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文化旅游助推乡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2-12-03 13:41:20胡海燕
山西农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湘西文旅文化遗产

□胡海燕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文旅融合的价值意蕴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到“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湘西有着“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优势产业强州、创新开放活州”的发展理念,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距今800 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和凤凰古城、边城茶峒、浦市古镇、芙蓉镇、里耶古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同时在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还遗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苗族赶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民风民俗也是湘西少数民族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生产生活的生动体现。

依托湘西独特的历史与自然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旅游基地,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拉动乡村消费和经济的增长,既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又可为湘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渠道,同时,加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湘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良好态势[1]。

2 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对加快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重要意义。发展文化旅游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1 产生新的经济效应,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两个产业深度融合与发展,不只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会产生部分相加大于整体的效应。

首先,文旅融合使各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原有的产业模式被颠覆,继而产生新的产业模式,市场需求的变化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带动了信息、交通等产业发展,实现联动效应,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产业产品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文旅产业创新,其产品也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延长了旅游业的生命周期。

再次,文旅产业园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实现产业间的平衡和补充,依托国家的利好政策,发展成多位一体的旅游性旅游园区,促进产业不断进步、协同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2 为乡村注入新活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就要在人才结构、数量及质量方面满足要求。湘西因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许多人不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导致乡村地区发展进程缓慢,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首先,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提供可观的薪酬待遇,更多人可以就近就业,既可以使千家万户团圆,也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优化乡村人口年龄结构。

其次,基于湘西州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会使许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流入,促进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在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可激发原有人才的能量,二者碰撞释放出新的活力,彼此学习交流,提升专业技能,提升知识水平。以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通过交流和培训使外来人才更多更全面了解传统工艺,引进人才可以与传承人共同探讨如何帮助乡村更好更快地发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开创新局面。

2.3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和民族情感的载体,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先辈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湘西州拥有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有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让位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的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整体性遭到了破坏,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首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既可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最大程度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又可以通过景区的提质改造升级项目,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力度。

其次,由于湘西旅游业发达,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扩大了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遗产的全貌,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通过让游客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形式来加深对非遗的理解,了解湘西优秀传统文化。

再次,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现如今人们旅游也更倾向于去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通过文化创意融合,打造具有湘西特色的文旅产业,使文化遗产助力湘西经济发展,在湘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当地文化遗产。

2.4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随着我国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导向越发明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首先,湘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旅融合发展是湘西生态文明进一步建设的重要前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创造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绿色生态产业,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效益的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相结合,让湘西文化释放出更多的文旅品质和生态效益。

其次,乡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文旅产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作为生态文明立州的湘西,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再次,文旅融合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在推动湘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为生态领域的绿色健康发展持续赋能,加快乡村生态振兴的步伐。

2.5 促进组织改革创新,强化乡村组织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不断提升组织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的关键作用,强调“三农”队伍的建设。在文旅融合发展所带来的乡村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提升过程中,无形之中也在加强乡村基础组织建设。

首先,文旅产业的升级发展对乡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更高要求,即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完成基础工作之时,更多需要思考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

其次,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村支部书记,面对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巧妙化解,如何让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是对村书记的考验。

再次,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创造更多机遇和机会,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3 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路径

3.1 借助科技发展翅膀,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首先,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打造更有创意的文旅产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打破地域限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行业发展最新资讯和态势,及时更新创意理念及配套服务设施。

其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以推文或短视频等形式让湘西文旅产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更新宣传途径,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湘西旅游,带动文旅产业的消费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形成稳健上升态势[2]。

再次,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利用电商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旅产品销售模式,为游客购买产品提供便利。

3.2 深耕优秀文化土壤,壮大文旅特色产业

乡村文化既是保存乡村原生态、传承延续乡村文明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展示乡民形象、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必须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环境为基础,充分保留乡村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和整体性,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当开发、利用和转化乡村文旅资源,打造具有亮点的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文旅特色产业。

首先,坚守保护传统文化的底线,找准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发展乡村经济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也不能重开发轻保护,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要在充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再适当开发和利用,以保护式开发的形式充分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

其次,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挖掘鲜活的素材,实现以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营造保护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树立人们主动保护的积极意识,要将乡村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当地的旅游资源中,实现文化旅游和谐统一,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次,大力培育具有湘西本地特色的优势文旅产业,加快文旅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创意创新。不断探索市场化经营的运作新模式,用产业优势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塑造人们认可并愿意自发宣传的文旅品牌,实现产品更多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进入稳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轨道[3]。

3.3 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人才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运营管理需要依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

首先,着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多学科融合领域的人才培养,同时为政府和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学习交流机会,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开设专业课程以提高其知识水平。

其次,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引进人才视具体情况提供安家费或生活补贴,以此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来到乡村发展。

再次,通过与高校合作等形式,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文旅融合实践提出建议,让高校学生更多更全面了解文旅产业发展,吸引更多高校人才毕业后在基层就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4]。

3.4 加强政策支持研究,优化投资融资环境

乡村地区无论是文旅、农旅还是工旅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而我国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乡村。因此,加强政策支持研究,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根据文旅景点的游客量、消费收入、环境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多维度对文旅景点进行综合评价,将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等级评定,一方面可让文旅景区客观了解情况以完善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评定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团体性奖励和个性化补贴。

其次,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情况、反馈情况进行了解,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政策落实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反馈,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民情的政策,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重视政策落地后的反馈评价,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再次,湘西因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是当前湘西州政府秉承的发展理念。随着湘西机场的建立和张吉怀高铁的通车,湘西不再偏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加强市场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开发且充满活力的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进一步改善文旅产业项目建设的社会环境,同时出台透明、预期、可操作的招商优惠政策。优化投融资环境及加强商事制度的改革,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向好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4 结束语

湘西山水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物产资源丰富,曾因地理位置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发展缓慢。

现如今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湘西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式开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强湘西人民的文化自信,结合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实现文旅产业的充分融合发展,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湘西文旅文化遗产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欢乐湘西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5
文旅照明的兴起
走进湘西凤凰城
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1
湘西 国画
文艺论坛(2017年4期)2017-05-08 10: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