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2-12-02 00:29何书仪罗竟疑黄雨欣龚嘉怡王琼胜
山西农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社会保障农民工

□何书仪,罗竟疑,黄雨欣,龚嘉怡,王琼胜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2015 年2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改革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民众需求出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增强人民获得感,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

1 研究背景

2015 年,获得感一词被提出并且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1]。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保证全体人民在社会的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是一个本土化词汇,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工这一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个群体的获得感却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中最低的。因此,提升农民工的获得感需要投入精力关心和研究。随着社会发展、老一代农民工回归和城乡劳动力转移,农民工群体不断更新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和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研究的目标群体将定位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型群体。

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高的职业期望、更高的物质和精神要求、更现代的工作理念和更高的生活期望。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以城市地区生活状况为参照,希望在子女教育、工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2],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期望状态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社会融入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面实现共建共享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必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现有研究中,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暂时没有共识性概念,也没有系统性地提出相关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提高,从而对整个社会共建共享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及其提升策略的研究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

2 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内涵的界定

农民工进城务工主要目的是获得相对于从事农业劳作和农业生产更高的收入,提高自身和家庭的生活水平。课题组从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农民工的获得感来源于多个维度的不同方面,但主要决定于基本需要的满足。

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就业愿景、未来职业期望等方面与老一辈有明显不同,对自身发展和社会保障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获得感不仅体现在基本需求的满足,还体现在子女教育、融入城镇、社会保障、就业类别等方面。

获得感是一个心理层面的复杂系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层次多、维度广等特征。课题组基于多次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从公共服务、家庭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建设、个人价值、经济收入6 个维度以及细分因素界定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内涵。

2.1 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

公共服务是影响人们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公共服务覆盖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劳动维权等,而他们对公共服务保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主要指新生代农民工对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重视在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2.2 家庭生活方面的获得感

家庭生活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因素之一。家庭背景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身,家庭教育和观念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和情绪。家庭生活的获得感主要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家庭间成员关系、亲友健康、家庭成员思想观念、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家庭相处模式的满意程度。

2.3 政治生活方面的获得感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近年来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换言之,新生代农民工渴求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认同,而国家政治会反过来影响权利的实现与保障。社会问题也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获得感。政治生活方面的获得感主要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政治参与情况、自身与国家发展联系、社会稳定和社会认同的满意程度。

2.4 文化建设方面的获得感

文化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获得感有密切联系。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的满足和精神需求的满足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方面的获得感主要指新生代农民工对旅游出行、健康休闲、阅读提升、兴趣爱好发展的满意度。

2.5 个人价值方面的获得感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更加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因此个人价值是他们获得感来源的重要组成。个人价值主要指新生代农民工对接受到的技能培训、他人认可度、自我目标的实现程度、工作环境、工作晋升机会的满意程度以及自我满意程度。

2.6 经济收入方面的获得感

经济收入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关键性因素,是他们的基础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目的是获得更高的收入。经济收入方面的获得感主要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经济收入达到心理预期、收入稳定性、收入与物价匹配度、收入来源多样性以及收入增长速度的满意程度。

3 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现状

3.1 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高层次需求明显提升

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仍然以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为主,但对于高层次的需求有明显的提升。作为外来人员,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目标是在城市寻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其获得感主要来源于物质方面,如稳定的经济收入、舒适安全的住房等。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中生活居住,受城市文化的影响更加强烈,因此个人发展、社会尊重等高层的需求成为其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方面,经济收入已不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唯一来源,他们更多关注于福利津贴、个人成长机会等。在社会生活方面,他们不局限于衣食住行的满足,希望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获得社会尊重与认同,实现自己的价值。总的来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整体上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在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2 对获得感的感知存在差异

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获得感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内部不同群体获得感的研究分析,学历、年龄、婚姻、家庭状况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感知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关注个人发展方面的获得感。

第二,年龄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80 后”在经济收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获得感明显比其他年龄段的人低。

第三,婚姻家庭方面。已婚或者已婚且有孩子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家庭生活方面获得感的感知能力,明显强于单身状态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或者已婚且有孩子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关注家庭成员关系、相处模式、家庭地位等方面的获得感。

3.3 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普遍较低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只对城镇户口居民生效。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也有缴纳一些保险,但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真正享受过社会保障。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很好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自然会降低。

第二,教育制度。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入学门槛高、入学手续繁杂琐碎、需要提供各种证明、不合理费用的收取、教育资源不公等情况大大削减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获得感。

第三,农村养老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即家庭成员与老人共同生活,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给予老人精神关怀和经济赡养。在外地务工的人们,除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外,在其他方面并不能很好地尽到养老责任。随着老人年龄不断增大,受较差的生活条件和不完善的医疗环境的影响,老人患病风险加大,在外的新生代农民工也会有较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4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策略

4.1 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可以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问题提供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力是消灭两极分化、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曾提出,解放中国人民关键在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4.2 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

第一,完善廉租房政策。廉租房有政府补贴,租房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可以缓解农民工在居住方面所遇到的难题。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对农民工落户城市也有一定帮助。

第二,加强房价管控。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贯彻到底,让辛苦工作的农民工可以实现在城市安家的梦想。

4.3 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福利

第一,对于居住在城市并拥有稳定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对于流动性强、岗位调换频繁的新生代农民工,可适当建立社会保障流动站,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社会保障。

第三,对于生活困难、丧失劳动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可纳入城镇居民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帮扶、社区关怀、献爱心活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4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后代教育问题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对提升农民工获得感有极大的帮助[3]。

第一,要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政府应主动引导、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办学。要从软件、硬件上两手抓,强化师资力量,使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可以接受到与国家政策相符的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建立教育帮扶制度,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开设“教育绿色通道”,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与城市儿童相同的教育,这对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

4.5 保障农民工应有权利的实现

通过调查发现,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4],并且十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价值,但进城务工与预期差距太大,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满意度降低,从而导致获得感降低。法律规定的双休日、法定假日占到全年的1/3,而农民工的休息时间不足1/5。是否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以及陪伴家人,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多少。

要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保障农民工应有权利的实现。从劳动者休息时间条款相关内容来看,《劳动法》现有规定原则性过强,弱化了农民工休息权遭到侵犯时的处罚力度。要增强条款的可操作性,尽快把对农民工权利的保障上升到法律和制度层面。

4.6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4.6.1 提升人力资本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教育较为欠缺且不重视提高自身能力。相关部门必须不断推动教育扶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到公平、平等的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企业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运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员工,应根据企业情况以及发展规划培训员工。新生代农民工应该转换自身思想观念,以饱满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政府、企业的培训中,通过培训提升自身获得感,拒绝“等、靠、要”等落后思想。

4.6.2 培育积极的心理状态

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4 个基本要素,即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忍性。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态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低、对未来感到迷茫、态度过于悲观、缺乏面向未来的力量,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提升其获得感。

第一,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企业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引进优秀的心理咨询专家,定期检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应设置合理的自我价值目标,坚信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并积极接受社会的心理护理,以开放的心态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新生代社会保障农民工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