,通过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融入德育,消除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应用性学习品质。例如,在饲养小动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科学教科书中的各种动物,也对不同动物物种的特点和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饲养小动物实践的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饲养动物的现象以及自己可以从中吸收的经验。这种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科学学习结合起来,所学内容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为德育融入做好准备。在学生参与饲养小动物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地球家园[5]。
实践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活动,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应用学科技能的有效途径。科学原理和结论的提出与实践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科学理论必须付诸实践。所以教师要把德育融入科学教学中,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教材理论部分的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用科学和德育视角看待各种各样的事物,认清科学学习的价值,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实验活动中就包括大量的德育机会,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例如,当学生进入科学实验室时,学生在进入科学实验室时要保持安静,放轻脚步,维护科学实验的秩序;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共同就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在每项操作前都需要有计划,要保持细心和耐心,拥有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在获得他人帮助时要表达感谢,在完成各项操作后,需要及时把器材放回原位,爱惜实验器材,主动维护实验室的环境。这些都是科学实验活动中的点滴小事,却是影响小学生德育品质形成的大事。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对于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教学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人一时想不到答案无法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同学们神经极度紧张,同时也会丧失一部分思考能力,大部分同学对实验课题的理解仍处于一知半解的情况,教学效率不会很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对实验内容会进行讨论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请教老师,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要加强每个组员的责任感,都参与其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人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从众的心理。因此,在分组实验时,要给每个组员都安排适合的实验任务,合理分工安排,做到人人都参与实验。教师为学生分组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合理地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注意各方面的平衡。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展现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从而顺利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拉近科学和德育之间的距离。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小学科学教材的充分挖掘,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在知识覆盖方面十分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因此整个教材在知识呈现上趣味性较强。在讲课前,老师应该对这堂课的内容自己先预习一遍,要清楚这堂课的主要培养方向,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把科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选取与生活接近的教学材料,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讲课。在课外活动时,要丰富活动的内容,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学生作为课堂的重点,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于科学教材中德育思想的挖掘。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一课时,除了对指南针的作用进行介绍之外,还需要拓展到指南针的创造力,以及在实际应用领域的价值所在,例如指南针在航海事业中的应用对于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再如,在学习时间一课时,时间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有关时间概念的基础认知。就可以从古代历史中人们对于时间所采用的分辨方法进行导入,在该段时间所孕育出的沙漏以及水钟等文化下对学生进行普及,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所展现出的智慧的结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带领学生领悟古代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艰苦卓绝的品质。既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实现了德育教育的融入。
在科学教学的实施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也能对德育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科学知识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进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教学的实施中,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注意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元素,可以达到良好的德育融入效果。通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元素,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延伸到爱国主义的研究中。例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一课时,教材中主要是通过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节气内容,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除了让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之外,更应当让学生了解到二十四节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价值。如在气象预报工作中,就充分参照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内容,并且二十四节气已经受到国际气象学术研究领域的认可,被世界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这足以表明中国古代人民伟大的智慧。
总之,小学科学课也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学校和个人都要重视这门学科,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外,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小学科学为德育融入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