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735000酒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甘肃酒泉
慢性荨麻疹属于皮肤科常见过敏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局部水肿、皮肤黏膜出现短暂炎性充血,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液体渗出症状[1]。慢性荨麻疹具有发生快、消退快的特点,在清晨和夜晚的发生率较高。慢性荨麻疹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环境因素、饮食情况等,容易反复发作,发作部位不定,面部、躯体、四肢等均可发生,出现红、肿、皮疹部位还可能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抓挠易引起皮肤破损、溃烂[2]。
本研究将长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从根本上减少外界因素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避免病情反复发作[3]。本研究随机选取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长期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11 月-2021 年12 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71岁,平均(42.6±3.3)岁;病程1~15 年,平均(6.5±1.5)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0 岁,平均(42.5±3.5)岁;病程1~14 年,平均(6.2±1.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且符合慢性荨麻疹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存在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③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两组治疗药物均选择左西替利嗪(生产厂家:北京天衡药业研究院南阳天衡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677),5 mg/次,1 次/d,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药物使用方法、剂量、频率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长期护理干预:①皮肤护理: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可能选择棉质衣物,确保衣服透气、干爽,做好防晒措施,尽量不要让皮肤处于暴晒环境,以免增加荨麻疹发生风险。②饮食护理: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原因较多,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过敏情况,尽可能减少腥膻、易致敏、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减少大蒜、生姜等配料的使用,以清淡食物为主,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③心理疏导:皮肤瘙痒难耐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降低患者对皮肤瘙痒的关注度,也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使其身心放松。④生活护理:纠正慢性荨麻疹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用药指导、运动锻炼以及生活作息指导等,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每天按时服药,涂抹外用药物。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护理效果:利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a.效果显著:SSRI指数>60%;b.有效:SSRI指数在30%~60%;c.无效:SSRI指数<30%[4]。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症状改善情况:护理后对两组慢性荨麻疹发作频率、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进行评估,分值0~3 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5]。③护理遵医率:患者主动按照医嘱接受治疗与护理为完全依从;患者部分遵循医护人员要求接受治疗和护理为部分依从;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抵抗情绪为完全不依从[6]。遵医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负面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负面情绪,分值0~2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7]。⑤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为百分制,90~100 分为十分满意;60~89 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发作频率、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两组护理遵医率比较:观察组护理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遵医率比较[n(%)]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慢性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尚未发现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慢性荨麻疹具有顽固难治的特点。慢性荨麻疹的病情十分复杂,60%的患者无法查明原因。大多数专家认为慢性荨麻疹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炎性细胞、化学递质有一定的关系,细胞之间相互影响、牵制,进而组成了完善且复杂的免疫网络。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最常采用的药物为抗组胺药,但是部分患者仅仅接受抗组胺药治疗后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有专家提出在治疗期间为患者实施长期护理干预,能够对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症状改善情况、遵医率、负面情绪评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期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原因分析:长期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发作次数,可使患者了解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治疗方法及处理方式,也建立了更加积极的治疗心态,对于医生和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长期护理干预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患者能对自身病情进行自我监测,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提高了慢性荨麻疹的治愈率。患者了解环境因素对慢性荨麻疹的影响后,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也有助于控制慢性荨麻疹。与其他护理模式相比,长期护理干预可发挥持续性的特点,将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护理人员也能通过制定护理方案、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督促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其遵医率也随之升高。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可缩短瘙痒、皮肤溃烂等症状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长期护理干预后,病情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及依从性,加速临床症状缓解,减少病情反复发作次数,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值得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