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时代意蕴、推行逻辑和优化路径

2022-12-04 11:09胡新岗黄银云沈璐
教育与职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育人

胡新岗 黄银云 沈璐

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进‘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为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搭建了架构。明晰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时代意蕴、推行逻辑和优化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时代意蕴

1.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崇高使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育人要做到:一是学徒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培养。学徒要成为党之人、国之才,就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二是学徒人才观和责任使命培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育人要胸怀“国之大者”,培养学徒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将精神之“道”与专业之“术”养成相融合。

2.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育人目标是“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当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成为阻碍中国产业升级的瓶颈。新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在心理情感上,应具有爱国情怀和健康人格;在职业精神上,应具有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在文化素养上,除熟悉专业文化外,还应熟悉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在工作面向上,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在生产实践上,应熟悉生产流程并能熟练运用所学技术技能创新性解决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问题,较好适应产业进步和技术升级;在职业发展上,应熟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具备岗位迁移能力、跨专业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基础是“多元协同、校企双责”。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创业的办学方向,通过先招生再招工、招工招生同步、先招工再招生等多种形式,以签订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协议或签订学校、企业、学徒、监护人四方协议的方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保障学徒的合法权益。中国特色现代学徒拥有的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使其学习生涯由传统依附于“师傅”向依附于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转变。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新职业教育法规定“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表明,我国现代学徒制育人向“多元协同、校企双责”转向,不仅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源培养培训与使用管理的引导及监管责任,更加突出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性,也明确了职业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开发的多元性和社会集体责任。

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推行逻辑

1.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制度设计。2014年,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凸显。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2年,新职业教育法第一次将中国特色学徒制从政策话语体系提升到法律层面,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企业在学徒培养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明晰了企业参与学徒制的激励举措,也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责任和具体工作职责,在组织与管理体系上理顺了学徒制管理体制,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有效开展、创新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逻辑的“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直面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情况、切实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老问题、致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2.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然需要。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共同合作、共同主导、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经过多年试点,整体上依然存在政府组织领导不到位、企业参与度较低和社会支持度低的问题,导致校企协同不紧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则从理论上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在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下实施的由党和政府组织、领导、管理的“多元协同、校企双责”的育人实践,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凸显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能力、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成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然需要。

3.现实逻辑: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双高计划”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的现实选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与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以及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选育用留”自主性,依然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实践来看,无论是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的校内培养加企业顶岗实习模式,还是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徒职业精神缺失、职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现代学徒制作为国家主推的育人模式,由于学徒往往难以接触企业关键岗位与企业核心技术,导致学徒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就业质量不高。“双高计划”背景下,通过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学徒培养与企业用人有效衔接,从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优化路径

1.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一是政府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二是政府制定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育人企业扶持(或补贴)办法及企业落实职业教育责任的考核评价办法,让企业依法获得经费、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从而提高办学积极性。三是政府围绕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条件和支持。四是贯彻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加快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认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五是政府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岗位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和考核评价,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六是政府围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制定技术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及高技能人才破格进入职教本科学校深造办法等,表彰奖励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2.行业组织与社会机构依法履行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社会支持。一是行业组织作为行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者和协调者,具有组织化、专业化的特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现状,厘清企业的岗位需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同时做好校企的沟通桥梁。二是行业组织依据行业特点牵头组织校企共同制定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学徒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在区域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用人制度。三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利好,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险种及保额保费等方面向校企及学徒出台优惠政策,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履行好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四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打造产教融合典型企业和职业教育典型学徒(学生),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办学吸引力。

3.职业学校坚持质量治理,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人才支撑。一是以行业示范性职教集团为依托,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强校内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接受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二是加强专业文化、产业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创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基于专业课程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等多维协同“大思政”育人体系。三是改革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将参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科学评价并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四是将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成果纳入学校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突出展示学徒成长成才典型案例、学徒创新创业典型事迹,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社会吸引力。

4.企业依法履行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的主体责任,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实践支撑。一是坚持开放包容的学徒培养理念,把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育人从培养本企业员工的“小我”意识转向为产业开发人力资源的“大我”意识,树立学徒培养是为企业服务更是为区域产业服务的价值观,正确看待学徒学成后(毕业后)跳槽(人才流动)的合理性。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安排学徒接触企业关键岗位与企业核心技术,允许学徒适度参与工艺改进、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及经营管理,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三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塑造,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做到讲究信用、守法经营,让学徒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职业观。四是有效应对制造业智能化趋势,努力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和企业“师傅”的信息化素养。五是探索建立具备生产、教学与创新功能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根据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学徒技术技能等级标准,设置一定比例的企业初级学徒岗、中级学徒岗、高级学徒岗,强化实习实训全过程管理,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5.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健全政行校企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设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特色化教材编写与选用委员会,成立学徒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工作机构。二是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基于企业典型工作过程构建“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以专业群为单元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三是建立灵活的“双师”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制度和岗位考核奖惩政策。四是基于优势互补的原则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企业主要负责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优化学徒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探索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学校获得的国家财政生均拨款+学生缴纳的学费+学徒在企业的劳动价值”为基数,按照“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协商分担学徒培养成本。学校应负责学生在校培养所需的成本开支,企业应负责学徒在企业培养所需的成本开支。

6.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为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过程控制。一是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制定“双导师”校企选拔培养及管理办法,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二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在生产车间、试验场所及研发现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三是基于企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科学设计学习项目模块,明确不同岗位的生产操作规程、技术技能要点及注意事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行校企协同开发适合学徒现场教学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四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五是建立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弹性学制、学分制,制定基于工作岗位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与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今日菜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