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阈下步行商街改造路径研究
——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为例

2022-12-02 04:40张玉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0期
关键词:步行街业态空间

张玉鹏

(合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 230001)

1 研究背景

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的活力源头,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展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独特景观,对活跃城市经济和文化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逐渐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转为物质与精神消费并重,传统的商业步行街区难以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亟须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激发城市消费活力。

2 研究对象

淮河路步行街街区位于合肥市唯一一个省级中央商务区——四牌楼商圈内,东临合肥“翡翠项链”环城路,南依“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北毗古逍遥津公园,是多元文化、水景绿韵、休闲娱乐的融汇之地。街区占地63 hm2,由“一街28巷”构成,空间丰富,是可容纳多元性消费、休闲的购物环境。现有居住人口2.4万人,就业人口2.8万人,沿街商户约1 200户。

3 街区现状及不足

街区自20世纪90年代大改造后,一直停滞不前,长期的无序发展为街区更新带来以下5大难点:

1)用地及权属复合度极高,业态同质、低端化蔓延。研究范围内产权结构复杂,通过提取大众点评兴趣点(POI),商业热点集中在主街(见图1),后街活力极低,业态缺乏引导。目前街区以零售为主,面积占比逼近商务部参考标准的最大值70%,重复品牌比重高,消费人群以青年人群为主,整体购买力较弱,街区吸引力逐年下降。

2)文化亮点挖掘不足,街区缺乏文化氛围。淮河路步行街自明清时期繁荣至今,有大量文化遗存,但目前淮河路步行街仅仅依托历史保护建筑作为街区文化吸引点,文化元素构成单一,整体上缺乏文化吸引力。

3)交通组织混乱,慢行体验感较差。通过百度交通热力数据叠加步行道宽度数据、步行道断点数据,对街区内的步行体验进行评价,局部区域存在因路权分配不合理造成交通瓶颈点多、非机动车背街乱停等现象,导致街区客群慢行体验感较差,人气下降。

4)公共空间类型单一、连续性差,街区内部敞开活动空间较少,并且空间呈现强流动特征,有半数的区域附近没有任何可停留的公共空间。

5)商街风格碎片化、拼贴化,使街区整体建筑景观呈现效果不佳。

4 更新实施路径研究

4.1 重整功能格局

对淮河路步行街的业态分布研究将通过“空间句法”理论,构建业态的理想分布与街区空间的一种理论模型。

空间句法是利用拓扑学的方法对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关于空间与社会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其核心观点为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一部分,可以依赖数学方法寻找空间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数学计算的结果具有唯一性,使设计者对于空间关系的考察具有稳定性。以空间分析的结果作为某种稳定的参照物,可以对各种不那么稳定的研究对象,如人群活动,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见图2)。

项目采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手段,以整个街区的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对整个街区的空间集合度、可视度、连接性进行分析,叠加后生成户外空间活力值评价。研究表明,空间集合度、可视度及连接性与到此空间的人流量成正相关,换而言之,空间活力值越高的区域,其到达、穿越的人流量越高,区域吸引力也越大。研究将街区的空间活力度分为3个级别:空间活力度高的区域表示空间整合度及可视度、连接性较高,本身具有极强的人流吸引力、容易得到人流的关注,是步行人流主动流向并产生聚集的区域,因此,其空间结构作用最大,适合布局对路过客流要求较高的业态;空间活力度中的区域一般夹在第一层级两侧,形成了分流,达到了辅助的目的,有一定的人流聚集能力,且在主要的可视范围,适合布局品牌店等有目标客流的业态;空间活力度低的区域交通联系度较差,不易被人们关注到,是较为冷清的区域,适合布局综合商场、影剧院等大型商业业态,起到拉动人流的作用[1],如图3所示。

4.2 重融文旅商服

为提升淮河路步行街文化形象,增强地域文化自信,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提出更新改造路径:(1)增加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有历史文化建筑与其他待改造的存量资源,通过微更新、局部扩建、功能置换等途径,增加旅游类、演艺类、博览类、普惠类等特色文化场所和时尚体验空间,提升街区吸引力。(2)打造文旅大品牌,通过对逍遥十八巷的整体打造,连通老城区重要的片区和文化旅游节点,构建点、线、面一体的文化旅游系统,融入合肥区域旅游大格局。(3)强化服务配套,满足中居民与游客的实际需要,配置旅游交通设施、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文化广场、其他旅游便民服务设施,提高商旅居融合发展水平。

4.3 重织交通网络

研究从绿色交通、完整街道理念出发,明确街区内道路及街巷功能定位,在保障交通系统性的同时,重点考虑沿街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活动,将街区内的道路划分为5类,指导道路断面的改造,包括采用缩减机动车道、全铺装道路、减速铺装等方式,因地制宜地优化交通环境。淮河路步行街道路功能改造统计见表1。

表1 淮河路步行街道路功能改造统计表

4.4 重塑公共空间

公共开放空间的更新需建立在集约用地基础上,通过强化公共空间序列感,将步行街自西向东的节点空间按人群的主要流向及围合建筑功能的不同分为前导空间、演进空间、高潮空间及后续空间[2]。(1)前导空间为现在的市府广场,通过步行街西延改造,引导私家车绕行,撤销市府广场周边围栏,优化景观及休憩设施;(2)演进空间主要针对主街,在满足现状步行、休憩、餐饮的行为需求下,着力增加活动型空间,为商业展示、游行活动、临时展演提供充足的活动场所;(3)高潮空间为现状百盛停车场,通过停车入地、交通疏导,还“场”于人;(4)后续空间致力于挖潜小微公共空间,在背街小巷中植入更多私密、半私密的公共空间,为人群多元活动提供场所,丰富街区空间层次。

4.5 重构风貌品质

鉴于淮河路步行街主街基本风格为现代风格,后街风格不明晰的前提下,研究建议主街打造繁华时尚的景观大道,后街打造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特色风貌区,形成主辅有别的街区风貌,大大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3]。

5 结语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模式由外延向内涵变化,服务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淮河路步行街区目前作为国家级步行街区,其改造应是系统性、综合性的有机更新,需从街区的功能格局、文旅商服、交通网络、公共空间以及风貌品质等多个路径入手,实现街区商业活力的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步行街业态空间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空间是什么?
“购买”快乐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创享空间
问路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