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心幼儿园 陈 怡
发展适宜性游戏,即基于幼儿视角的游戏,它强调“以幼儿为本”的核心理念,但在“以幼儿为中心”的前提下,也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实现以幼儿为本、教师支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理论指出,适宜性游戏是一种高水准游戏,因为只有高水准的游戏,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发展适宜性游戏理论视角下的表演游戏支持策略,是将幼儿主体教学思想和教师核心角色思想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和正确地评估幼儿的表演游戏水准,确定幼儿的增长点和优势,并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的需要,在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针对素材,在情境、经验、方法等方面构建支撑,使幼儿在游戏中能朝更高水准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比较关键的教学要素,离开了游戏,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会大幅下降,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游戏有着不同的类型,其中表演游戏是重要的类型之一,表演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乐趣,没有目的性,主要是展示幼儿的表演天赋,达到释放天性的效果。绘本表演游戏是以了解图画中的人物为基础,再对绘本当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从而感受整个绘本故事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这种绘本表演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团结和相互帮助。为了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有准备地组织各种活动。在进行表演游戏时,中班幼儿可以自主安排角色,但其角色转换意识较弱,游戏目标较低,需要教师的指导,以使其能保持游戏主题。游戏策划能力差,游戏展开时间长,以一般的表演为主,以行动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游戏时间与空间,同时要注重教材组织的层次。以下以中班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谈谈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视野下幼儿园绘本表演游戏活动的支持策略。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能不断地积累阅读经验及各种知识。幼儿通过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还可对其进行二次创新及情境重设,使自身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良好增进,这些品质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语言作为人类最基础的沟通交流工具,与幼儿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语言习惯及应用能力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此来锻炼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表演游戏则是锻炼其语言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比如,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中的人物对话,能够感受绘本中人物的情绪表达,根据对话情境进行模仿来表达自身的所感所想,强化幼儿与他人展开交流的能力。
幼儿教师在选择绘本表演材料时,要时刻以幼儿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以趣味性强、内容健康、形式新颖为主导,让幼儿逐渐对表演感兴趣,为其创设健康的阅读环境,使其体会表演中蕴含的生活的美好及优秀道德品质。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可以从中不断地摄取精神养料,将其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断充裕其自身精神食粮。同时,幼儿还能从中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教师可将这些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其懂得哪些是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进而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以提升。
幼儿阶段正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组织表演游戏活动中明确方向目标,通过开展表演游戏的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良好发展。语言作为幼儿的重要沟通工具,语言发展象征幼儿思维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良好发展,对幼儿交流合作能力发展也有着重要帮助。
兴趣为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和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对绘本的充分解读,让幼儿充分感知绘本故事,激发幼儿“我想表演”“我要表演”的愿望和热情,来提高幼儿的表演热情。
1.把绘本故事与各个领域相整合。如绘本与科学领域相结合,通过观察蔬菜的外形特征、颜色等,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知经验,使其更好地理解绘本所表达的趣味性。绘本与艺术领域相整合,通过对绘本中各个“蔬菜精”的感知与认识,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造不同的蔬菜造型,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以及表现的欲望。绘本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幼儿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想象并说出图画的内容,以了解幼儿歌曲的内涵为依据,进行有韵律的背诵,完全体会幼儿歌曲当中的趣味性和画面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表达出对绘本中的画面、情节、色彩等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尝试让幼儿通过模仿绘本中的各个蔬菜的本领,学会很多的表演动作和技术,并以此来培养幼儿对表演的兴趣。
2.通过多种方式阅读、多次阅读,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通过师幼共读、幼幼共读,还可以利用亲子共读,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才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把绘本讲得更好。例如,在《一园青菜成了精》绘本表演前,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去阅读整个故事,重复地给幼儿讲解这个绘本内容。在幼儿完全记住这个绘本的情节之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地去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中不同人物角色的技能、动作和内心的行为。教师在引导和讲述的过程中可以多使用幼儿感兴趣的话,如“茄子一挺大肚皮”“黄瓜甩起扫堂腿”就要用夸张的动作和语气来表现。教师通过让幼儿讲述主要内容,并配合相应的行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同一时间指导幼儿猜想此时蔬菜的内心活动,以及如何用表情表现出来。
创设适宜的表演环境是进行表演活动必须做的前期工作,而在设计情境中又包含了更多的创意元素,所以要以幼儿为主要的情境创设对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搜集不同种类的道具,如头饰、服装、木偶、故事录音、色彩丰富的折纸、卡纸、包装纸、布等,鼓励和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布景、制作简单的工具,装扮自己喜欢的人物。当然,表演环境还包括场地,如该绘本表演游戏开始前,教师将表演区从班级的较狭窄的空间转移至阳台——较为开阔且与其他区域游戏相隔较远,互不影响。道具的摆放也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取放的适合高度进行摆放。
幼儿的“自主选择”与“自行分配”是其角色的分配与轮替的根本准则。首先,要让幼儿主动地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让他们认识和拓展自己的角色,并使他们保持积极的行为。比如,有的幼儿喜欢胡萝卜,因为它很威风;有的喜欢扮演莲藕大王,因为是大王,其他人都要听它的;有的则喜欢小葱,因为它有一杆枪;等等。对于幼儿的不同选择,教师都保持认同并鼓励其大胆表现。其次,指导幼儿就选角问题学会和同龄人进行协调,并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角色的选择与分配。比如,幼儿都想扮演胡萝卜时,可以采用轮流、猜拳或共同扮演等方法加以解决;无人扮演的角色可采用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的方法,使表演得以进行。如,在“豆芽菜跪倒来报信”一处时,筠诺说:“没有豆芽菜呀!”于是念孜穿着茄子衣服说:“我来!我来扮演豆芽菜!”说完就跪在地上,双手握拳说:“大王,隔壁莲藕要来打我们啦!”最后,帮助幼儿分析理解不同角色扮演人物身上肩负的责任,以提升幼儿角色的选择与角色素质。比如,表演游戏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教师才能采取适宜适当的方式,有效推进游戏的进程,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帮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相同的游戏,运用相同的素材,做相同的事情,通过积累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做正确的引导。例如,当幼儿扮演的莲藕大王、绿头萝卜大王的神情、动作等不够夸张时,教师可以队员的身份加入,引导他们迁移经验,提醒幼儿如何用更夸张的表情、神态、动作来表演。
教师可以被幼儿邀请共同参与到整个游戏当中,在和幼儿做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如表演中,幼儿提出没有歪嘴葫芦,于是向老师发出邀请:“老师,你来当歪嘴葫芦吧!”教师扮演着歪嘴葫芦加入游戏,嘴里发出的“嘭嘭嘭”三声响,瞬间“引爆”了游戏,使得幼儿的表演兴致得以持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又提出没有炸弹,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做出示范、推荐道具的方法去激发幼儿的思维,帮助他们对作品的内容、人物进行想象、创作,去扩展幼儿的游戏表现。
竞争是个体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行为,幼儿的竞争心理多出现在三岁以前,因此,幼儿会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在表演游戏中充分发挥竞争心理的优势,规避劣势,能够使整个表演变得更加具有价值,使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绘本上的图画内容,更是在表演过程中学会沟通。考虑到目前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无法理智控制,因此,教师应把握竞争的尺度,对严重违反规则的行为、矛盾争执异常激烈的情况、攻击性行为等进行直接干预,及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使游戏得以继续和延伸。在表演“黄瓜甩起扫堂腿”时,有个别幼儿会故意用腿去踢其他幼儿,导致游戏出现中断,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干预,用语言提醒并再次强调规则,使表演游戏得以继续。在《一园青菜成了精》绘本表演游戏中,出现了服装不够、表演单一、毫无出场顺序、忘记了故事环节以及站错队、人员不够等问题,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服装不够,怎么办?”引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产生自制表演服装、表演道具的想法。促使教师改变原有的材料结构,转变成投放低结构的多元化的材料超市,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尝试自制表演服装、表演道具,如胡萝卜的挂帅旗、小葱的银杆枪等,推动游戏更深入地开展。针对表演游戏的出场顺序不明确、表演人员不够的问题,教师提出:“两边兄弟站错队了,谁和谁是一队呢?”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寻找出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继而有了后来的幼儿提出“可以按照《一园青菜成了精》的顺序进行出场”“我们把它画出来做个出场顺序单”,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各种想法结合绘本进行梳理,形成一个表演顺序单,并呈现在表演区的墙面上。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上舞台表演的欲望很强,兴趣度很高。幼儿能基于自身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的需求,如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发现声音不够大时,能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请教师协助帮忙解决问题。在表演的同时,他们已经能将已有经验迁移至游戏中,提出表演应该有音乐、有背景图,这样的表演才更加精彩。由于场地临时被征用,教师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创设新的舞台、如何搭建舞台,引发了幼儿新的兴趣点。教师应引发幼儿共同商讨,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发散其思维,充分发挥幼儿的表演趣味,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以此再创造出更多的表演机会。
一场高质量的互动与评价,有助于幼儿获得更多的表演体验,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促使游戏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
首先,教师要对幼儿积极的游戏态度和创新活动给予肯定和期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予以奖励,从而加强其积极的行为。如在自制表演服装中,安可非常专注认真地在完成衣服的自制,且具有良好的剪纸习惯。再如第四阶段的游戏中,炎彬对绘本故事内容掌握得很好,对表演的出场顺序非常清晰,在活动中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绘本当中没有的语言,同时能增设节目的开场介绍,有主持人的经验。在增设了主持人和解说员的角色后,幼儿表演游戏能更有序地开展,提升了他们对表演游戏的认识。对于这些行为,教师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利用集中活动的形式提出肯定和鼓励,以此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同时也使幼儿得到了鼓励,自信心得以增强。
其次,分享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分享可以围绕某一个表演游戏的情节或问题,如“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这个情节,请扮演豆芽菜的幼儿分享他是如何跪倒、如何报信的;也可以围绕幼儿的表演体验和表演经验进行,如请扮演胡萝卜的幼儿分享他的表演体验以及他在表演中的表现。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状况,灵活地选用教师评和幼儿自评、语言评与幼儿示例表演等不同形式。如可以通过简单的投票,让幼儿选出自己觉得表演得最像的小朋友并说明理由。
最后,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适时拍下表演游戏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推进下一次的活动开展。将每一次幼儿的表演拍成视频,节选出有讨论价值的片段,引发幼儿观看并发现其中的优缺点,提出整改的方式,把游戏推进的主动权适当地交予幼儿,发展幼儿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在绘本表演游戏中更应是如此。他们不仅是编剧、演员,更是道具师、舞台设计师……他们在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人物经历后,积累了许多创造的经验,在阅读、表演和创造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意思维、规则意识、合作能力和自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这只是一场表演类的游戏,但它并没有把“表演”作为中心,幼儿不必去进行那些无聊的彩排来展示最后的“好戏”,也不必去选择那些有天赋的幼儿去比赛,他们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带入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通过肢体语言、画面、表情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表达,创新剧情,以独特的方法来演绎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材料、情境、经验、方法等方面搭建支架,给予幼儿支持,才能促进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获得更多不同的体验和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