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聂怡波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高校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责任重大,不仅承担着人才的培养教育,同时也要保证优秀人才的社会输送,然而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不乐观,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学生往往在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自律性、不重视体育锻炼,没有健康意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本文将对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求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应对措施,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时间。跨入大学的校门,课业压力减轻了许多,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大学的管理也会相对宽松些,对学生的约束力小,加之缺少了父母的管教,部分学生的自我的管控能力差,很难自我把控,往往形成了自我放纵的状态。很多宿舍到晚上都有娱乐项目,如,打牌、开“卧谈会”、集体看电影等。半夜不睡觉,甚至熬通宵,早上睡不醒,有的学生会逃课补觉,上课的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停打瞌睡,长期下去,形成了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失眠症、甚至精神衰弱,损伤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根据研究资料显示,睡眠对于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等,而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形成情绪化障碍、记忆力衰退和成绩下滑等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没有正确的饮食习惯。学生在对食物的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选择身体需要的而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如,食用高热量、高盐、高糖的食品。经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高热量食物会使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高盐食物会使人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高糖食物会使人体患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龋齿和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经调查分析,部分学生一日三餐时间不固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早上起的迟,着急上课不吃早餐,课间用饼干、薯片等食物填一下肚子,有些学生甚至养成了常年不吃早餐的习惯;晚上饿了吃泡面、小零食,喜欢用饮料、果奶代替水,用垃圾食品代替主食,在食物的选择上未考虑过营养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还存在着部分学生因注重身材,刻意节食或不吃主食的现象,认为这样可以保持身材,瘦就是美,盲目地以体重下降为目标,对减肥瘦身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忽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还有部分学生喜欢暴饮暴食。
大学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正确、不规律、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学生肠道菌群紊乱、营养不良、体脂含量过高或过低,长期下去,会使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增高,并且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均衡,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往往对身体出现的一些轻微不适,不会引起重视,但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加大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电子产品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健康。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学习与生活需要通过智能手机来完成。但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上网和娱乐功能非常强大,导致大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追剧、各类社交软件中。电子产品也是造成学生不去参与锻炼、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会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很难再腾出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屏幕的闪烁也会对视力有所损害。在操作电子产品时,身体姿势会保持静止的、单一的状态,长时间久坐不动玩游戏、看手机,容易造成肩颈部疾病、肌肉僵硬、心肺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诸多不良影响,打游戏时精神高度集中,眼睛、头脑、手指的快速配合,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心里负担重。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造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由于长期操作电子产品造成的视力下降、颈椎、腰椎等损伤是不可逆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生活中的幸福感。
大多数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增添活力,还能陶冶情操,但是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没有锻炼的意识,喜欢宅在宿舍,不愿走向操场参加体育锻炼。研究者调查了解发现,在高校中能坚持每周进行固定时间锻炼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锻炼的习惯,而部分有锻炼意向的学生会在刚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后因体育锻炼造成的身体疼痛、乏力而导致中途放弃,缺乏意志力。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同时,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基础较差,掌握体育锻炼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学习的效果有高有低。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对比心理,看到别人能做到自己做不了,就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以至于形成自暴自弃的想法,觉得自己不合适体育项目的锻炼和学习,一到上课就注意力不集中,一到练习就无精打采,一到测验就选择逃课。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部分学生认为步入大学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走向成年人的社会,开始学着喝酒抽烟,光顾社会娱乐场所。不正确的心理预设使学生偏离了正确的生活轨道。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同时还存在少数女同学,接触烟酒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好奇,想在同学面前炫耀、交际等因素。高年级喝酒抽烟的学生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并且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光顾过社会娱乐场所,他们认为这些场所可以增加大学生活的情趣、纾解烦闷,并且多数学生会受到周围学生的影响,进而开始饮酒、抽烟、光顾娱乐场所,这种现象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成人的娱乐场所存在安全问题,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大学生思想单纯,没有社会阅历,对成年人的世界认识不足,很容易发生意外,并且酒精和尼古丁会对学生身体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害身体健康,同时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浪费。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才会有兴致地参与其中,并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调查发现在西安某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体育课程项目不够丰富,仍沿用陈旧的体育课程,课程的设置没有根据教学的发展变化而进行改革,陈旧的课程设置会阻碍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进而影响到体育课程的功能性。
研究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多以球类运动项目为主,这类项目往往女生兴趣度不高,女生更喜欢艺术体育课程,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等。目前该校并未设置此类课程,这就容易造成女生对体育课程积极性减退,不愿参与或被迫参与,从而影响到女生的锻炼的效果。
作者在走访中发现,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老化。没有室内体育场馆,所有体育课程全部在室外田径场和篮球场进行,并且近年来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育场地却没有变化。人均健身面积不足,由于场地狭小,设施数量不足,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往往有争抢场地的情况出现,这使得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减少,积极性减退,使得锻炼效果不理想,影响到学生体质的健康。
研究样本的西安某高校新进教师数量较多,体育教师以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在上课的过程缺少经验,学校对新进老师的业务能力培训的次数有限,多数新进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导致新进教师成长慢,并且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和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
研究表明,父母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孩子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呈正相关。父母对孩子体育锻炼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推动孩子的体质健康。但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会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担心体育锻炼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体质健康的重视和培养。父母没有创造体育锻炼的环境,家庭中没有良好的锻炼氛围,孩子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会减退,从而也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体质健康。
大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产生。学生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给自己定要求立规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养成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地增加午休时间,使身体精力充沛,从而提高学习和锻炼的效果。
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要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找寻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培养自己的运动特长,坚持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心肺功能,缓解学习带来的视力、脑力疲劳,促进睡眠、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
从科学的角度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让学生了解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普及营养学知识,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明白好的身体一半源于饮食。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健康保健意识,改变自己的饮食观念,饮食要适量得当,切勿过多或过少。调整饮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进食时间,一日三餐吃饱吃好,注重营养均衡,戒掉饮料、零食、垃圾食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而增强体质健康。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运动健身打卡,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向,下载各类运动健身APP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能监督自己的健身时间和频率,按APP要求完成健身任务,增强体质健康。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觉摒弃各类游戏软件、娱乐软件,将电子产品真正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中,发挥电子产品带来的良性效应。
运动场地和设施是学生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保障,学校要完善和更新体育健身设施,保障体育设施配置的质量和数量,扩大体育场地,提高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同时加大经费的投入,修建室内体育馆,从而缓解室外场地的拥挤现象,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使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特定的运动场地,促进各类体育项目在学校能够更好地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课程要开设定向辅导,辅导员利用班会做好充分宣传,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心理预设,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技巧的心理疏导,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念。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律性,对不该触碰的东西坚决抵制,自觉摒弃不良之风。要有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明白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禁止步入社会娱乐场所、戒烟戒酒。改变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生活爱好,如,爬山、跳操、慢跑,打球等项目,将时间和金钱用于提高自己的事物中,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同学,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
响应国家课程改革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体育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及细则,课程设置上要具有新意,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体育项目在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学生也对这些体育项目抱有好奇心,如,体育舞蹈、瑜伽等。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且非常适合大学生练习,也能改善女生对体育课程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根据学生的需求,分门别类地开展多样特色体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形成,从而改变学生的体质健康。
新进教师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变换要有一个思想上的转变,并且要适应高校的工作和生活。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所教授的的课程进行相应的研究,来解决实际授课中的问题。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不断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新进教师快速成长,实行“老带新”政策,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新教师交流学习,老教师分享经验,注重新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提升整体专业水平。教师通过培训学习,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会得到提升,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家校要在学生体育锻炼的认识上要达成一致,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学校要加强监督与引导,父母应该重视体育锻炼活动,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并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鼓励孩子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尽力为孩子创设体育兴趣发展的空间,以及经济上的支持,灌输健康理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明确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而使孩子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健康。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主力军,担当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空间,改善学生体育锻炼环境,加大体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承担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发掘自己的兴趣特长,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中。父母要做好榜样,支持并鼓励学生孩子参与体育锻炼。
通过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体育锻炼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将培养出拥有健康体魄的新时代大学生,为我国的发展腾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