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境下的产业链金融:理论框架与实践议程

2022-12-02 07:24夏蜀刘志强
云南社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金融

夏蜀 刘志强

一、引言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一项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重构带来的挑战,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破除金融要素供给端的约束,构建适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必然要求。供应链可视为产业链的一种特殊形态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路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1 年第2 期。,构建促进中国全产业链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链金融,成为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正如产业链是一个中国化概念②参见李心芹、李仕明、兰永:《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年第4 期;邵昶、李健:《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论产业链的特性、结构及其整合》,《中国工业经济》2007 年第9 期;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4 期。,与此相对应的产业链金融也是在中国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无论是在Wikipedia 还是在NDLTD 等国外电子全文数据库,对以“Industry/Industrial chain finance”或“Industry/Industrial chain financing”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均未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CNKI)对“产业链金融”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文献或是结合互联网金融研究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或是分析总结产业链金融的商业银行实践与相关金融产品应用案例,或是针对具体产业和区域,提出发展产业链金融的策略与建议。从总体上讲,对产业链金融的概念界定、理论构建、内在机理等基础研究,迄今为止尚未形成。

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是国际银行业在20 世纪末为适应全球性服务外包发展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其概念发端于Timme 等最早提出金融与供应链建立联结的观点①Timme S G.and Williams-Timme C.,“The Financial-SCM Connectio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Vol.4,No.2,2000,pp.33-40.,Stemmler 在其供应链资金流优化设计的研究中,首次使用“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概念②Stemmler L.,“The Role of Financ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st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Physica-Verlag HD”,2002,pp.165-176.。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外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加,给予SCF 以更为明确的身份。③Gelsomino L M.,Mangiaracina R,Perego A,et al.,“Supply Chain Finance: 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Vol.46,No.4,2016,pp.348-366.面对中国已形成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战略任务的紧迫性,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下的产业链金融理论,推动产业链金融在新时代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机理在于供应链上下游的M 个供应商和N 个分销商,依托链中的一个核心企业的信用,以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获取银行信贷支持。2013 年前后,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在全行层面上提出并打造产业链金融模式,其他商业银行的一些分行也纷纷推出符合所在区域产业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国家新近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政策(见表1),从制度安排上为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其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 年9 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产业链金融模式”一词更是首次在这份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

表1 国家近两年来颁布的有关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政策

续表1

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政策方面的实践要求,为金融支持中国产业链的固链补链强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将丰富和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管理标准既要求“即时”(Just in time),还应做到“预防”(Just in case)和“兜底”(Just in worst-case)。④Jiang B.,Rigobon D.and Rigobon R.,“From Just in Time,to Just in Case,to Just in Worst-Case: Simple Models of a Global Supply Chain under Uncertain Aggregate Shocks”,NBER Working Paper,2021,No.29345.从近20 年来中国实践情况看,供应链金融有力地以产业整体为服务对象的产业链金融,基于集群产业链建立融资体系,将产业链生态圈全部资源汇集起来,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渠道丰富、统一协调的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不仅是弥补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缺陷之必然,更重要的是,它以产融结合的资源配置功能,凝固供应链纽带、集聚供应链资源、共享供应链信息、丰富供应链渠道、完善供应链布局,从而使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更加富于弹性与稳健性。

二、产业链金融理论形成基础

若仅拘泥于以供应链金融所依托的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且新的系统研究视角未被引入,则难以搭建产业链金融理论体系。由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dominant logic,S-D 逻辑)和生态系统思想所构成的服务生态系统框架,已成为复杂网络环境下研究价值共创的重要视角,它与产业链观点、供应链金融理论共同形成产业链金融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链定义中的核心维度

2004—2010 年间国内曾出现过一波研究产业链的高潮,但并未对何为产业链形成共识,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路径研究》。获得一个学界、商界和政界一致认可的产业链概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②刘贵富:《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 年第8 期。尽管如此,本文通过对产业链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采取内容分析方法,综合比较分析该领域高被引文献对产业链下的定义,从中提炼出产业链概念在价值链、链核企业、生态系统、中间组织四方面的核心维度。

1.价值链。价值链是国外研究产业链方面问题的基本视角,Kaplinsky 在波特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提出产业间价值链和产业内价值链的概念。③Kaplinsky R,“Globalization and Unequalisati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Vol.37,No.2,2000,pp.117-146.国内学者也基于价值链提出产业链的观点。吴金明和邵昶指出价值链是产业链的对接导向。④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6 年第4 期。张铁男和罗晓梅认为,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⑤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5 年第6 期。卜庆军等认为,产业链是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构成的企业共生价值系统。⑥卜庆军、古赞歌、孙晓春:《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整合模式研究》,《企业经济》2006 年第2 期。

2.链核企业。产业链虽是由多个相互链接的产业所构成的完整的链条,但供需链对接引起的企业链才是产业链形成的表现形式。⑦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企业链中的链核企业也称焦点企业、核心企业、主导企业,链核企业以其产品、技术、资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成为产业链联结的纽带。⑧李心芹、李仕明、兰永:《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

3.生态系统。杨公朴和夏大慰认为,产业链是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⑨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济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50—80 页。;卜庆军等认为,产业链是由某一主导企业倡导的通过某种契约达成的能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相互有机融合的企业共生体⑩卜庆军、古赞歌、孙晓春:《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整合模式研究》。;张晖和张德生认为产业链是由共同的利益关系将各产业中孤立的企业连接起来所形成一个互联的系统⑪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生态系统隐喻被用于指代具有共同或互补特征的组织,形成诸如产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多种类比的概念。①Peltoniemi M.and Vuori E.,“Business Ecosystem as the New Approach to Complex Adap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s”,Paper presented at Frontier of E-business Research,Tampere,Finland,2004.对产业链有关共生、网络的描述可采用生态系统隐喻加以概括。

4.中间组织。产业链处于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夹层”②邵昶、李健:《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论产业链的特性、结构及其整合》,《中国工业经济》2007 年第9 期。,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在协调生产方面具有企业与市场双重性质③李想、芮明杰:《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 年第8 期。,这一性质即是威廉姆森所指的“中间组织”性质。产业链中既有企业,也有市场交易④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它是一种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⑤刘贵富:《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

(二)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意蕴

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9 种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金融定义,发现产业链的四个核心维度在这些定义中分别都有不同方面的体现(见表2),供应链金融本身具有明显的产业链意蕴,其融资机理与流程适配于产业链结构。事实上,最早由Calvin 和Jones 提出的价值链融资模式(Value Chain Finance,VCF),就已具备产业链金融的雏形,它利用供应链金融的信贷机理为农业产业链各参与者提供金融服务,以提升农业价值链产出效率。⑥Calvin M.and Jones L.,“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Finance: Tools and Lessons”,Rugby: Practical Action Publishing Ltd,2010,pp.147-158.

表2 供应链金融代表性定义中的产业链意蕴

续表2

Gelsomino 等根据2000—2014 年在国际上发表的119 篇论文,对SCF 展开文献综述,结果发现供应链金融概念包括“以金融为导向”和“以供应链为导向”两方面的理解角度。⑦Gelsomino L M.,Mangiaracina R.,Perego A.,et al.“Supply Chain Finance: 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Vol.46,No.4,2016,pp.348-366.于此,对产业链金融概念理解亦可从“以金融为导向”和“以产业链为导向”两个视角进行把握,借鉴Timme 等的“Financial-SCM Connection”观点,⑧Timme S G.and Williams-Timme C.,“The Financial-SCM Connection”.即是金融与产业链建立连接联结。

(三)服务生态系统结构下的产业链与供应链

S-D 逻辑认为,价值网络是参与者共同地通过提供与交换服务,以进行价值共创的自发感知与响应的服务生态系统(service ecosystem,SE),供应链嵌套在更大、更包容的价值网络中。⑤Lusch R F.,Vargo S L.and Tanniru M.,“Service,Value Networks and Learning”,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38,2010,pp.19-31.SE 从横向维度看,它是在参与者间(actor-to-actor,A2A)的互动导向下,由多个服务系统间的资源交流与整合交织而成,服务系统是SE 形成的基础;⑥Vargo S L.and Akaka M A.,“Value Co-creation and Service Systems (Re) formation: A Service Ecosystems View”,Service Science,Vol.4,No.3,2012,pp.207-217.从纵向维度看,SE 包含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层是个体间二元的结构与活动,中观层涉及行业、关键利益相关方等方面互动,宏观层则关注整个社会的互动结构。⑦Vargo S L.and Lusch R F.,“Institutions and Axioms: An Extension and Update of Service-dominant Logic”,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44,No.1,2016,pp.5-23.

服务系统以Actor 为隐喻,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概念,它作为服务科学的基本抽象,只要符合价值共创这一关键条件,不同性质的参与者,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公司、非营利机构、城市甚至国家等,都可以看成是服务系统。⑧Maglio P p.et al.,“The Service System is the Basic Abstraction of Service Science”,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09,Vol.7,No.4,395-406.按此理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行业都可分别视为某种服务系统,产业链金融被解构为产业链服务系统(产业生态圈)与金融服务系统(金融体系)在SE 框架下的A2A 耦合互动。

产业链是微观层面的供应链分门别类的加总⑨张其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新进展、新挑战、新路径》,《山东大学学报》2022 年第1 期。,SE 本身也是一种服务系统,是服务系统的再形成,因而产业链可视为多个供应链服务系统耦合互动的服务(生态)系统再形成。SE 纵向上各层次的结构并非固定与绝对独立,某个系统的整个层次可能是另一系统层次的一部分⑩Vargo S L.and Lusch R F.,“Institutions and Axioms: An Extension and Update of Service-dominant Logic”,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44,No.1,2016,pp.5-23.,在更广泛范围的SE 结构中,产业链与供应链相对于企业与顾客的二元微观层次而言,又都属于涉及行业、利益相关者方面的中观层级。SE 这种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将分属不同层级的顾客、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以及商业生态系统都置于同一价值网络中,从更大范围和更为系统的角度研究产业链金融问题。

三、产业链金融概念框架构建

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升级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梳理与引入,意味着开发一个更具系统观、包容性的产业链金融概念框架成为必要与可能。在此,笔者提出如图1 所示的产业链金融整合性概念模型,认为产业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在产业数字化与中国实践背景下的升级演化,它以供应链金融作为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以产业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平台作为服务平台,以产业场景作为金融创新的异质性资源,在产业生态圈与金融体系的联结交互的价值网络中,通过服务交换与资源整合共同创造价值,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图1 产业链金融整合性概念模型

产业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链导向”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作为系统级的概念,涉及合作伙伴、商业生态系统和价值网络等①Zott C.,Amit R.and 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nagement,Vol.37,No.4,2011,pp.1019-1042.,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以及价值的传递、获取。②Bocken N M p.et al.,“A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Review to Develop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Archetypes”,Journal of Clearner Production,Vol.65,2014,pp.42-56.基于产业链导向和金融导向耦合互动的SE 结构(价值网络),产业链金融概念框架由价值共创、价值主张、服务平台和产业场景四个关键要素组成。

(一)价值共创

产业链服务系统(产业生态圈)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客户行为方式、信用状况等相对于金融系统的异质性资源,金融服务系统基于在价值网络中所获取的异质性资源,打破产融信息壁垒,完成产品设计和风险定价,为产业生态圈提供资金流与其他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授信难、融资难痼疾。因此,产业链金融的价值创造是由金融服务系统和为其带来异质性资源的产业链服务系统,在彼此服务交换与资源整合中共同实现的。产业链金融价值共创在价值网络的每个节点上,体现为金融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的二元关系;在整个SE 结构中,表现为产业链服务系统和金融服务系统分别与其他服务系统(政府部门、其他行业等)进行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与服务交换。

制度是SE 结构价值共创的核心因素,它为价值共创提供规则、意义、实践、技术解决方案等,主要包括制度被打破、改变、维持的制度化过程和作为制度现象的技术。③Vargo S L .and Lusch R F.,“Institutions and Axioms: An Extension and Update of Service-dominant Logic”,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44,No.1,2016,pp.5-23.在产业链金融制度化过程中,一是传统供应链系统的价值链被产业互联网重构为新的价值网络,即制度被打破;二是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分别以基础设施运用商、大宗交易的服务商、综合风险管理者、综合金融提供方以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角色不断进入SE 中,参与价值共创,从而持续改变和优化产业链金融系统;三是国家出台支持产业链金融发展一系列政策,体现对产业链金融的SE 结构提供监管支柱(The Regulative Pillar)的制度化维护过程。

数字技术在提高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的同时,也成为产业链金融的系统配置与制度现象。价值共创的微观基础在于参与者契合(actor engagement),技术在对多种异构信息流的整合和优化中增强了参与者契合的倾向与属性。①Storbacka K.et al.,“Actor Engagement as a Microfoundation for Value Co-cre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69,No.8,2016,pp.3008-3017.数字技术贯通供应链金融在信息共享中的“堵点”“断点”,为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和重构提供解决方案,将其升级为数字化的产业链金融价值网络,不断提升参与者契合度。

(二)价值主张

产业链金融改变以往供应链金融各参与者彼此间的关系,将机会主义行为的简单买卖关系、借贷关系转变为具有资源互补特点的合作共生关系,提升了资源最佳组合的密度,形成结构重组、时态重组和地域重组的价值网络。②Lusch R F.,Vargo S L.and Tanniru M.,“Service,Value Networks and Learning”.价值网络重构下的产业链金融,其价值主张不仅是提供融资服务,优化供应链中的现金流,更有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构筑产业体系竞争新优势之目标。S-D 逻辑将价值主张明确为对价值网络中共享资源实践进行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并在SE 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上将价值主张分别比喻为向参与者提供的“承诺”、利益相关者连接的“桥梁”和有明确路线图的“目的地之旅”③Frow P.,McColl-Kennedy J R.,Hilton T.,Davidson A.and Payne A.,“ Value propositions: a service ecosystem perspective”,Marketing Theory,Vol.14,No.3,2014,pp.327-351.。通过以下三个层次价值主张的建构,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演化基础上得以塑型。

一是微观上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主要提供以应收账款类融资、库存质押融资和预付账款类融资为机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供应链处在相对于产业链的微观层级,产业链金融在微观上与供应商、客户二元互动过程中向产业生态圈企业提供的“承诺”,其具体内容便是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机理的产品服务及创新。

二是中观上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在由利益相关者结构嵌入、交织而成的价值网络中观层,有着治理功能的市场秩序和道德约束,在此治理规则下,参与产业链金融的SE 各方只有共同接受和达成风险平衡的价值主张,彼此才会愿意为其他参与者交换服务、贡献资源。基于风险平衡共识和产业生态圈的信息共享、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用基础,不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和抵押物,而来自于金融科技对“M”和“N”经营行为信息进行转换的“可评价信用”和“可流通资产”,以及中间组织场域的规范与共识,从而形成“去核心化”的风险共担机制,银行无需再作为融资风险的核心承担者。风险平衡与共担成为联结产业链金融各利益相关方的“桥梁”。

三是宏观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赋予产业链金融以明确的中国背景与时代要求,同时也为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的战略设计提供行动路线图。以此建构产业链金融宏观层面的价值主张,SE 系统结构将沿着强化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在价值网络中的联结,推动形成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目的之旅”演化。

(三)服务平台

企业平台、供应链平台和产业平台分别对应着企业内部、供应链之间和生态系统内部的组织环境设置,产业平台由不同的企业平台、供应链平台在多模态交互下扩展而成。④Gawer A,“Bridging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Research Policy,Vol.43,No.7,2014,pp.1239-1249.从供应链平台扩展到产业平台,从供应链平台的交易撮合转变为产业平台的资源整合,是供应链金融升级为产业链金融的标志性技术特征。产业平台以服务科学的观点即是服务平台。

供应链平台的接口规范只是在供应链条中共享,而产业平台作为开放接口,其接口规范是与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互补品(complements)实现共享。由此产业平台能够对内通过实施包括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人工智能中台等在内的“大中台、小前端”架构,在数据仓库技术(ETL)等支持下,将分布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抽取、清理、筛选,并统一格式化存储,整合离散的海量数据,提升资源集成和模块化服务的能力;对外以平台嵌套和平台包络的方式进行契合化组合,形成一种各平台冗余能力开放给平台用户之外其他用户群体的平台生态化过程。①夏宁敏:《产业互联网时代平台进化四部曲》,《清华管理评论》2019 第2 期。

平台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在Web2.0 时代的发展进化②夏蜀:《平台金融:自组织与治理逻辑转换》,《财政研究》2019 年第5 期。,产业(服务)平台的生态化过程同样会存在于平台金融模式中,其技术架构和契合的组合化,也同样支持与金融(服务)平台之间的生态化过程。分层—模块化的服务平台架构在SE 中发挥参与者聚合器的功能③参见Lusch R F.and Nambisan S.,“Service Innovation: A Service-Dominant Logic Perspective”;Storbacka K et al.,“Actor Engagement as a Microfoundation for Value Co-creation”.,由于平台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④Gawer A.,“Bridging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因而SE 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平台型的生态系统。产业链导向与金融导向的服务系统耦合互动,形成一个多平台下的价值共创生态系统,由产业平台和金融平台组成的更大服务平台,支持系统参与者更大程度地进行平台内和跨平台的资源混合与匹配,产生跨平台网络效应。在此效应下,一是服务平台将整合各种资源,为产业链金融的价值主张表达提供技术环境。二是资金流与信息流、商流、物流在服务平台上实现跨越交易时空界限的交互与融合,产业链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全产业链的多层级供需环节。三是在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全产业链有效需求节点的同时,服务平台还将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异质性资源,传递提供给产业链金融的服务创新。如商业银行API 开放平台通过纵向上与产业平台互联互通,横向上与工商、税务、征信、海关、电力等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从中获取风险管理所需的海量数据资源,由此刻画产业风险特征,对融资主体信用开展多维度交叉印证,实现产业链金融风险承担“去核心化”。

(四)产业场景

产业场景作为产业生态圈中某些特定参与者及其相互之间的独特联系,是产业链金融场景价值获取的重要介质。服务场景由微观上企业和顾客之间二元互动的服务接触(service encounters);中观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服务景观(servicescapes);宏观上广泛关注共同生产与制度逻辑影响下的服务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构成。⑤Akaka M.and Vargo S L.,“Extending the Context of Service: from Encounters to Ecosystems”,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Vol.29,No.6/7,2015,pp.453-462.产业生态圈聚集的用户基础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交易价格数据等资源,在产业互联网运营管理系统的中台处理、输出和赋能下,形成以下微观、中观和宏观三方面产业场景,为金融服务系统带来基于异质性资源整合的场景价值。

一是供应链控制塔的端对端服务接触。供应链控制塔是产业互联网纵深发展下供应链数字化变革的重要趋势,它融合多种系统解决方案及场景模型,具备提供供应链端到端整体可见性和实时信息与决策所需的技术、组织、流程,指导整个端到端供应链的活动,使之成为协同的、一致的、敏捷的由需求驱动的供应链。⑥汪传雷、胡春辉、章瑜等:《供应链控制塔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年第9 期。微观上端对端场景为金融产品提供高效的嵌入接口。二是交易行为的流程可视化服务景观。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溯源防伪;运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对在途在库物流全程智能监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客户信用行为,从而形成从订单、采购、生产、物流到分销的全流程可视化场景,实现对各交易环节的行为控制。行为控制能缓解事后信息不对称,遏制中小企业机会主义行为,⑦宋华、卢强:《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多案例对比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 年第12 期。大幅度提升产业链金融的风控与运营效率。三是产业链图谱的服务生态系统场景。产业互联网的智能运营,针对产业链中跨供应链、多经济部门的关联协同关系与运行时空维度,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提炼信息与知识,“封装”共享运营模块,进而构建知识图谱,由此形成共建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场景,促进产业链服务系统与金融服务系统在多产业体系下的服务交换与资源整合。

四、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产业链金融是多个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的再形成,供应链金融融资机理下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产业链金融在微观价值主张上的基本构成;产业链金融相较于供应链金融,有更高层级的价值主张,更强调平台生态的协同演化和互补性资源的整合。在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对作为供应链金融升级与跃迁的产业链金融,应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行动路径,以实现其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一)健全完善支持产业链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货币政策制定中要对产业链金融进行充分研究并测算整体规模,以此运用好LPR、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将资金有效注入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和流动性。二是中国银保监会应根据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并重、协调配合和统筹推进并行的原则,在整合之前有关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政策基础上,系统研究出台支持产业链金融发展的专门政策,如增加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提高重点产业链小微企业的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推广专利保险、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等产品,做好强链补链、技术攻关过程中的风险保障;发挥融资租赁行业集聚优势,加大融资租赁对重点产业链企业支持服务力度;提升商业保理行业服务重点产业链功能作用等,着力增强产业链金融的服务和产品供给。三是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中要将发展产业链金融作为重点,发挥财政对产业链金融创新发展的杠杆作用,推动产业基金围绕重点产业链设立专项基金、区域基金、科创基金,形成覆盖产业链、政策链、创新链的基金群。

(二)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目标创新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五方面内容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在国家战略层面凸显了供应链金融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行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进而成为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发展的关键性目标。一是针对“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产业链金融须基于真实产业场景、依托产业链交易信息进行金融资源配置,消弭“去制造业”导致的过度金融化。二是针对“形成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金融须以多种产品综合运用的方式,为具有多级供应商关系的产业链条提供融资服务,重点支持具有延链、补链、强链、固链效应的产业集群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三是针对“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须构建涵盖境内外、本外币的多层次、一体化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以实现国内供应链与跨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的联通。四是针对“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产业链金融服务须融入产业链组织体系,成为产业链链长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促进产业链治理能力提升。五是针对“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金融须在开放式的产业金融生态圈中,以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服务为全产业链协同转型赋能。

(三)优化生态系统以提升产业链链主集聚能力

一是推动产业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的融合。产业链金融的价值创造不仅包括供应链金融以上下游关联与时序前后的“链式”关系进行,更多地是在产业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耦合互动中,通过双向的资源对接与整合的方式开展价值共创,为此,须以产业链关键信息带动金融资源跨生态圈流动为指向,优化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从而不断增强各生态圈参与主体彼此间的共赢性、强化多层次结构中各参与主体间的联动性。二是提升产业链链主在生态系统中的集聚能力。产业链链主是能够连接行业上下游、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大、连接广、品牌强等特点,掌握了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营销网络,②林淑君、倪红福:《中国式产业链链长制: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云南社会科学》2022 年第4 期。它既可以是龙头企业本身,也可由物流商、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担纲。通过优化生态系统,形成具有自组织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与技术环境,促进产业链链主深嵌于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结构、全面掌握行业数据,在产业链供应链各节点发挥全流程的管理协同职能,成为产业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资源整合集成商。

(四)强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金融科技赋能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引导其利用自身规模实力强、影响力大、联结广泛的优势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此成为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体系契合的驱动器。二是根据不同产业的特征,通过优化契合产业平台的技术架构,对产业链内的企业进行数据整合,基于在线订单的信息流、在线支付结算的资金流以及在线运单交付的物流,构建起“三流合一”的产业生态全息,形成跨企业链的协作机制和产业链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引导物流企业、第三方平台乃至金融科技公司,深度嵌入相关垂直产业链的价值网络结构中,建立包括物流交付平台、交易中介平台、智能制造平台、融资增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等在内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联盟,拓宽产业链的纵深与跨度。四是加大金融科技为产业链金融在精准营销、智能决策和风险控制方面提供新方法新路径的推动力度,将其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搭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上,以金融科技赋能促进产业链金融高质量发展。

(五)推动交易银行型向产业银行型的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其对公业务条线以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结合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跨境金融等业务,形成了交易银行业务板块。供应链金融升级为产业链金融,需要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应从交易银行型向产业银行型转变。产业银行型业务的实践路径包括:一是银行全面实施战略规划,精选产业链,针对产业银行业务发展设计商业模式,并以此再造管理流程。其中,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可通过确立产业银行的战略定位,形成其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改变交易银行业务固有的交易、账户、客户经营范式,转为产业、平台、客群的经营范式,打造产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提供“银行+产业”“交易+数据”“客群+平台”三融合、综合化一站式服务。三是基于产业链链主间的合作,构造生态场景解决方案。产业链链主在产业生态圈不同节点、断面、层次中,通过与产业链上客群进行相互间的高频交易行为,衍生出产业生态场景,产业银行业务以此场景作为便捷的获客入口,依托产业生态圈进行批量获客和深度经营。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金融
筑牢产业链安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君唯康的金融梦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