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对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

2022-12-03 03:00:28黄月胜阳瑞芝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教养情绪

黄月胜,陈 丹,谢 诺,阳瑞芝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 )

引言

羞怯(shyness)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气质特点[1],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2],具体表现为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或警惕[3],会显著影响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个体和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4-5]。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羞怯对儿童身心健康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过度羞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6],许多研究发现,具有高羞怯水平的个体,会表现出诸多情绪与行为问题,即偏离常态标准、不符合社会期望而不被人们所接受的行为,如焦虑、抑郁、攻击和违纪等[7]。可见,羞怯对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可能起着正向预测作用。

有研究发现情绪与行为问题会影响儿童当前正常的学习和社会能力,如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易受到同伴拒绝,甚至会被欺凌[8],学校适应能力也较差[9],存在学业困难[10]。同时,这也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成年后更易犯罪[11],未来就业前景也不好[12]。因此,有必要探讨羞怯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寻找羞怯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或方法。

儿童羞怯与家庭不无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13]。若能有一个温暖、宽松和高自主的家庭氛围,让个体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这可缓解甚至避免羞怯的形成[14],从而减少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产生。羞怯儿童在面对社交场景时会产生消极认知和恐惧逃避反应[15],可能会引起父母的格外关注,反过来影响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微系统[16],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降低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十分有效[17],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增加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18-19];民主型教养方式相对忽视型教养方式,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较少,而保护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则相对严重[20]。因此,本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在羞怯影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中起到中介作用。

学业成绩是学校因素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一般重视儿童的学业成绩,但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21]。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校表现或学业成绩。父母也可能因学业成绩调整教养方式,如儿童在学业上的挫败、不适和不满会影响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满意度[19],儿童的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则会影响学业困难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19]。以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是减少羞怯儿童内化问题的一个保护因素[22],按照保护因素的保护作用特征,可分为“风险缓冲”和“风险增强”两类[23]。“风险缓冲”即保护因素可减弱风险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此时保护因素起着“雪中送炭”作用,而“风险增强”是指在较低风险因素水平下,保护因素可发挥其保护作用,但随着风险因素的增强,保护因素的保护作用消失,此时保护因素所起的作用可谓是“杯水车薪”[24-25]。

综上所述,本研究考察羞怯对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并探究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和学业成绩的保护作用机制,假设模型见图1。

图1 有调节的中介假设模型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湖南省湘潭、衡阳、郴州、邵阳、益阳五个市抽取28 个班级4 至7 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818 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70 份,有效回收率为94.13%,有效被试平均年龄11.50 岁,男生389 人、女生381 人,四、五、六、七年级学生分别为88 人、176 人、283 人和223 人。

(二)研究工具

1.小学儿童羞怯量表

小学儿童羞怯量表由徐春蓉编制[26],共29 个题目,包括羞怯认知、羞怯情绪和羞怯行为三个维度。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5”分别代表“非常不像我~非常像我”),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良好(χ2/df=2.34,CFI=0.94,NFI=0.91,RMSEA=0.04),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 系数为0.82。

2.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由杨红君、楚艳民等人修订[27],分为母亲版(PBI-M)和父亲版(PBI-F),各有23 个题目,且均包含关爱鼓励、心理控制两个维度。该问卷采用李克特四点计分(“0~3”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良好,父母关爱鼓励(χ2/df=2.29,CFI=0.98,NFI=0.97,RMSEA=0.04)与父母心理控制(χ2/df=0.77,CFI=1.00,NFI=0.99,RMSEA=0.02)的拟合指数较好,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 系数为0.85。

3.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

长处和困难问卷由杜亚松等进行修订[28],共有25 个题目,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5 个维度。本研究选取情绪症状、多动、亲社会行为三个分量表。该问卷采用“0~2”三级评分(“0~2”分别代表“不符合~完全符合”),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良好(χ2/df=1.87,CFI=0.97,NFI=0.94,RMSEA=0.03),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 系数为0.77。

4.学业成绩

收集所施测学生期中和期末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并将各科成绩以班为单位的标准化值作为学业成绩的观测指标。

(三)数据分析

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当场回收问卷,使用SPSS26.0 和AMOS23.0 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Harman 单因子检验,最终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共有15 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5.93%,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变量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1 所示,羞怯与父母关爱鼓励、心理控制的教养方式、情绪与行为问题以及学业成绩均呈显著相关,父母关爱鼓励与羞怯、情绪与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羞怯、情绪与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成绩与羞怯、父母心理控制、情绪与行为问题均呈显著负相关,羞怯与父母心理控制、情绪与行为问题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

(三)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1.测量模型检验

采用Amos 软件建立测量模型,共包括5 个潜变量和16 个观测变量,拟合指标如下:χ2=274.48,df=92,χ2/df=2.98,p<0.01,RMSEA=0.05,CFI=0.96,TLI=0.95,表明测量模型拟合良好。

2.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理论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建模,深入探讨羞怯对情绪与行为问题影响的作用机制。羞怯、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模型如图2 所示,模型拟合指标如下:χ2=386.58,df=138,χ2/df=2.80,p<0.01,RMSEA=0.05,CFI=0.95,TLI=0.94,表明结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观测数据。结合Bootstrap 检验发现,父母关爱鼓励(-0.12×-0.15=0.018)在羞怯对情绪与行为问题影响中的单独中介作用置信区间不包含0,即父母关爱鼓励的中介效应显著,但父母心理控制(0.29×0.13=0.04)在羞怯对情绪与行为问题影响中的单独中介作用置信区间包含0,即父母心理控制在羞怯对情绪与行为问题路径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3.学业成绩的调节作用

如图2 所示,羞怯与学业成绩的交互项对父母关爱鼓励有显著影响(β=-0.13,p<0.05),但羞怯与学业成绩的交互项对父母心理控制不存在显著影响(β=0.10,p>0.05)。通过简单斜率检验学业成绩的调节作用大小,进一步探究羞怯与学业成绩交互效应的实质,计算学业成绩为平均数正负一个标准差时羞怯对父母关爱鼓励的效应值,并据此绘制简单效应分析图(见图3)。由图3 可知,在低学业成绩组中,父母关爱鼓励随羞怯水平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β=-0.09,p>0.05);在高学业成绩时,父母关爱鼓励随羞怯水平的增加,呈显著的下降趋势(β=-0.21,p<0.01)。值得一提的是,羞怯水平较低时,学业成绩对父母关爱鼓励具有促进作用;当羞怯水平较高时,学业成绩对父母关爱鼓励的促进作用消失。可见,学业成绩的调节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即随着学业成绩的增强,羞怯与父母关爱鼓励的联系增强,但对于高羞怯儿童而言,学业成绩的保护作用减弱,这说明学业成绩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父母关爱鼓励的增加,从而减少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产生,但是当羞怯水平过高时,学业成绩的保护作用减弱,仅仅靠学业成绩的调节作用是不够的,有“杯水车薪”之感。

图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图

图3 高低学业成绩对羞怯、父母关爱鼓励的调节效应图

三、讨论

(一)羞怯对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羞怯显著正向预测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9],即儿童羞怯水平越高,情绪与行为问题越多。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个体的人格、认知等因素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羞怯个体在个性方面害羞、胆怯,并多伴随对环境及自我的消极认知,因此,羞怯儿童更容易产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羞怯通过父母关爱鼓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与周围环境、他人之间保持某种联结是人的基本需要,羞怯使个体的这种基本需要无法在现实中获得合理满足,便会产生孤独、无意义、不可控等情绪[15]。本研究结果表明,羞怯会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对羞怯儿童表达的关爱鼓励,会给儿童提供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从而负向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父母心理控制在羞怯对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说明儿童的羞怯并不会通过增加或减少父母对其进行心理控制来影响他们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三)学业成绩在父母关爱鼓励教养下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学业成绩调节了“羞怯—父母关爱鼓励—情绪与行为问题”这一路径前半段的关系,即在低羞怯水平下,高学业成绩儿童的父母关爱水平高于低学业成绩儿童,而高羞怯水平下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学业成绩在羞怯与父母关爱鼓励的关系中起着“风险增强”的保护作用。换句话说,对于低羞怯水平的儿童而言,学业成绩的提高,会增加父母对儿童的关爱鼓励,进而会降低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从自我决定理论来看,羞怯水平低的儿童,学业成绩的提高会使他们满足自主和胜任需要的同时,也会调节父母关爱鼓励,从而影响归属需要的满足,反过来,则有利于羞怯儿童独立、自律的形成,促使他们对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减少情绪与行为问题。但对于高羞怯水平的儿童而言,学业成绩的提高,并不会增强羞怯与父母关爱鼓励之间的负向联系,学业成绩起到的保护作用几乎消失,这说明个体本身特质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当个体羞怯水平过高时,会损害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情感联结,此时高学业成绩也无法缓冲羞怯带来的消极影响,此时需人为干预,调整个体羞怯水平或其他保护因素来增加父母关爱鼓励,从而给羞怯儿童提供安全感,从而保护到羞怯儿童。

综上所述,本研究启示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应该给予羞怯儿童更多的关爱鼓励,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给羞怯儿童提供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进而降低羞怯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个体的羞怯水平对学业成绩保护作用的限制性,应在儿童发展早期进行人为干预羞怯特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教养情绪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教养方程式
妈妈宝宝(2018年9期)2018-12-05 02:19:48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1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7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