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公园巷小学(221003) 刘潇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小学语文教学继续坚守阅读教学原本的目标时,对传统的继承与面向未来的创新也在同时发生。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强调阅读内容的话,那么当下的阅读教学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新的突破,主题阅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当阅读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之后,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可以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这对于学生的有效阅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明确的主题往往意味着明确的线索,明确的线索也就意味着学生的阅读有了明确的思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内容的无序性而让学生的阅读思路不明确,而主题阅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主题更加明确,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主题阅读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新时期如何运用主题阅读开展语文教学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主题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所收获,就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主题,因为只有当学生明确主题思想后,才能深入研读文本,找出文章的线索。而生动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真实和具象,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阅读效果。情境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一个心境。在这样的心境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加工阅读内容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来自学生的思维与情境当中的内容形成了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当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效阅读的时候,阅读内容的主题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奇特。因为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即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对钱塘江大潮展开了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钱塘江的气势磅礴和雄伟壮观。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如若仅凭自身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和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当中,展开学习。如:“中国有句古话叫‘水流东海不回头’,但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都要回一趟‘娘家’。它回来时气势非凡,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想一睹为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钱塘江潮水涌动的视频,让学生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从生动的情境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感知文本的主题。除此以外,教师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作者以时间顺序和“总—分”关系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好处。如此一来,学生对“天下奇观”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知和记忆,从而达成主题阅读的效果。
可见,主题阅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情境之中,深入探究文本主题,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在上面的例子当中,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能够借助画面来理解文本描绘的景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时候,思维能够与文本产生融合,让探究更深入。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更容易形成关于阅读文本的主题认识。而当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明显感受到主题的存在时,他们阅读的方向感会更强。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他们在阅读中出现迷茫状态,让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完成有效的阅读。
在小学教学阶段,对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教师要从文本内容出发,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展开深入的探究,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精读是相对于泛读而言的,如果说泛读是为了追求一种大致的了解的话,那么精读就是为了追求深入的了解,其所伴随的往往也是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过程。这样一个解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阅读主题的凸显。这个凸显过程也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解读的时候,尤其是在精读的时候,将阅读主题慢慢提炼出来。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以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精读。如:“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这句话,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引导学生精读的着手点:“在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一个字,看看能够读懂什么。当然,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体会到了什么,甚至还可以抓住重要的句子,看看可以感悟到什么。来,请大家再次朗读这段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回答:“‘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描写了母亲的神态,可以看出母亲是比较惊讶、开心的……”教师继续引导:“如果将‘嚷’字换成‘说’呢?”学生展开进一步分析,真正感悟到母亲对“我”的爱,更好地感知了文本主题——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可见,主题阅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围绕阅读的主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就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通过对多篇文章的精读,提炼出阅读主题,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使学生的整体阅读效果得到优化。此外,精读所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要进行深加工,这其实就是深度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通过精读,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对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主题,并在主题把握的基础上,对文本乃至对作者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组合作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实现智慧的碰撞,这种智慧一方面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解读文本时形成的认知。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探究阅读的主题,那么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来进一步彰显阅读主题,助力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整体教学仍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七月的天山》《海上日出》等文章,并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从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组员的分配。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调查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然后,按照调查的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最后,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为各小组分配组员,既要有优等生,也要有中等生和学困生,以保证各个小组综合实力均衡,合作学习和谐、有效。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探究主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记’是什么意思?本篇课文与《七月的天山》《海上日出》等有何相同之处?请各个小组展开积极的探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翻阅字典等资料,了解到“记”在这里的意思是“游记”;有的学生查找前几堂课的笔记,通过对比发现这三篇文章实际上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赞美大自然的……整体教学流程十分顺畅。不一会儿,学生就明确了《七月的天山》《海上日出》以及《记金华的双龙洞》三篇文章的共同主题,即“游记鉴赏”。学生在把握作者表达方法的同时,感悟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可见,主题阅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析所阅读的文本,提炼出阅读主题,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在分组阅读的时候,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在分组之后的交流中,学生反而更加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于是,主题阅读就可以演绎为主题引导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交织,从而让阅读教学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状态。
语文学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对此,在主题阅读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找出文本主题,更应当给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更加系统、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这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可能会被教师忽视,但是事实表明,如果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支撑,那么学生的主动建构的意识就会更强,阅读效果就会更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累积过程,更是抒发情感、强化学习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后,才会受到更强的感染和熏陶。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文中的主人公。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周恩来的生平:“周恩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崇敬之心进入文章的阅读。需要说明的是,在初读环节,教师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只要能复述文章的大致内容即可。随后,教师抛出引导性的问题:“少年周恩来在读书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那么他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周恩来当时的心境,从而受到触动,深化对“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这个主题的感悟。
可见,主题阅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除讲解基础知识以外,还应当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能够深化阅读主题,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
总而言之,主题阅读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需要语文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提炼阅读主题,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更加多元的语文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引导精读、小组合作、渗透背景四个方面出发,组织高质量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为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