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来伟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100021)
急性胰腺炎疾病作为临床治疗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疾病,同时存在突发性腹痛情况以及患者机体血淀粉酶呈上升趋势等临床特点,并且此种疾病存在发病速度较为急促、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等特征[1]。为此,为了进一步增加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2018年1月-2021年9月所治疗的80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等逐一回顾分析,现内容如下所示。
随机选取我院综合内科在2018年1月-2021年9月所收治的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有80例,年龄30~80岁,平均(64.31±12.03)岁。
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与下列发病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具体如下。
(1)由于胆道疾病所导致的,同时此种发病因素所导致的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发病概率较高,与此同时,患者自身所合并存在的胆管炎症与结石等病变均可能导致其使腹部出现梗阻情况,进而造成胆汁发生反流,从而激活胰酶原成分而导致的机体胰腺出现消化问题而导致轻型胰腺炎疾病发生[2]。
(2)由于机体胰管组织出现梗死情况而导致,其中水肿与蛔虫或者痉挛等各方面原因均可能导致人体胰管组织出现阻塞情况,进而导致轻型急性胰腺炎疾病出现。
(3)由于患者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组织出现病变情况,从而导致其十二指肠液出现反流,且进入到人体胰管部位而导致疾病出现[3]。
(4)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出现,例如患者存在酗酒与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同时患者受到手术所造成的损伤等情况,均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
本次所研究的80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存在突发性腹痛情况,且合并伴随出现恶心与呕吐等情况,大部分患者均是由于进食后所导致的,其中有3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情况,有13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前存在大量的饮酒历史以及存在暴饮暴食的情况。与此同时,患者所存在的腹痛情况通常发生在左上腹部位,并且还可以放射到患者后背与左肩位置,存在明显的束带感受。存在显著腹胀情况的患者还合并存在腹膜刺激征情况,且我院及时对患者实施腹部等各项临床检查。此外,存在4例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处于昏迷状态,且其各项生命体征表现处于异常水平,呼吸频率较低,心率处于120~160次/min。
由于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初期临床诊断定位难度系数较高,并且对于水肿型胰腺炎疾病其初期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太明显,通常情况下只是存在腹痛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表现情况。其次,患者血淀粉酶通常是在患者疾病发生后8h内逐渐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的趋势和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除外尿淀粉酶则在患者疾病发生后的8~12h内逐渐呈上升趋势[4]。为此检查分析患者尿中蛋白酶原-2成分可以将其视为临床诊断分析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关键参考指标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胰蛋白酶原在正常的生理背景下胰腺中此成分含量浓度相对比较高,往往表现为胰蛋白酶原-1以及胰蛋白酶原-2两种不同的形式[5]。然而如果患有胰腺炎疾病时,机体的胰腺组织便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进而导致胰蛋白酶原进入血液中的成分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肾小管组织对于胰蛋白酶原-2成分的重吸收概率明显低于对胰蛋白酶原-1的吸收率,以至于导致尿液中所含有的胰蛋白酶原-2成分的浓度有所增加。此外,早期诊断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采取X线进行检查,图像较为模糊,但是反观B超以及CT等检查方式可以准确地观察出机体胰腺组织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与其他急腹症疾病相区分,同时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患者是否存在假性囊肿情况。
临床实验室检查环节其中主要适用于诊断检查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的项目之一变化对患者进行血清淀粉酶检查,通过对我院所治疗的80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其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此两种指标均存在不同情况的上升。此外,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和其血清淀粉酶所增长的幅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6]。并且患者尿淀粉酶与脂肪酶此两个检查项目也存在上升趋势。其中67例患者其常规白细胞均远远超过12×108/L,同时晦气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虽然有13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白细胞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其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有所增加。由此可见,此疾病患者都会存在白细胞核出现左移情况[7]。与此同时,通过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可知,存在电解质异常情况的患者共计49例,存在血糖增长情况的患者共计27例,存血钙下降情况的患者共计4例,其中对存在SAP情况的患者而言,其血管水平下降幅度严重的同时临床预后效果较低。此外,肝功能水平正常的患者共计56例,但是肝功能水平异常的患者则有24例,主要表现为AST以及ALT存在异常情况。
临床对于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通常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CT检查,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CT检查均表示胰腺存在形态学变化情况的患者共计73例,所占比例为91.25%,对于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采取上述影像学检查可知,其均存在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对于初期检查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筛查价值。与此同时,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自身胃肠蠕动能力相对较差,存在不同情况的肠胀气情况,如果当患者肠胀气情况显著时,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取得的图像较为模糊,以至于临床争端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增强CT检查方式对于轻度急性胰腺炎进程临床诊断价值也应该重点关注,特别是可以将其使用于评估患者胰腺病变程度的诊断过程中[8]。为此,均对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实施CT检查进一步诊断其疾病,增加临床诊断准确率。有相关临床研究表示,对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采取MRI与增强CT方式进行诊断检查,所取得的临床诊断价值相同[9]。虽然MRI检查方式存在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此种检查方式价格较高,为此将其使用于临床诊断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有一定局限。
急性胰腺炎疾病根据其发病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急性反应阶段、全身感染阶段以及残余感染阶段此三个发展时期。其中急性反应阶段其临床主要以胰蛋白酶、脂肪酶此成分被激活为临床表现,机体胰腺组织往往会出现自主消化情况,再加之如果存在内源性炎症介质因素等各方面的发展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情况,为此胰腺炎疾病患者身体则通常会保持一种应激情况,以至于造成患者身体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并且患者发生死亡的概率也会明显地增加。所以对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采取外科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对于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而言,对其实施早期手术治疗方式的相关临床指标具体如下所示。
(1)发生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合并存在梗阻情况或者胆管炎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对其开展手术治疗。
(2)对于腹腔组织处于高压状态,严重的话甚至发生腹腔室间隔综合征情况的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也应该对其开展手术进行治疗。
(3)属于爆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应开展手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疾病短期内发展至危重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患者还合并存在多个身体器官以及脏器功能处于衰竭状态。
(4)此外,非手术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对于出血程度较为严重以及合并存在其他外科性急腹症疾病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不佳,则应该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
开展后期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相关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患者出现胰腺坏死性感染情况或者合并存在脓毒性综合征情况。
(2)患者合并存在无菌性胰腺坏死情况。
(3)患者胰腺假性囊肿组织发生局部或者全身性感染征象,如果患者囊肿组织出现破裂以及出血等不良情况,则应该及时对患者开展手术进行干预治疗。
对于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应该主动对其开展非手术治疗模式,其中主要涉及对患者开展降低胃肠组织压力以及减轻腹胀的临床症状等方式,进而降低患者腺液的分泌量水平,从而实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水平。如果对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胃肠道组织消化液分泌起到刺激的不良影响,则可能会导致患者疾病有所加重。其次,还应该对患者实施肠道营养干预措施,以此来降低其腺液的分泌情况,此种方式不但可以对患者胃肠黏膜屏障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及时对患者提供营养与能量的支持。对于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所采取临床治疗方案均是根据疾病发病因素为基础,而进一步制定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主要涉及初期对患者实施内镜下逆行胆胰管干预造影术进行临床干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所存在的高钙血症情况以及适当使用可能会缓解改善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的药物等治疗措施[10]。与此同时,还会对患者所存在的胰腺炎症进行对应治疗,对于存在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只需要对患者开展支持治疗措施,其中主要涉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应用抗生素治疗、缓解患者胃肠组织的压力等治疗方案。
面对存在明显疼痛感的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在其各项体格检查结束后应该根据其情况,适度地开展镇痛治疗措施,严格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工作,对其使用杜冷丁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其中吗啡药物对于患者壶腹括约肌存在收缩的临床效果,反观6542类的镇痛药物会对患者胃肠蠕动起到控制作用,进而会导致患者胰腺炎病情程度有所加重[11]。为此,不宜对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上述两种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本次研究的80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对其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共计12例,剩余存在明显腹痛情况的患者均对其实施胃肠减压治疗措施,且其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由此可见,胃肠减压治疗措施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感。
在对患者实施禁食以及胃肠减压措施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其胰腺分泌胰腺液的同时,还应该对患者使用PPI或者H2受体拮抗剂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胃酸分泌情况,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胃液对胰腺分泌所产生的刺激作用[12]。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其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之一是由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奥曲肽药物进行治疗,此种治疗药物与天然生长抑素药物相比,存在较好的药效水平,且药效半衰期时间较久,使用简便,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3]。对本次研究的患者治疗初期使用生长抑素或者药物奥曲肽。对于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根据其情况适度的增加药物服用剂量,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在7~28h,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腹痛与腹胀的临床症状表现,对其再次检查血淀粉酶与脂肪酶水平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同时患者还可以少量的食用食物,则可以对其停止使用生长抑素类治疗药物。
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有40%~70%的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会存在继发性感染情况,尤其是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患者其是出现真菌感染情况的高危群体,所以应该在初期开展防治性抗生素药物治疗[14]。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该对患者实施细菌培养工作,同时还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胰屏障等情况,此外感染细胞主要来自于患者肠道细菌组织中。首先应该对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进行防治,对于肠道菌群敏感性较高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进入胰液之中,同时还应该根据患者过敏情况,对其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使用头孢三代以及美洛西林等抗生素药物可以合理经过患者血胰屏障组织,为此可以将其视为预防性抗菌治疗药物。在使用抗生素药物3d后,应该再次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工作,可以得知患者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
主要涉及对患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以及中药大黄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药物硝苯地平以及维拉帕米等药物,其属于钙通道阻滞剂药物,不但可以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还可以调整优化机体胰腺血供情况,进而对胰腺细胞发挥明显的保护效果,同时还可以控制急性胰腺炎疾病从轻度演变为重度,有效地改善预后效果[15]。反观中药大黄制剂对多种酶的分泌情况以及活性起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有效地推动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胃肠道中的毒素及时排出至体外,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此种临床治疗药物还可以促使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呈下降趋势的同时还可以抑制抗凝血与血栓的产生,对于危重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而言,大黄制剂药物还可以改善其胃肠黏膜组织的pH数值,从而调整优化此组织中的血流灌注情况,胃肠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因为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存在疾病发展速度且病情进展较快等临床特征,倘若患者没有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较高,同时导致出现死亡事件的概率较高,为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严格遵循相关临床治疗原则,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此对于临床医生个人治疗理论的要求较高,且医生还应该保持良好严谨的工作态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制定出合理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