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奎,徐 跃,冯毓云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急诊外科(创伤)病区 重庆 400016]
机械碾压、烧创伤、车祸等意外事件极易导致足踝组织外伤,同时会伴随患者肌腱组织、骨质外露[1]。若未及时诊治,足部皮下组织薄弱、缺乏肌肉保护,极易导致患处深部组织感染,骨感染,外露神经、肌腱,骨坏死,甚至丧失肢体功能的不良结局出现[2];因而其部位创面修复在临床实践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VSD是在现如今创面愈合中的一项重要辅助技术,其应用优势可减少伤口处细菌数量、改善患处血循环,进而达到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目的[3-4]。股前外侧穿支处皮瓣不损伤重要肢体供血血管,且手术时较容易显露[5]。因此本研究采用VSD+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75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后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2017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5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开放性骨折损伤,且创伤面出现红肿、渗液以及患者的足部骨骼组织和肌腱外露,受伤至入院时间为6~14 h,创伤面积为4 cm×6 cm~7 cm×15 cm,皮瓣移植面积为3 cm×8 cm~12 cm×25 cm。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其中联合组40例给予VSD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而对照组35例则选用传统清创探查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1年科研第(145)号]。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受伤原因 缺损部位 穿支血管类型男 女 机械损伤 交通意外 压砸伤 足背 足底 肌皮穿支 肌间隙皮支联合组 40 21 19 37.59±5.26 21 15 4 19 21 20 20对照组 35 18 17 38.14±4.93 19 11 5 16 19 18 17 χ2/t值 0.009 0.465 0.495 0.024 0.015 P值 0.926 0.643 0.781 0.877 0.902
1.2 排除标准:①尺骨、肱骨骨折者;②有肌腱损伤者;③胫、腓骨骨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创面处理:对照组前期选择清创探查术,后经换药直至创面满足修复条件。①清除患处创面组织。变性、坏死、炎性肉芽等创缘污染,摘除死骨及其他坏死组织;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碘伏反复冲洗创面,尽量全部清除干净(注意对于血管、神经损伤严重者,显微镜下严格清创),保留可修复的组织;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单独作处理。其中损伤严重者需进一步行患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足背、胫前、胫后等血管的循环及通畅情况。若为固定骨折患者,则需要进行外固定选支架固定、内固定选用钢板、克氏针等;③创面换药直至满足手术条件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
联合组前期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SD。①步骤同上组前三步;②根据患者创伤面积,选用一次性负压引流护创材料[聚乙烯引流管(广东弘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140880)与聚乙烯醇发泡海绵(广东弘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140880)组成]进行覆盖、不留死腔;③覆盖后,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进行缝合、固定操作,保证引流管能单独经皮下引出,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服贴(聚胺酯薄膜)封闭创面;术后开始持续负压吸引(负压13~20 kPa);④根据引流量、引流液性状、肢体肿胀消退情况及患者全身症状,5~7 d后去除VSD材料。医师检查若肉芽组织仍不新鲜、伤口变性或残留坏死组织,则重复上述清创操作。当肉芽组织色鲜红、分泌物减少、创周红肿消退,再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手术。
1.3.2 皮瓣移植和修复:两组患者均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①术前借助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瓣穿支作标记;②测量患者足部创伤面积创面大小,对应大腿前外侧设计皮瓣,以上步标记点为中心,轴线为髂前上棘和髌骨外上缘的连线;③先从皮瓣内侧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保留进入皮瓣的股前外侧皮神经主干,将进入皮瓣的1~2根神经支干和主干分离,用丝线标记神经、备用;④显露穿阔筋膜,进入皮瓣的穿支血管,进行血管分离,过程保留阔筋膜盘(直径1 cm),解剖穿支血管至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保证血管蒂部长度合适,再切开皮瓣远近端以及外侧缘。待完全游离皮瓣,检查该处供血情况。伤口处要有足够的厚度,根据创面厚度适当修薄,对应出血点上电凝止血;操作吻合血管后进行二次止血;⑤在小腿胫骨前作切口(选“Z”字形切口进行辅助),显露患者胫前动静脉,仔细检查近端血管状况;止血带松开时,近端动脉出现喷血事件;⑥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别与胫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伴行静脉与胫前伴行静脉进行吻合。
术后严格卧床休息、软枕抬高患肢30°并予以制动、禁烟;并在住院部进行皮瓣移植术后常规护理(预防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局部保暖等),由有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观察移植皮瓣颜色、血运及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有无术后感染等,并全程记录。
1.4 观察指标:①记录术后5~7 d伤口出血、血痂形成、血痂下感染情况;3个月随访或复查,记录皮瓣成活、皮瓣边缘和远端坏死等情况;②患者满意度[6]。术后3个月进行满意度评价,设置5个层次(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感觉功能评定[7]。术后3个月依据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提出的标准进行评价,其中S0级提示该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完全缺失;S1级提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深部痛觉存在;S2级提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部分触觉及表浅痛觉存在;S2+级提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痛触觉存在,但存在感觉过敏;S3级提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痛触觉存在;S3+及提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痛触觉存在且有二点分辨觉;S4级提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和两点分辨觉均正常,其中保护性感觉功能包括S3~S4;④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8]进行评价,在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疼痛(40分)、功能(50分)以及对线(10分)三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改善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釆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选择(±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术后5~7 d,联合组伤口出血、血痂下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联合组血痂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随访3个月,联合组皮瓣成活率、外观恢复良好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皮瓣边缘和远端坏死及不适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5~7 d恢复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恢复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术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2.3 两组感觉功能比较:术后3个月联合组保护性感觉功能(S3~S4)占比70.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感觉功能评定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AOFAS评分比较:联合组术前及出院时AOF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同时间AOFAS评分比较 (±s,分)
表6 两组不同时间AOF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出院时 术后3个月联合组 40 13.61±2.54 19.88±2.17 53.77±2.38对照组 35 14.23±2.15 19.76±2.63 49.63±2.52 t值 1.132 0.216 7.312 P值 0.261 0.829 <0.001
3.1 病例1:某男,48岁,车轮碾压致左足受伤,足背部大面积皮肤碾挫、撕脱、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跖骨骨折。入院行VSD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见图1~7。
图1 治疗前创面
图2 一期清创、固定骨折
图3 VSD引流
图4 清创+VSD术后皮瓣移植前创面
图5 皮瓣设计
图6 皮瓣切取
图7 皮瓣移植修复后即刻
3.2 病例2:某男,50岁,重物砸伤致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骨折;皮肤软组织碾挫严重。入院行VSD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见图8~12。
图8 治疗前创面
图9 一期清创+VSD引流后
图10 二次清创+VSD引流后准备皮瓣修复
图11 皮瓣切取
图12 皮瓣移植术后2周
足部肌腱、血管、神经、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是创伤外科医生的重建挑战;由于创伤面积大小、深度不一,创面经久不愈或并发感染等,导致愈合畸形,不同程度影响足部美观、足踝部功能的严重丧失甚至截肢[9-10]。对于前期清洁创面上分为没有明显污染和明显污染,前者在治疗上大多急诊时期就清创,受区能自行重建血运、皮瓣恢复;明显污染并创面组织损伤严重的病例,在治疗上可采取分期治疗,前期运用清创+VSD,二期为皮瓣移植修复[11-12]。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VSD材料具有有效、安全且成本较低,对于创伤面有一定的透气性,有改善患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保证创面干洁、促进创面恢复[13]。股前外侧皮瓣被广泛地用于各种穿过身体缺陷的覆盖,该部位应用于移植手术,在临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易于解剖、相对较短的手术时间、供区的主要闭合和最小的轮廓变形等优势;若股前外侧皮大面积行手术切取,也导致皮神经所支配的区域感觉缺失[14]。本研究就选用VSD+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疗案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皮瓣成活率为95.00%;说明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外观无明显臃肿,皮瓣转移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外观无明显臃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因创伤导致患者足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污染。面对清创手术时,需要遵循清创兼保护的原则,即在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时要避免新鲜组织的污染和破坏。在应用VSD技术前,创面则需彻底清创,且达到充分止血;而随着VSD材料应用,行创面处理更有利于控制患者创面的污染程度、减低感染率,改善患肢部位血运,为皮瓣组织移植创造更好的软组织基床,更有利于血痂形成;同时避免血痂下的感染事件发生,进而提高移植手术成功率[15]。近年来外科整形发展的更高要求,对于皮瓣移植术中对创伤区域的美容修术式复尤为重要、需要避免粗针粗线术中强力拉拢闭合创口。本研究联合手术的患者后续外观恢复程度占比97.50%;避免了“蜈蚣脚”样式的线性瘢痕,影响美观[16-18]。进一步研究发现,随访术后3个月联合组保护性感觉功能(S3、S4)占比70.00%,显著优于对照组(40.00%);可能是VSD敷料与皮肤组织的良好相容性、无刺激性、无免疫活性、无皮肤致敏性,有利于创面控制,局部血运改善,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清创过程持续低负压过程,创面血液微循环增加创面血流量,促进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生长,进一步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出院后3个月随访联合组AOFAS疼痛评分表达更为显著;术后康复过程,需主治医师严密观察患处皮瓣血运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19];避免术后出现感染,更有助于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实施VSD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后,联合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联合手术方案,取得让患者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VSD+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良好,可消除受区二次手术整形的需要,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20]。但本研究未区分足底与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关于应用联合术式修复足底及足背的软组织的恢复情况是否有差异,还需加大多中心多样本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