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亮 逄桂博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人格的不完善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代社会面临就业难、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竞争力强、贫富差距大等问题,这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这就意味着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完善的人格教育和养成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下人格教育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重视,教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社会将不会那么美好,有些科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完善的人格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所以我们在呼吁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不容忽视。
完善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否成才除去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人格因素。完善的人格具有自信、独立、自主、勤劳、善良、坚韧、耐心、责任心和进取心等品格,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除去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后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完善的人格素养。人格完善是当下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呼唤、群众的渴望,学生将来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如何能从容面对,保持初心跟上时代的浪潮,完善的人格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只能将学生培养成超强记忆力、善于考试和一味模仿的古板型人才,不能培养出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高科技型人才。我们应把传授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养、激发个人潜能作为当代教育的新理念。
开拓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及办法。开拓创新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依靠知识创新、智力资源创新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财富。开拓创新不仅是知识创新也是技术创新,它是人们在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养成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当前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当前国家发展和强大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高校教师在平时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行为思想上的指导和心理情绪的疏导,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要想将大学生心理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拟定一个由学科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研究课程综合的全新教育课程模式。
其中创建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在实践操作中开阔眼界、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前感知社会压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在步入社会前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心理压力,提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将来工作和生活中自信心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大学期间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可以完善大学生人格,这对其将来步入社会和面对工作和生活有着很大帮助。
校园活动是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它能使大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接受到教育信息。优化校风、教风、学风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良好的品格;校园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教职工自身素养来影响学生行为举止和道德品格,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发展。
校园里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学术研究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深度了解自我,充分展示特长,加强适应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对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愉快的大学生活,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多吸纳知识储备的能力,也能使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心理状况健康发展,使大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品格适应当代社会的栋梁之材。
为能适应当下的大学生活和未来面对的社会各方面压力,学校应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活动。对刚步入校园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辅导教育工作,可以从适应、稳定、提升、和谐这些方面因材施教,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完善人格素养。
培养大学生适应自我认知、适应环境变化、适应社会压力等各方面变化的情况,可以使其在变化的环境中活学活用,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形成能把控自身情绪变化和抵抗较强外界压力的能力。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养成优秀人格的关键要素,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助完善人格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完善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造思维的形成依靠于综合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民主、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开拓创新素质的成长,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养成。提倡管理体制民主,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调动学生多参与学校各项事务,鼓励学生在管理事务上多提议、多讨论、多实践,通过多参与校园管理工作提升创新能力。
改变以往陈旧老套的教学环境,让教学过程变成养成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过程。淡化书本和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发散思维、质疑精神;抵制强制学生单一思想、单一话术、单一行为,激励学生勇于展现特性、展示特长,在宽容和包容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陈旧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丧失,教师注重讲解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枯燥学习,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教育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统一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考试来规范和培养学生,造成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能力,缺乏个人特性和主见,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各项发展。
改良教育模式,扭转教育现状是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答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讨论研究,互相听取各自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成绩,也能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开创性思维,成为一个有想法有作为的当代大学生。
校园的第二课堂是对书本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养成和提升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通过全力开展各种学术论坛、学术沙龙、文艺汇演、科研竞赛、体育竞赛等多方面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养成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环境变幻万千、社会压力巨大的时代中,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各方诱惑巨大使人感到很大压力。在校期间如果能通过课余活动提前感知当前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是对学生步入社会的有效助力。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困境如何摆脱,就依赖于学生时期培养的开拓创新精神,在众多的佼佼者中,你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让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优化问题,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