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对体质与体适能进行辨析

2022-12-02 11:59:32崔西航文椈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耐力身体素质体质

崔西航 文椈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100;2.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0)

体质测试体系与体适能测试体系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为了提高和了解国民身体状况的手段,在不同时期都有相互交流,在早期身体素质测量阶段,对体育测量理解单一,研究表明都是从身体素质的达标测试开始,Physical Fitness一词则被理解成身体素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我们对Physical Fitness一词出现了身体素质、体质、体适能等多种不同含义的理解,在理解上产生的歧义容易使我们产生混淆,不利于我们在一些新的体育测试指标、评价、和学生素质对比的研究分析,还阻碍两种测试评价体系间的交流互鉴。单从某一角度来看待两者的关系显然都有其局限性,有一种盲人摸象之感,因此本文不仅从各自概念形成、研究范畴进行梳理,而且梳理了其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和重大转折,深入对比不同测试时期所面临的重点以及理解上的差异,以此消除我们在对体适能理解上的分歧,寻求最大意义上的共识,比较各自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给我们以启示,以利于我们清晰认识两者,促进对比交流,促进我国体质测试体系发展。

1、体质

1.1、体质的概念

体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医把人们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进行归类,以此分为不同类型的体质特征。在《黄帝内经》一书中诸多章节都对体质有所论述,其中有从阴阳、五行、年龄、地域等诸多因素进行划分和阐释,而体育学中的体质则是在吸收了传统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是我国为了了解国民身体健康状况而开展的调查。1982年8月在山东省召开“体质研究学术讨论会”将体质定义为人体的质量。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综合影响下在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并以此3方面的特征对体质范畴进行归纳,达成5个方面的共识:(1)身体形态和发育;(2)生理机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4)心理状况;(5)自然的、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之后,我国的体质测量就在此概念和范畴内不断发展,建立了完善的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体系,成为有效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手段。

1.2、体质测试的发展

锻炼达标阶段。自1952年毛主席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工作方针为开端,我国开始制定了一些身体素质测试项目。我国当时借鉴苏联经验,建立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简称劳卫制),这些测试内容和标准以军事化的项目为主,包含了:手榴弹投掷远、爬绳、射行军负重等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军事化的项目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需要,1975年国家体委颁布了新的学生体育测试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把测试项目更改为了投实心球、折返跑、仰卧起坐等运动素质项目,并以此标准对青少年进行测试,了解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情况,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锻炼,此时处于体育测试发展的早期,对测试评价的内涵尚未确立,单从测试内容、评价来看都集中于身体素质。

体质测试正式开始阶段。1979年由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领导实施了“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显然此次调研符合于体质概念和范畴,被认为是首次体质研究。之后形成了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在早期我国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制定了国家锻炼标准,与在之后发展起来的体质测试中,测试内容仍沿用部分《国家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如果把这种沿用单一理解成身体素质达标的继承,那么在进行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发展回顾研究时,容易将早期以国家锻炼标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的素质达标测试(即学生素质达标测试)理解成为体质测试的一个阶段。实则,学校素质达标测试与部委提出的体质测试是并行存在的两项测试。再者研究显示,从素质达标测试与体质测试的含义和测试内容都可以看到,体质测试的含义、测试内容更加丰富,素质达标测试似乎只是体质测试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肥胖、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变得十分突出,1999年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健康第一的理念推动了学生体质测试发展产生变革,2002年7月国家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增加了身高体重指数(BMI)、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等,这时在学校进行的测量评价则被称为体质健康测试,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仍然在体质所包含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发展,但此时更加重视体质测试在健康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下,体质测试朝着突出健康主题的方向而发展。

2、体适能

2.1、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概念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来源于健康(Fitness)下位概念,健康(Fitness)是为了适合生活需求,包含了在工作中和生活方面。托马斯将Fitness分为动态健康(Dynamic Fitness)和总健康(Total Fitness),动态健康反映在工作、娱乐和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而他认为这种能力更多地依赖于人的力量、耐力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等基本素质,总健康则反映在此上,对情感、精神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正常反应,认为人应该获得的适能不仅是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身体能力和敏捷性,更是在情感上得平衡,以及在逆境挫折中的勇敢顽强。生理学家阿瑟·斯坦豪斯认为只有总体达到适应才足够,并对总健康(Total fitness)提出了6项要求:(1)没有疾病和缺陷;(2)有足够的力量、速度、灵敏度和耐力轻松完成日常工作;(3)能够胜任高强度工作的能力;(4)能够快速的调节情绪;(5)能以积极向上的方式感知世界;(6)让人有安全感。研究表明,不管健康(fitness)如何划分,它都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部分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 具备了良好的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就有足够的力量、速度、灵敏去完成生活中的挑战。

在1964年,美国学者Fleishman将体适能定义为个体执行某些需要肌肉收缩任务时所具备的功能能力。Karpovich在1965年将体适能定义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执行特定身体任务的能力的程度,但Clarke在1967年将体适能定义为:有活力和警觉地执行日常任务的能力,不过度疲劳,并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时间的追求,并满足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这一概念目前在我国传播最为广泛,作者认为美国在体适能发展中(physical fitness)和其上位概念健康(fitness)有所混淆,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具备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这种基础能力我们不一定就具备健康(fitness)这种良好的生活状态。

2.2、体适能的发展

美国的早期体育测评。在1953年克劳斯和赫西兰德在针对欧洲和美国6-19岁青少年进行了“最小肌肉健康水平”运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56%的美国儿童至少有一项测试没有完成,而欧洲的儿童只有8%,因此他们认为美国的青少年健康远远不如欧洲青少年,这个消息很快的引起了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关注,而后迅速成立了总统青少年健康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 on Youth Fitness),宣传推广促进人们对于体育活动促进健康上的认识,以及人们自我健康意识的提高。

在肯尼迪时期,面对持续下滑的青少年身体素质,肯尼迪修改了总统青少年适能委员会更名为总统体适能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倡导活力四射的生活方式,以竞技和成绩测试为主导,完全抛弃了总健康意义,并将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到了身体适能中去,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美国60-70年代的测试和体适能的发展。1958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协会(AAHPER)首次对国内青少年进行了“健康测试”,包括评估速度、力量、敏捷性、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耐力的测试项目。测试的设计者明确地将青少年总健康(fitness)等同于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用运动素质的强弱去衡量健康(fitness)的高低。间接的表达了身体健康就是具备快速、敏捷、有力等能力。对此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儿童青少年跑的不够快,是否就不够健康,1973年德克萨斯州将体适能区分,分为健康相关的体适能与运动能力相关的体适能,明确了运动能力的测试通常包含速度、灵敏、以及跳跃能力。而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包含了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耐力、腹部力量。也深刻的影响了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协会(AAHPERD)1980年相继开发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测试,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健康相关的组成部分是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身体成分、柔韧性、运动能力相关的部分包含了灵敏、平衡、协调、速度、反应。

2.3、体适能的传入

体适能早期是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出现,香港采取了直译的方式将(physical firness)概念及其测试内容引入香港,并香港在1986年成立体适能总会,推广体适能计划。在1995年的中国体质科学大会上,香港学者就曾深入的介绍了体适能测试及体力活动准备的调查问卷,龚忆琳发表文章《何为体适能》介绍了体适能概念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和与竞技相关的体适能(作者将其称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并重点介绍了健康体适能包含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体脂率以及这些素质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此体适能的概念就不断在我国应用起来。

3、体质与体适能的对比

3.1、对体育测试理解的差异

首先两各国家的发展方向不同。我们国家向着大而全的方向,而美国向着小而精的方向。我国由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体质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从概念上就存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将体质的含义是人体的质量,而人体质量的好坏本身就是需要多方面综合的,这就促使体质测试发展的更为全面,包含了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这区别于美国的体适能。美国的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由良好的健康(fitness)状态发展而来,而这种良好的健康状态更多反映的是应对工作、生活的能力,更多的反映人的适应性,并以此进行评价,这就促使体适能更侧重于身体素质,但似乎他们也意识到这些素质也不能完全代表对工作、对生活良好的适应能力,并由此发展而来与健康更相关的适能和与竞技更相关的适能。作者认为在对身体测试的宏观理解上确实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体质测试中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相关的适能和与竞技相关的适能包含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本身没有任何异议,只是在理解上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3.2、体育测试发展上的差异

二战后,世界各国极其重视人力资源的身体状况。在中国的体质与美国的体适能的历史发展来看可分为两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体质测评体系尚未形成,我们采取的国家锻炼标准,此时美国主要进行的素质表现测试;8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体质测量与评价体系,而美国则形成了健康相关体适能的评价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体质测试与体适能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应用的国家锻炼达标测试,与此同时美国的体适能测试主要进行的身体素质测试,回顾这一时期我们的体质概念尚未成熟,此时两者的重点都聚焦于身体素质之上,两者就具备了对等的条件,这一时期Physical Fitness在交流中更多被理解成是身体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8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体质测量与评价体系,而美国则形成了健康相关体适能的评价体系,两者的侧重点发生不同,体质测试发展成为更加全面的测评体系,包含了对人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多方面的综合特征,而美国的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发展代替了部分上位概念健康(fitness)含义,但体适能测试不能完全表达这种含义,由此而来体适能发展为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和与竞技能力相关的体适能,这时候再以体适能直接等同于体质测试或者身体素质时似乎都不那么准确,两者的含义已经截然不同,如果再以体质等同与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将产生众多分歧。研究表明,从历史发展来看此时体适能的概念尚未被应用,在1995年的体质科学大会之后才逐渐传播开来,因而带给我们诸多困扰。

3.3、测试范畴的趋同

在测试发展早期,素质达标测试阶段与美国早期的体适能测试,都是从身体素质去衡量。体质的范畴包含有: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但在长期的体质测试中只是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对体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十分宏大,强调形态、机能、素质多方面综合的反映出来的特征。体适能则从技能与健康对身体素质进行了分类,分为与竞技相关的适能和与健康相关的适能,健康相关的组成部分是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身体成分、柔韧性,运动能力相关的部分包含了灵敏、平衡、协调、速度、反应,但可以看出体适能的观念相对狭义,在概念认识上相对比较单一,把体适能理解为适应性的能力,但此概念下将身高体重指数归纳其中有所牵强。总的来看,体质与体适能在研究范畴中存在着十分巨大的交集,体适能更像是体质的一个子集,健康相关体适能和竞技相关的体适能皆包含于体质测试研究范围内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之中,尤其是两者都包含身体素质部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美国在长期发展中将以身体素质测试为主的测试与健康建立起更直接的关系,这点值得我们借鉴,因而我们在以身体素质为核心的这些共同点上的交流借鉴有利于我国体质测试发展。

4、结论

文化差异上的不同造成对体育测试理解上存在差异,如,我们称之为体质测试,美国叫体适能测试亦或者是日本的体育测试名称体力一样,不管是我们理解为人体质量好不好,还是美国的适应能力强不强,只是从体育测试评价视角的一种理解,因此概念上的差异我们应该存有包容心态。但体质与体适能在范畴的共同点给了我们交流对比的前提,因此在做研究上应该求大同而存小异的原则,对体质与体适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应用或者交流借鉴中选用的表达、测试指标以及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有了更为契合的表达,避免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应用过程中出现歧义,从而相互促进交流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耐力身体素质体质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7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