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造林适地适树原则规划林业发展

2022-12-02 23:41:26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球人工林树种

杨 阳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张掖 734100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工造林工程的建设规模、数量也不断扩大。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开展人工造林工作,能极大地提升人工造林的整体优势,形成全新的林业发展格局,促进林业持续稳定发展。

1 人工造林适地适树原则的内涵要求

适地适树原则是现代林业建设发展的基本理念,要求在林业建设中系统考虑地区环境差异,然后在因地制宜原则的指导下,有差异地选择树木品种,实现树木生物特定与林区地质、水文等自然特征的统一。新时期,适地适树已经成为人工造林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在该原则下,开展林业规划工作还应注重以下3个要点:(1)在林业规划中,以保护生态体系、提高生态承载力为前提,进行林业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2)林业规划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林业产业规划中,还需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林业景观打造与生态治理的有效结合。(3)在林业规划中,还需统筹诸多因素,实现林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

2 项目概况

山丹县2018年度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任务1 333 hm2,其中灌木林、乔木林均为667 hm2。人工造林实践中,林业工作者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建设人工种植林,并在施工中注重林业绿地、树种苗木供应、树木栽植、养护等环节的规划,有效地提升了人工林地的规划质量,提升了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

3 人工造林适地适树原则下的林业规划要点

3.1 林业绿地基础

作为林业规划的基础性内容,林业绿地规划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具有深刻影响,能有效满足林业生产的现实需要。

山丹县林业工作者注重绿化地的平整、构筑与清理,要求平整、构筑和清理的深度在10 cm以上,平面绿化地平整坡度控制在2.5%~3.0%之间。在湿地平整中,要求系统考虑实际的线形与标高,确保湿地的水能排到指定的蓄水池,同时清除现场碎石及杂草杂物。另外,在场地平整中,应考虑周围的环境,如在草坪种植中,按照30 cm的规格进行换土,树池内按照每立方米换土。

土壤精坪处理规划中,通过拖拉机设备对初步整平的土壤进行深翻和粉碎处理,要求表层土粒直径3 cm的达到95%以上。完成土壤深翻粉碎后,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并使用45%代森铵200~400倍液或50%多菌灵200~4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杀菌处理。最后规范进行土壤灭虫、除草和精平处理。

在林业规划中,对于林业绿的处理,还应注重土质、土方处理的有效规划,即经处理后,土壤中的土质应符合生物生长要求,而所有的土方应处理均匀,确保近挡土墙的土壤高度应低于壁顶50 mm,为后期林木的种植奠定良好基础[2]。

3.2 树种苗木规划

树种苗木规划是人工在林中林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实际规划中,应注重树种选择、苗木规划的有效控制。

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开展树种选择时,山丹县林业工作者不仅要考虑树种本身的多样性,而且需考虑苗木的木季相布局和季相变化情况,创造四季景观优美的林区。通常在树种选择规划中,应将本地生长良好的树种为主栽树种,同时增加乡土树种的配置比例,通过特色树种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景观及生态效益。另外,在树种选择中还需做好乔、灌、草、花的有效搭配,确保树种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还应遵守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原则,同时要求所选择树种的落叶容易分解,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

结合上述要求,林区苗木规划中首先应注重苗木规模的有效设计,山丹县工作者按照GB 6000—1999规范选择苗木,要求所选择的苗木达到I级以上苗木标准。在苗木规格细节要素控制中,项目要求所选择的苗木不仅苗干通直、顶梢完全木质化,而且色泽正常、根系完整发达,此外苗木整体无虫害、机械损伤问题。项目苗木处理规划中严格按照地上部分、根系的处理要求进行规划。

山丹县人工造林实践中对苗木地上部分的处理规划包含2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萌芽能力强的阔叶树种和灌木实施截干处理;二是苗木为常绿苗时,采用药剂或抗蒸腾剂的方式喷洒其叶苗,达到抗蒸腾的作用。首先,苗木地下部分规划中,先对受伤、发育不正常的偏根做修剪处理;同时在树木根系处理中,按照轻拿轻放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损伤土球,放入前查看栽植穴深度是否与土球匹配,栽植深度以高于原土痕2~3 cm为宜。此外,为保证林业规划的科学性,提升人工造林建设质量,还需要注重淋浴和供应方式的规划,项目全部采用当地产苗木,保证所有的苗木从起苗、包装、运输,直到定植,使苗木处于良好状。最后,在项目苗木规划中,还从枝干、树形、病虫害等多个层面设计苗木的质量指标,为苗木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依据[3]。

3.3 树木栽植规划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树木栽植规划是整个林业规划的要点所在。结合山丹县人工造林变更工程实际控制,为进一步提升人工造林整体效益,在树木栽植规划中,还应注重以下4个要点。

(1)人工造林苗木准备阶段,应选择优良符合设计的树苗,并且为做到随起随栽,要求苗木根部带有完整得的土球。一般对于大型乔木而言,其土球直径不低于乔木胸径的10倍,若树苗本身难以成活时,还需要加大土球,土球的高度比宽度少5~10 cm。

(2)在苗木运输阶段,需将树冠向着车尾部,而土球应靠近司机室,在树干部位,应包裹较为柔软的材料或通过软绳将其绑扎在木架上,在土球的下方应垫木衬垫,然后合理设计运输线路,避免树苗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3)在树木假植阶段,应严格按照带土球栽植与裸根栽植的要求施工。树木带土球假植中,要求土球相互紧密的挨在一起,填满土球间的缝隙,然后对树冠及土球均匀洒水,使得上面湿透。若将带土球苗木临时在到绿化用地上时,需确保土球的埋深达到1/3~1/2,土球间距保持在15~30 cm之间。裸根假植过程中,多采用挖沟假植的方式,要求挖沟深40~60 cm,然后按照30°的倾角将树木栽植到一起,在根蔸上分层覆土,层层插实。另外,在完成假植后,还需要经常对枝叶喷水,保持湿润。

(4)正式的苗木种植过程中,先需要坚持种植区域的土质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同时应判断其是否有足够的基肥,且这些基肥与土壤充分拌匀,需在接触部分应铺放一层约10 cm没有拌肥的干净种植土。正式种植时,按照常规园林施工的方式进行建设,要求基肥应与碎土充分混匀,同时应按照一条直线将乔木成列种植,种植过程中重视苗木高低排列,若采用自然点植的方式种植花草树木,还应保证所种植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苗木种植过重,需要将植物的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为植物浇足足量的水分,确保树木的种植成活率[4]。

3.4 养护管理设计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园林规划质量,推动林业发展,还应注重园林养护技术的全面规划。草地管理、灌木养护、乔木养护、病虫防护、冬季保护等都是人工林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

人工林草地管理中,要求在考虑草地品种、生长情况、气候情况的基础上,规范清除林地杂草,一般在草木生长季节,需按照每月2次的频率除草,而在草木非生长季节时,要求每次至少除草一次。人工林区的草木修剪中,需保证修剪后的草地保持在5~8 cm[5]。若草地因人为践踏、生长不良等因素裸露是,还应对草地实施补植处理,确保草木快速生长。

灌木养护管理应注重其修边整形处理,经整形后,灌木区应保持上面平整、边角整齐、线条流畅。灌木植被养护还应注重其施肥、补植、淋水的系统管理,一般需按照每月1次的要求施加追肥,并按照2~3 d对其进行淋水1次,保证灌木水肥充足。乔木养护中,不仅应重视萌枝、内膛枝的修剪,而且应重视干枯枝、下垂枝的管理,修剪过重,侧缘线及下缘线高控制在1.8~2.5 m以内。在乔木水肥管理中,一般在发芽、开花、结果前后,使用渣、木糠、蘑菇渣等肥料,室肥厚还应对其进行补水,尤其是刚刚定植的乔木,应先淋好定根水,按照每天一次的要求淋水,乔木每次灌水36 m3/667 m2以上。人工林养护设计中,还应注重病虫害的预防处理,在病虫害防治设计中,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要求开展设计工作;要求在4—10月每月对易感植物喷药1~2次,其中对发生病害的植物喷百菌灭、灭病威、托布泽,对于发生虫害的植物喷敌敌畏、氧化乐果等药物,保证树木整体长势良好[6]。

4 人工造林适地适树原则下的林业规划注意事项

4.1 结合树种生态学特性实施规划

新时期,人们对林业的发展提出较高的要求,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开展林业设计,推动林业发展过程中,现骨干人员必须在人工林建设及林业规划中考虑树种生态学特性。只有充分了解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点,才能更加合理地种植树木,促进树木良性生长,推动林业有序发展。在人工林规划建设初期阶段,需系统考虑本地区植被的生物学特性,即除考虑树木的外形、生长条件外,还应对树木的寿命、环境适应性进行有效分析,以此来提升树种自身的适应性。掌握树种生态学特定后,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林业规划还应以形式美体现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简约、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细节上以惊喜的工笔手法刻画,体现出优雅的文化特色及装饰效果。在此过程中,要求优先使用优良乡土树种。这是因为乡土种植作物对于当地的环境气候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样在人工林建成后,树木的成活率较高,能有效地减少树木种植及林业建设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另外,在林业规划中,还应注重政府的引导和公众参与,以此来聚集社会合力,推动林业产业的科学发展。

4.2 积极发挥行政保障作用

充分发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作用,通过行政措施保障林业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现阶段,仍有一些人们未能认识到人工林建设发展的作用,在生活生产中存在滥砍滥伐的问题,对此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相关行政手段开展林业宣传工作,同时应通过开展科技宣传、专门培训、现场会议等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为林业的建设发展和病虫害防治创造良好环境。在人工林建设及林业规划中还应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地区林业和草原局的职能,做好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决策,真正地将相关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人工林建设及林业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应把建设目标及任务真正落到各有关单位负责人,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来提升整体的建设和防治效果,确保林业规划建设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完成人工林建设后,还应加强技术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如地区林草局应组织人力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林业建设及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实现事前安排、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有机统一。此外,完成林业工程建设后,还应深化项目改革,推行个体承包,譬如在林木养护管理中,应在积极推行承包制、招投标制、报账制和监理制。将林业有害生物杨树蛀干天牛和其他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个人,提升林业建设、养护的整体效益。

4.3 加强林业规划建设技术管理和环境保护

林业规划与社会生态建设信息相关,并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故而在以人工林建设为代表的林业建项目中,还应从技术、环境管理等层面出发,不断提升林业规划建设的整体效益。

一方面,在人工林建设及林业规划技术层面,应从绿地基础、苗木、栽植、养护等诸多层面出发,为林区树木的正常创造良好的环境。譬如,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不同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期,应采用不同的药剂剂量、方法分别进行试验防治,严格收集试验,认真分析总结出相对最优试验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林业发展中的问题,确保林业建设的技术性。

另一方面,在适地适树原则下开展人工林建设及林业保护,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开展此项工作重视,先应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专家识别系统的支撑下,融合使用物联网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等手段,对林区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和跟踪分析,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测控的智能化、信息化。这样能为后期林业规划、保护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完成林区发展建设、发展现状及林业病虫害调查后,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在消除林业病虫害的基础上,提升人工林建设的生态效益[7]。在林业管理及病虫害处理手段应用中,还应考虑具体防护手段的生态效益。例如,在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由于农药难分解、不易被自然环境自净清除,残留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渗入土壤生态系统,会给森林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动植物带来伤害,故而应积极实施以生物农药、病毒防治和频振诱控技术为主的绿色防控体系,开展绿色无公害防控,这样能有效保护和提升项目区生态圈的平衡和自然恢复能力,取得生态效益。

5 结语

适地适树是人工造林规划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林业规划的指导思想。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工作人员只有深刻认识到适地适树原则的深层内涵及要求,结合人工林地实际情况,注重人工造林的绿地基础、苗木、栽植、养护过程的全面规划设计,才能有效提升人工造林的整体效益,促进林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土球人工林树种
浅谈带土球苗木栽植技术
园艺与种苗(2024年2期)2024-05-18 22:43:08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我国人工林生态轮伐期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08
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对策探析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24
大树移植的土球挖掘及包扎技术
山东泰山3种人工林小气候对比分析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