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效果

2022-12-01 03:56张玉萍
流行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美术课色彩美术

张玉萍

福鼎市第五中学 福建 福鼎 355204

引言:色彩知识作为美术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直观认识美术的重要途径[1]。色彩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色彩基础知识、技能,感受到色彩的绚丽多变,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在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加强色彩教学,让学生对五彩斑斓的色彩有更深刻的感知力,并能创造性运用色彩的调配,是我们美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锻炼初中生的观察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美术思维与美术素养。色彩教学中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基本技能、色彩实际运用进而色彩表达等内容,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特征的能力,让他们能从身边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更好地去表现美、表达美。学生只有对事物具备较好的认知与鉴别能力,方能发现美的发展规律,进而树立起良好的审美意识,发展美术核心素养[2]。就初中生来说,利用训练来培养绘画技能并非最重要的,而重点在于学会如何运用准确的观察的方法去发现美的能力,并运用学到的审美方法进行审美活动,这样从根本上去了解美、判断美、欣赏美,并从生活中去展示美、反映美,增加对生活的热情,以审美的形式去了解世界,美化外部环境。

(二)有助于初中生学会多种艺术语言

色彩在美术这一艺术学科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多元的、丰富的色彩能让人产生丰富、热烈、深远的视觉体验,从而唤起人们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人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情感体验。初中美术课程中加强色彩教学尤为重要,色彩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艺术视野得到拓宽,而且也能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对色彩的灵活运用,也能让他们对艺术表现语言与形式美感有更多的理解。

(三)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加强色彩教学能引导初中生从不同角度去运用艺术语言,也能让他们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具体来讲,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感受能力。在课堂上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目光,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去鉴赏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冷暖变化,明暗变化,了解色彩类型、探究色彩规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色彩,并运用色彩来反映美、创造美。并能锻炼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而且也能提升其审美能力。

二、当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色彩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乏味

有不少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无外乎就是新课导入、知识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与评价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固定,也经过时间的检验,基本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然而从新时期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滞后,缺少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对送到嘴边的知识是很难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而且也容易让他们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初中色彩教学中也涉及很多色彩原理基础知识,若教师在教法方面缺少创新,容易让学生出现厌恶心理,比如,部分学生就认为“美术课也要开始讲理论了,画得像不就行了吗?”等,而这些想法将会阻碍色彩教学的顺利开展。

从教师角度来分析,教学不应过度依赖于课本,也不能一味讲授理论知识,而应从生活中、自然中去挖掘素材开展色彩教学。美术教师可选用自然界的景物来引导学生去感知色彩,发现色彩的美。在此基础上介绍色彩形成的原理,让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色彩知识,就能让教学事倍功半。比如,在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课《画家乡的风景》中,美术教师可选择自己家乡的风景照片导入,以家乡的春、夏、秋、冬或昼、夜不同的色彩变化开展教学,讲解色彩基础理论知识:三原色、三间色、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色调运用等,综合以上知识的学习,感受色彩与情感的微妙关系,进而建议学生为自己宠物小狗设计一个居住的小屋,你会运用怎样的颜色来描绘呢?并说明理由。又如,儿童乐园的滑梯应如何涂颜色,可以让人感到活力四射以及缤纷多彩?而这些问题均是围绕生活实际所设计的,可以唤起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积极性。并能学以致用,让理论结合实际。

2.学生缺少良好的色彩感受力

美术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美术理论,忽视了将教学与自然、生活相结合。然而脱离生活的色彩艺术,缺少学生生活经验的支持,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陌生,他们对色彩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及体验[4]。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现状来看,极少有美术教师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写生,经常是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风光。因此,教学中极少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色彩,使得学生对色彩缺少较强的感知力。大多数学生在绘画中喜欢采用固定的色彩去描绘具体的事物,也往往停留于固有印象与凭空想象中,极少融入个人感受与体验,导致作品缺少活力与生机。比如,天空总是用蓝色表现,草地也总是绿色的。上述客观事物的色彩认知,其实会削弱学生的色彩感知力,这需要美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与生活中去,更积极地去体验、去感知色彩。

(二)教师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因为升学考试的影响,美术课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门学科,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过多挖掘课本内容,更侧重于知识理论的讲解,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其实,这正是美术教师对美术课重心把握不到位的一个表现,美术课是旨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优秀道德品质,提升其审美品味,在美术作品中感受真善美。因此它是开展德育、美育的有效平台。而色彩教学作为初中美术课中的重点内容,它也具备一定的德育价值。在赏析美术作品时色彩是带给观众最直接感官刺激的媒介,通过自身的色调可以引起观众的遐想。对于美术作品创作者而言,需要借助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从而精准表达出作品的主旨与思想内涵。色调、明暗、饱和度均属于色彩具备的基本特征。而色调的冷暖差异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色彩属于最直观的艺术表现,观众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主要来自色彩的呈现。比如,暗淡灰冷的色彩让人产生悲伤深沉的感觉,明亮饱和的色彩能让人产生兴奋、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美术教师在研究如何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色彩教学,思考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去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去感知美、认识美。湘美版课本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去亲自体验感知色彩的魅力,课本中有很多美术作品,也包括很多生活中的色彩场景。然而美术教师却未认识到这些色彩内容的重要意义,往往是以播放图片或视频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造成学生的色彩学习效果不佳。

三、当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色彩教学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色彩教学属于初中美术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色彩,需要丰富的资源提供支撑。然而大多数初中学校以及色彩课教学并无专门的配套资源,如专门的色彩教室、必备的色彩工具等等。此外,不少美术教师也未对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如博物馆、美术馆、自然景区等。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色彩知识,主要通过课本或幻灯片去认识色彩。而这样的学习模式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也得不到锻炼,从而导致色彩教学流于形式。

(二)不重视学生对色彩认知规律的教学

美术教师习惯运用固定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位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无法真正融入到色彩的学习活动中去。另外,初中生已获得了很多生活经验,他们对事物的色彩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其创造力与想象力明显不足[5]。要想开展好色彩教学,美术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一个活跃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可开展制作皮影戏、创作脸谱、为油纸伞面着色等活动,在动手实践中融入色彩教学,充分唤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其创造力。在具体教学中美术教师不能只关注画得像不像,而应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突破常规的色彩搭配,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精彩美丽的世界。

(三)其它因素影响

制约色彩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缺少充足的色彩工具,而不同类型的工具所产生的色彩表现效果也存在差异。又如,部分家长对美术课比较轻视,认为美术课属于副科,不必过多关注,而未意识到美术课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价值。对上述种种问题,美术教师需要创新色彩教学,围绕当代初中生美术学习的需求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解析色彩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变化

初中生在初次接触美术色彩技法的时候,往往喜欢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色彩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喜欢用褐色表现大地,用蓝色表现蓝天。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技法处于低层次,喜欢用单线平涂的方式。初中生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更为细致,也会明白自己的美术作品与自然实物有着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师可以此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习色彩运笔方法以及构图原理,了解色彩变化规律的过程,掌握间色以及复色等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色彩技法。以《画家笔下的色彩》为例,在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了解色环表、色彩原理以及意义,然后告诉他们如何对色彩进行混合处理。比如,将红色与紫色颜料混合后就能产生红紫色。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混合不同颜料,根据不同的颜料比例,看一看有什么新颜色。这样学生对自然界的各种色彩有了更充分的认知,也能明白色彩的明暗、深浅、色相的变化特点(图1)。

图1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的运用

(二)赏析画作,让学生初步感知色彩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能够激发观众的思绪与情感。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展示一些名家画作,从中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力。中外美术史上涌现出大量精美、优质的色彩表现佳作,而鉴赏这些经典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6]。通过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色彩表现力以及综合运用技巧,可以逐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感知能力。而美术史上关于色彩情感表现方面的优秀流派有不少,其中,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以及抽象主义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有艺术性的流派,上述流派的先驱者与杰出代表也创作了大量的精品。比如,梵高的《夜咖啡馆》《向日葵》,马蒂斯的《金鱼》《红色的和谐》,蒙克的《卡尔约翰大街的晚上》等等。另外,八年级上册的《笔墨千秋》中系统介绍了中国画,课本中也展示了不同朝代名家画作,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清代黄慎《东坡玩砚图》、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等,采用中国画的独特笔法,并运用鲜明、大气,富有变化的色彩,反映出画者强烈的情感。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形象以及色彩关系等角度去鉴赏这些佳作所表达的情感,并认真感知画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这种艺术熏陶来培养学生对色彩情感的感知力,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三)运用音乐让学生体验其中蕴含的色彩情感

为了改变美术教学单一沉闷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手段,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艺术是相通的,美术与音乐不分国界。单纯用文字来表达“高兴”“哀伤”等情感,学生是很难获得足够的感性认知,其情感体验匮乏,自然无法明白[7]。美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要求学生聆听赏析情绪鲜明的音乐,比如,欢快愉悦的轻音乐《风潮》,让学生去体会音乐所富有的情感,然后通过色彩的形式描述出来。当学生有了感性、丰富的情感体验后,他们在运用色彩创作的美术作品也更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学习色彩的能力,为今后的色彩画创作做好铺垫。

(四)走出课堂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美术教师在开展色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不管是色彩作品还是其他美术作品,其实质都是源于生活的一种艺术,是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感悟,并以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实际联系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力以及创新力。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去观察各种实物的色彩、光线、明暗的变化,体会不同变化对情感的影响等等,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教师要尽量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外面去学习色彩,比如可以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到户外写生等。通过上述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色彩学习兴趣。例如,观察一片在阳光下的叶子,笔者提出问题: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是不是有色彩深浅的不同,色相的不同呢?观察叶子形态,会发现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边缘的色彩和中间位置的色彩,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在表现被阳光照射的叶子时,要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表达,体现光的明暗变化。这样学生有亲自的观察,体验,就能更真实地表现色彩,以及自己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才能真正达到美育的效果。另外,在美术户外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搜集生活实物,如叶子、花瓣、羽毛等,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以及不同物体在色彩表达时运用不同的用笔方式,正确表现物体的形态、肌理、质感等。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互换,多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为主,把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解决。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语言直观化,抽象语言可视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实际运用能力,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自然界色彩的丰富变化,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悟,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色彩去创作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猜你喜欢
美术课色彩美术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神奇的色彩(上)
趣味美术课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