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东升
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是在五楼白老师家的门口。楼道很窄,它看到我时神情有些惶恐,左躲右闪,我有点好奇,却也没有太在意。随后一连几天都看到它,才从妻子那里得知了一些缘故,这只流浪狗是白老师带着“嘟嘟”遛弯时遇到的。
和白老师一样,妻子不仅不撵走这小狗,而且时常喂给它一些食物。我没有反对,只是叮咛注意卫生,别带回家里来。
要说这小狗也的确有些乖巧,它总是安安静静的,除了一只受伤了的眼睛有些骇人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妨碍,甚至如果没有眼睛的缺陷,它几乎可以说是漂亮的。有着小巧玲珑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虽然缺乏梳理,却也不像大多数流浪狗那样邋遢糟乱。它总是小心翼翼地蹲卧在那里,好像知道只有如此才会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长久地寄居下来。
由于大家的友好相待,小狗表现得越来越放松,逐渐显露出活泼顽皮的本性。每当妻子下班回家时,它便早早地听出了脚步声,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摇头摆尾地迎接自己心中的“主人”。待到上班时,它便尾随其后。如果遭到驱赶,就装作不相干的样子闻闻这儿,嗅嗅那儿,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与流落街头相比,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的。尽管仍然被拒之门外,但毕竟有了食物的保障,也有了来自人有限的关爱,小狗身上渐渐焕发出光彩。
可是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小狗好像遇到了点麻烦。当它又像往常一样跟在后面伴行时,有几个小男孩迎面走了过来。小狗看到后立刻夹起尾巴一溜烟逃到了很远很远的墙后,并不停地伸出头来张望。妻子反复描述小狗的惊惧样时,我不由得联想起它受伤的眼睛,也似乎看到了那些无知顽童的恶行。傍晚时,它一瘸一拐地回来了,眼神里又重现出先前的惶恐与戒备。几天后,它才从暗淡中恢复过来。
楼下有人提意见了,小狗吃不完的食物招来了老鼠,令他们很讨厌。我对妻子说,别喂了,让它自己离开吧,找一个新的去处,何况天冷了怎么办?
冬季来了。虽然有人担心小狗如何过冬,但好像谁也没有精力勇气真正地领养它。妻子在网上查了查就近收养流浪狗的信息,心里反倒愈加沉重。这些地方大都狗满为患,食物短缺,生活困難。天越来越冷,我看到楼道里的小狗努力地把身体藏在一摞旧衣服堆里取暖。
时间就这样在焦灼和无奈中度过,这一天回到家,妻子对我说小狗被送走了。
一大早,白老师先给小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并给它说明原委,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小狗却出奇地镇定,它默默地、温驯地接受着,好像知道就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温暖的、真正的家了。白老师抽泣着告诉妻子,小狗临出发时特意上楼到我家门口走了一圈,闻闻门框,嗅嗅食碟,随后便安安静静地上车而去,就像它安安静静地来一样。
“今早太忙刚好没有喂它。”妻子说到这儿眼眶里涌出了泪水。我安慰着,“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自己的喉头却也隐隐有些发紧。我找不出伤感的理由,因为一切似乎都那么寻常。小狗总归是幸运的,它终于得到了和那些有主人的小宠物们一样的没有歧视的爱。世间的善恶真假,它完全明白。
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思考
1.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三段写小狗一只眼睛受了伤,为下文小狗见到几个小男孩后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样子并很快就逃远的内容埋下伏笔。
B.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小狗刚来时与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形成了对比,白老师、妻子与楼下一些人、小男孩对小狗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C.选文在塑造小狗形象时除了刻画其外形外,还有传神的动作描写,体现了小狗的可爱。
D.小狗最后被收养,将有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归宿,这样它就避免了悲凉的命运,选文处处充满着关爱与暖意。
2.请结合语境,分析选文结尾“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这句话的含意。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