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探索

2022-12-04 17:59:46董晓洋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助力社团师生

董晓洋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一、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教育部继2017年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对“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做出的又一个重要决策部署。中小学课后服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的最主要实现途径,也是我国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减轻了学生回家作业负担重的问题,也减轻了家长送孩子上校外辅导机构或托管机构的经济负担。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工作,全国各省市也把它纳入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省市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制定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各种具体实施方案。

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天津各高等院校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提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水平的方案。此《方案》进一步推动了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之间常态化交流、常态化合作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天津1384所中小学校已与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共建课后服务相关工作,这项工作已成为天津市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

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是进一步传达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发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负担,也丰富了高等院校师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

二、模式探索

(一)明确主体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对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谋划,共同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易出现的资金缺乏问题和师资缺失问题;广泛宣传,积极推动更多的高等院校参与到中小学校的课后服务当中,促进高等院校同中小学校签约共建课后托管服务共同体。

中小学校要将高等院校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地安排高等院校参与到本校的学生课后服务当中,不断丰富本校课后服务的内容、形式和质量。中小学校还应为参与课后服务的高等院校师生创造良好条件,为其提供基本教学场地和设施,以及提供交通费、课时费或精神奖励的基本保障。

高等院校要形成由党组织抓总,团委、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等共同参与的课后托管服务联动机制,积极组建课后服务工作小组,并主动同中小学校签约共建课后托管服务共同体。高等院校课后服务工作小组需认真研究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需求清单”,做好信息宣传,主动吸引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自觉地参加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成立由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课后服务志愿队伍,定时组织此志愿队伍到共建的中小学校进行课后服务工作,尤其是设立有音乐、体育、艺术等文体艺术类学科的重点高等院校,更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实践的人才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

(二)落实保障措施

1.教学保障。各区县政府、教委、各中小学校要齐心协力、因地制宜为高等院校师生开展课后服务提供教室、体育馆等基本场地保障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基本设施设备保障等。高等院校师生则要根据中小学生年龄段和兴趣爱好,提前准备好教学道具和教学资料。

2.安全保障。高等院校师生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不同于高等院校在本校授课,会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特别是高等院校师生从本校到中小学校的交通和疫情防控方面的安全问题。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加大对参与课后服务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要提前规划、统筹全局、科学合理地为参与课后服务的师生解决交通出行和防疫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各类安全突发事件,为高等院校师生参与课后服务期间的安全负责。

3.考核保障。课后服务结束后,高等院校要将其课后服务有关情况纳入教师工作量和学生实践学分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高等院校对参加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师生予以奖励,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也是鼓励带动更多的高等院校优秀师生参与到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工作当中。

(三)确保服务质量

确保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课前:高等院校师生应对所服务的中小学生的学段和身心特点做好充分的了解,掌握服务学生相应年龄段的兴趣和爱好,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科目、项目和内容。课中:创新授课方法,注重沟通,切实有效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课后:在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做充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及时反思课堂授课情况,且虚心接纳大家对授课内容的反馈意见,积极改进授课形式与内容。

除此之外,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高等院校师生也要根据立德树人基本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党史教育等内容,积极引领中小学生自觉地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

(四)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

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高等院校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部门可以是马院(思政教学部)、学生部及团委等部门。其中,马院(思政教学部)的参与表明了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主要力量是高等院校思政教师。高等院校思政教师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两校思政教师互相学习和提升的有效途径。学生部和团委的参与说明了高等院校学生也是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学生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不仅可以丰富高等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带来活力。

1.服务形式

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一般都有两个主要群体,即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这种以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后服务的形式可以采取师生配合授课、学生社团对接和两校教师对接的方式。

师生配合授课是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配合为主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中教师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全局,学生则是课堂中的具体授课人。具体授课方式可以为:高等院校教师根据所服务的中小学学段学生特点,与授课学生一起制定授课的内容和方式。课堂上,高等院校教师负责主持和总结环节,高等院校学生负责教学和沟通;授课结束后,高等院校教师根据高等院校学生的课堂授课情况给予其改进意见。这种师生配合授课的形式既锻炼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沟通、演讲表达等能力,也会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使中小学生容易接受。

学生社团对接是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结成的,在学院统一管理下相对自主地进行社会活动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普遍都有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也会把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拓展与补充。高等院校的学生社团普遍规模宏大、数量丰富、质量较好。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可以采取高等院校的学生社团对接中小学校学生社团的方式。对部分没有学生社团的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可以帮助其组建学生社团,对已经有学生社团的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可以对其进行指导活动或者联合举办社团活动。

两校教师对接是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下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教师教研活动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主要形式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社团对接方面,还应该包括高层次两校教师教学教研对接的方式。把高等院校的院士、长江学者、专业带头人、教育行业专家学者等作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老师资源库,通过选拔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到中小学校与中小学校教师共同进行示范课堂、理论指导、科普宣讲、心理指导、主题活动等实现高等院校教师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2.服务内容

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可以结合我国的“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育方针,围绕素质拓展课程,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五育”类课程授课。

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中小学阶段是思想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德育教育可以分为对中国优秀文化及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中国优秀文化教育是从中国优秀传统和现代文化入手,把我国优秀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作品和文化中弘扬的真善美品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不仅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还可以培养他们养成高尚的品德。政治理论教育可以结合中小学段学龄特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事件和红色故事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年党史的内容通过一个个事件分析和红色故事讲解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自觉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智育是指开发智力课程的教育。智育课程主要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技能的教育。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智育课程要发挥物理、化学、生物、医药、计算机、智能化等学科专业特长,结合中小学段学生特点,采取科学普及宣讲、科学实验、智能展品展示等教育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智力开发教育,帮助学生开启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的智慧之门。

体育是指发展体力、增强体质课程的教育。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可以利用高等院校体育艺术类学科优势,根据中小学生学段的身体特征,对他们进行运动游戏、体育锻炼(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拳术、举重等项目)的相关课程授课。体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体育健康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培养永不言败、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

美育是指艺术类课程的教育。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美育课程主要是发挥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优势,结合中小学生实际,为中小学生开展音乐、舞蹈、美术类课程的教育。美育课后服务的教学原则应是在低年级以培育艺术兴趣爱好为主,在中年级以培育学生鉴赏能力为主,在高年级以学生实践拓展为主。美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了解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高等院校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开展美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艺术兴趣、个性化发展,有利于丰富学生艺术方面知识、开发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劳动教育是指劳动课程教育。近些年来,劳动教育课程也日益受到社会重视。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劳动教育可以发挥物业管理专业和园林规划专业优势,配合中小学开展校园大扫除、体验式“园艺花卉种植”等活动。中小学生经过劳动教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从劳作中养成科学的劳动观点和勤劳心态,做到自觉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三、结语

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对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来说是个双赢的工作。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是新时代供给侧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高等院校助力中小学课后服务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丰富了高等院校师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助力社团师生
助力成功七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8
缤纷社团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44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