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韩 煦,袁 军,蒋 威,王 媛,龙 晨
(1.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超高压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0;3.武汉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超长距光纤通信通常采用分布式光纤技术来实现。由于该技术线路无需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传感器,并同时具备信号传输与传感两种功能[1-2],且在传递信息时还可连续感知光纤线路的环境信息。因此,分布式光纤在长距离通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长距离通信过程中,光信号并非是无损的。所以为了补偿其在通信中的损耗,通常使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对光信号进行合理放大,并以此保证信号的质量[3-4]。然而传统的光纤传输均使用单向传输,故EDFA 也为单向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传输提速的需求,双向传输的光纤被广泛铺设,而双向掺铒光纤放大器(Bi-EDFA)也需架设于光纤中。但Bi-EDFA 在结构上源端与负载端无法增加隔离器件,因此其隔离度较差,设计难度也较大。对此,本文在原Bi-EDFA 结构的对应位置进行了改造,降低了模型噪声并且提高了增益。
典型的EDFA[5-6]结构由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掺铒光纤及激光发射器四部分组成,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光隔离器[7]作为抑制器件,可用来抑制电路中信号的发射,而在单向光纤系统中,该器件能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波分复用器也称为耦合器,其可将激光发射器生成的信号耦合至光纤中。而激光发射器又被称作泵浦源,负责将激光粒子变成激发态,进而实现粒子的能级跃迁,其是整个系统的供能结构,且根据所放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前向、后向与双向泵浦。掺铒光纤则为EDFA 信号的传输介质。
EDFA 正常工作以铒元素的能级跃迁为基础,在泵浦源发出能量信号后,铒元素吸收该能量以实现能级跃迁,同时生成一定数量的粒子。泵浦源能量信号的强度与生成的粒子数量强相关,粒子数增多导致的结果即为信号的放大。
作为一种放大器,EDFA 的指标与放大器性能指标基本一致,主要指标包括增益、饱和功率、噪声系数及信号带宽[8-10]。其中增益是放大器性能的直接体现,即信号的放大倍数,可表示为:
式中:Pout和Pin分别为输出与输入功率;g(z)为光纤增益系数,其是光纤的特有属性;L为光纤长度。
饱和功率是指EDFA 在不失真情况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其通常为低于增益3 dB 时的输出功率。而噪声系数(NF)表示光纤对信号信噪比的影响,具体定义为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比值,则有:
式中:SNR 为信噪比;nsp为粒子反转系数。放大器带宽即为饱和功率下降3 dB 时的信号带宽。由EDFA 的结构及参数指标可知,在其首尾处均放置了光隔离器。故EDFA 仅能对光信号进行单向放大,而在新型分布式长距离光纤系统中,单根光纤则需具备双向放大的功能。因此,需对传统单向EDFA 光纤进行改进。
基于单向EDFA 进行改进后的双向EDFA[11-13]基础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中仅采用单根光纤进行放大,而并未使用光隔离器。虽然此种基础结构可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但由于没有抑制器件对噪声信号进行抑制,故图中所示结构的噪声会更大,且信号质量也较差。
为了减小噪声系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可利用环形器[14-16]对基础结构加以改进。基于环形器重组形成的Bi-EDFA 结构如图3 所示。在该结构中,不同方向的信号进入环形器后将传输到不同的支路,而光隔离器的加入能减小发射信号的噪声,并提高信号质量。
由EDFA 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理论可知,能将Bi-EDFA 看作一个二能级系统(Two-level System),且可使用简化的Giles-Emmanue 模型对其加以解释,该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Δvk为带宽,vk表示频率;(z)为Δvk内部信号沿正向(+)以及反向(-)的功率值;n1表示平均粒子数;n2为二能级系统中的粒子总数;αk,gk和lk分别表示光纤的吸收、发射及本征系数;m为振态个数;h表示普朗克常量。
根据上述模型能得到某长度光纤的功率分布情况,进而依据功率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
本文所述的基于环形器及光隔离器构成的方案相较基础模型而言,对信号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但结构并不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质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模型加以改进:
1)参数指标优化。由上文可知,系统参数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增益与尽可能低的噪声系数,同时还应从器件内部降低反射,从而能够通过后续仿真对整个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
2)增加器件。在降低噪声系数方面,可在图3 的基础上加入滤波器,以减少噪声的影响,也可根据光信号的传播方向使用环形器替代光耦合器。环形器的工作原理如图4 所示,其为一三端口器件,当信号从一端口输入时,其可从二端口输出;而从二端口输入时,又可从三端口输出,且这三个端口均为互易关系。将环形器合理放置于系统中,可实现信号流向的转换,同时令其自身的插损较小,故可将该器件使用在本系统中。
根据上述思路,本文对Bi-EDFA 模型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改进后的模型如图5 所示。
图5 所示的模型使用单根掺铒光纤实现。为避免双向光信号互相干扰,在线路中加入了改进的光隔离器ISO 及环形器OC,泵浦源LD 则可为WDM 模块提供信号。而为了能进行更为灵活的调试,还在线路中增加了衰减器VOA 对Bi-EDFA 模型的增益实现控制。
本次实验仿真使用Opti-System 13.0 软件对模型参数指标加以优化,其能对光纤链路模型进行仿真,同时还可提供自动化的参数扫描与仿真。具体实验环境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环境说明
Bi-EDFA 模型的增益与噪声系数为影响其性能的两大参数,使用式(3)可对模型各处的功率进行计算。但由于该公式为数学模型,仅能求得数值解,而无法获得解析解。因此,使用Opti-System 软件的Giles-Emmanue 模型算法进行参数仿真。
在Bi-EDFA 模型中,影响增益与噪声系数的因素主要有光纤中铒离子的浓度、EDF 的长度及泵浦功率。在仿真中,泵浦功率选择50 mW,输入功率为-20 dBm,输入光波长为1 550 nm,EDF 长度暂取经验长度7.5 m,而掺铒半径取经验值2.2 μm。变量则选择掺铒浓度,当其他变量均不变时,增益会随着掺铒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仿真结果如图6 所示。
由图6 可知,当光纤掺铒浓度在6×1024~10×1024/m3时,系统可达到最佳的增益。故光纤掺铒浓度的最佳取值是8.9×1024/m3,此时系统能够获得最大增益为33 dB。
在对EDF 长度仿真时,掺铒浓度选择8.9×1024/m3,其他参数则保持不变。根据文中参数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首先是不同泵浦功率下的增益及噪声系数随EDF长度变化的结果,具体如图7、图8 所示。由图7 可知,在不同泵浦功率下,系统增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最大增益为33 dB。从图8 则可看出,系统最小噪声系数为3.5 dB。而随着EDF 长度的增加,噪声系数也随之上升,且在达到某个长度后急速恶化。综合图7、图8,可将EDF 的最佳长度设定为7.5 m。原因在于,此时的噪声系数与增益均可达到最佳平衡点。而对于泵浦功率的选择,在EDF 长度为7.5 m 时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如图9 所示。由图9 可知,当泵浦功率小于30 mW 时,系统的增益较小,同时噪声系数相对较大。而当功率大于30 mW 时,系统增益并无明显提升。因而此次选择噪声系数最小的点,即系统的泵浦功率为30 mW。由仿真得到的系统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系统优化参数
本部分实验为超长距离通信测试,首先对实验平台进行搭建,该平台结构如图10 所示。实验使用了国产500 mW 激光泵浦源,而频谱分析仪、信号源与光功率计均使用自主研发设备,Bi-EDFA 的系统参数采用表2中的数据。
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优越性,本文选择单向EDFA结构和Bi-EDFA 的基础结构进行对比,且泵浦源输入功率分别为20 mW、40 mW 及60 mW,对比数据类型为增益及噪声系数,实验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实验结果对比
由表3 可知,本文所提改进模型在相同泵浦功率下的增益及噪声系数均为最优,表明本文模型的改进效果良好。
本文还进行了100 km 的光纤传输测试,通过将Bi-EDFA 模型放置在整个链路的50 km 处,其可为链路正向与反向提供最多30 dB 的增益。再按照表2 的参数对Bi-EDFA 进行部署,从而测试信号发出后达到100 km的信号及回波功率,实验结果如表4 所示。
如表4 所示,去除链路损耗,信号在源端和负载端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值均在合理范围内,且信号的功率损耗较少,表明此次设计的Bi-EDFA 可应用于国产超远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
表4 信号测试实验结果
Bi-EDFA 结构可应用于超长距光纤通信系统中,但其原结构的隔离度较差且噪声系数不佳。因此,本文对Bi-EDFA 的结构进行改进,并加入了光环形器、光隔离器等部件,从而使模型结构在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性能。通过使用Opti-System 软件对参数进行仿真,再根据仿真结果搭建国产实验平台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性能具有显著优势,在长距离通信测试中的各项指标也较为理想。